钦定古今储贰金鉴
作者:佚名猜你喜欢的书
秘殿珠林
二十四卷。清张照、梁诗正、励宗万、张若霭等奉敕而撰。时乾隆九年(1744)。此书专载清内府所藏的属释典、道经之书画。书前有凡例,接下为总目,每卷之前又有该卷细目。卷一为御制四朝宸翰。卷二、卷三为名人书释氏经册。卷四、卷五为无名氏书释氏经册。卷六载名人书释氏经卷。卷七为名人书释氏经轴与无名氏书释氏经轴。卷八为名人画释氏经册与无名氏画释氏经册。卷九、卷十为名人画释氏图卷。卷十一为无名氏画释氏图卷。卷十二为名人画释氏图轴。卷十三为无名氏画释氏图轴与名人画释氏合卷。卷十四为名人书刻本、旧刻本、释氏经册,绵线本释氏经册、图卷、卷轴,以及刻丝释氏图轴。卷十五为名人书道氏经册与无名氏书道氏经册。卷十六为名人书道氏经卷。卷十七为名人书道氏经卷,及无名氏书道氏经卷,名人书道氏经轴。卷十八为名人画道氏图册与无名氏、道氏图册,以及名人画道氏图卷。卷十九为无名氏道氏图卷。卷二十为名人道氏图轴与无名氏道氏图轴,以及名人书画释道合集。卷二十一为旧刻本道氏经册,与绣线、刻丝道氏图轴。卷二十二中第一部分是臣工画释氏经册、经卷、经轴;第二部分是臣工画释氏经册、经卷、经轴。第三部分是臣工书道氏经册与臣工画道氏图册。卷二十三依次是:御书石刻释氏经典、御书石刻道氏经典、御书木刻释氏经典、御定刻本释氏经典、御定刻本道氏经典等。卷二十四为供奉绘图与供奉经典。以上安排次序除卷一和卷二十三、二十四外,总分释氏在先,道氏在后,然后先书后画,再次是先名人后无名氏,再下是依册、卷、轴排列,最后分上等与次等。其中先释后道是用阮考绪《七录》之例,先书后画是用以往鉴赏家之通例。其它如不同的纸、墨与色,及标题、款识、印记题跋、高广尺寸等,较之《铁网珊瑚》之类,体例更详。考以往之书,如《宣和画谱》等,虽有收录释道内容者,但并无专以释道书画为一书,从这一点上看,此书是首发其例。此书主要版本有八千卷楼抄本、上海古籍书店1991年版本。
莅政摘要
二卷。清陆陇其辑。陆陇其(1630—1692),字稼书,初名龙其,浙江平湖人。康熙九年(1670)进士,历任嘉定、灵寿知县,官至监察御史。他为官清廉,鲠直不阿,严于律己,且崇奉程朱理学,贬斥王学,受到清世宗、高宗父子的表彰,成为有清一代第一个从祀孔庙的理学名臣,赐谥清献,追赠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本书是他在任时摘取前人嘉言懿行、有裨国计民生者,手集成帙,死后一直为其家属收藏。道光十九年(1839)由其裔孙陆震刊刻出版,目的在于使天下后世知其一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心”(《跋》)。书分上下两卷,上卷为宋胡太初原本,分尽己、临民、事上、远嫌等十七篇,主要总结了包括用人、立法、理财、刑罚、弭盗等在内的为官之道;下卷详细地叙述了明代万历年间句容县知县陈于王、嘉善县知县李陈玉的政绩及其理政经验,最后收录了刘士林的《治河要略序》,说明作者把治河放在突出的地位。本书初为抄本一册,道光年间刊行,有光绪壬午 (光绪八年,1882)津河广仁堂校本。
素问要旨论
医经类著作。金马宗素撰。八卷。宗素,平阳 (今山西临汾) 人。从师于刘完素,另著有 《伤寒医鉴》、《伤寒钤法》。是书约成书于大定二十六年 (1186)。卷一为彰释元机,卷二为五行司化,卷三为六化变用,卷四为抑怫郁发、元机胜复,卷五为六步气候,卷六为通明形气,卷七为法明标本,卷八为守正防危。主要论述五运六气在医学中的运用,并绘有五运客图、五气经天天图、天符岁会图等三十四图,以图配论,进一步阐发运气之理。所论皆宗《素问》七篇大论,从概念到原理、推演方法、变化规律、与疾病关系等,条分缕析,明了易懂,为阐发 《内经》运气学说佳作。《素问要旨论》原为刘完素之作,早无传本。有人认为是书即本于刘氏之书经宗素重编而成,此说可信。有清抄本。
鲙残篇
医论。清沈懋发撰。一卷。懋发有《服食须知》 已著录。此书成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共载医论十七篇,约万五千言。提出秘授药方须审察,不可盲目使用,养生当以养阴为首务等观点。详论湿温如疟、男子热入血室、羊毛疹子等证。并对附子、吴茱萸、干姜、马齿苋、芜菁、石斛及资生丸、左金丸、参苏饮等药物和方剂详加辨论。所论涉及养生、药物、病理、方剂、医德等内容,多有个人心得。立论明确,文辞简练,切于实用。有乾隆间原刊本,《三三医书》 本。
周易尚氏学
易学著作。尚秉和著,是对《周易》经传全文的注释。书分二十卷,另有《总论》和《附录》。《总论》十二篇,论述了“周易”的含义、《周易》大义、《周易》经传的作者、卦象、先天方位、后天方位等问题。正文一到二十卷,对《周易》经传全文逐条论解。1980年中华书局出版。此书撰定于三、四十年代间,作者殁后,由其哲嗣尚骧交付出版。全书依《周易正义》经传次序,注释经传全文。卷一至十七为上下经,卷十八至二十为《系辞》以下诸传;卷首载《说例》、《总论》,卷末附《左传国语易象释》、《滋溪老人自传》。
反啼笑因缘
作者对于张恨水先生的文学,素来是佩服的。对于他那《啼笑因缘》,尤其是推崇的。既然佩服而又推崇的了,何以又敢做这《反啼笑因缘》呢?内中确有几层道理,应该在此声明一下:第一层是,无论那种小说,多少总有一点哲理,哲理是愈探讨而愈深奥的,而亦愈有兴趣的。读者苟能在此一反一正的两部小说之中,大家研究一些哲理出来,方始不算白读小说。第二层是,发行本书的人,对于原书,完全存着善意,毫无一丝恶意的。第三层是,本书乃是另起炉灶,并非什么影射脱胎。第四层是,原书是和西子、王嫡一样的美丽,本书是和无盐嫫母一样的恶劣,鱼目不能混珠,也是人们公认的。我说只要不违背出版法,不侵害著作权,我们这位恨水老同志,谅来不致笑我东施效颦吧?我的作书宗旨既已说明,书中一般脚式,就得一个一个的登场出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