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外史

作者:赖山阳
日本外史

22卷。作者赖山阳。讲述自源平之乱以来至德川幕府末期的日本历史。叙事简赅、议论明通、褒贬微显、文笔生动,足以透视作者的史学思想和学术风格。是书出版以后,后人有众多编纂,及至在中国的翻刻和流传。这一由日本人所撰写的汉文著作及其流布中土,成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史书,可称中日文化交流的“标本”。

赖山阳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圣安东尼受试探

圣安东尼受试探

《圣安东尼受试探》是一部历史题材的中篇小说。这是一部具有戏剧形态的小说,叙述了中世纪隐修士圣安东尼经受魔鬼试探的传奇故事。全书共七个场景,从安东尼回忆开始,作者逐一描摹了食物、知识、金钱、权力、美色等各种欲望对安东尼的诱惑。最后,魔鬼亦即科学的化身挟着安东尼,让他阅遍大千世界的众生相,从而认识宇宙,认识自然,返回自然。这部小说被罗曼·罗兰誉为“法国的《浮士德》”。

敬轩文集

敬轩文集

明代诗文别集。薛瑄(字德蕴)著。薛瑄的诗文著述初未有刻本,后来薛瑄的孙子薛禥将其稿交付给常州同知谢庭桂,今仍有存本的成化年间刊刻的《河汾诗集》8卷即是谢刻本,但其稿未能刻完。弘治二年(1489)监察御史杨亨从朱氏那儿得到薛瑄稿本,继而薛瑄的门人张鼎又从杨亨那儿得到其稿。其本字句舛讹,多非其旧,于是他重加校正,三易稿乃编成,共得诗文约1700篇,厘为24卷,刊刻行世。张鼎并作序。《四库全书》以此刻本为底本收录。此外,还有嘉靖三十五年(1556)赵府味经堂刻本,题名《薛文清公全录》,凡47卷,除诗文集24卷外,还有《薛文清公读书录》11卷,《读书续录》12卷;还有嘉隆年间、万历年间《薛文清公全集》刻本,凡40卷,附录1卷。这两种刻本诗文皆无所增益。薛瑄虽是明代理学大师,但诗文创作的理学气并不浓,尤其是诗作,尚见情韵。四库馆臣评论其集说:“明代醇儒,瑄为第一,而其文章雅正,具有典型,绝不以俚词破格。其诗如玩一斋之类,亦间涉理路。而大致冲淡高秀,吐言天拔,往往有陶、韦之风。”(《四库全书总目》卷170)陈田《明诗纪事》也认为:“文清古体淡远,律诗雄阔,绝句极有风韵,非一时讲声律者所能及。”王世贞《艺苑卮言》曾举其“翼轸众星朝北极,岷嶓诸岭导南条”,“天连巫峡常多雨,江过浔阳始上潮”等诗句,认为是极有情韵的佳联。可见其非击壤体。

岳阳风土记

岳阳风土记

宋范致明撰,一卷。今流传有《古今逸史》本,明嘉靖刻本,《永乐大典》辑本。范致明字晦叔,建安人,元符中登进士第。此书系范以宣德郎谪监岳州商税时所作。全书不分目,随事记载。虽仅一卷,但内容详实,对郡县沿革、山川改易、古迹存亡的考证,皆确有引据,不同于其他地志的附会。如《太平寰宇记》谓长江流入洞庭,比书则谓洞庭汇入长江,长江不入洞庭,惟荆江夏秋暴涨乃逆泛而入,三五日即还,名曰“翻流水”;又如《水经注》谓澧水会合沅水,然后入洞庭湖,此书则谓澧、沅虽然相通,却各自入湖,澧水入湖处名澧口,沅水入湖处名鼎江口等,均是。书中所记其他轶闻逸事,亦颇资采择,叙述尤为雅洁,《四库全书总目》称此书“在宋人风土书中,可谓佳本矣。”

鸣鹤余音

鸣鹤余音

鸣鹤余音,元朝仙游山全真道道士彭致中编集,约成书于至正七年(1347)。九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书前有元代学者虞集序文,叙述此书编集始末。正文中广泛采集唐、宋、金、元道士所撰诗词歌赋及杂文,总计约四百七十篇。入选作者约四十人,其中多为全真道道士。如祖师钟离权、吕洞宾、王重阳、马丹阳、丘长春、郝太古、宋披云、冯尊师等。另有朗然子、虚靖天师、徐神翁、白玉蟾等宋代道士诗词,以及宋仁宗、辛天君、八仙等帝王仙真之诗。虞集词十二首亦编入书中。所收诗词歌赋,皆阐述全真教旨,或感叹人生无常,世间如火坑,劝人出家修道;或抒写避世出尘,逍遥林泉之闲情逸趣;或剖析玄理,发明心性,咏述修心悟性之旨要,而尤以阐发内丹之作品最多。书末有数篇宣扬玄风教规之杂文。

温凉盏

温凉盏

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三十八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前。现仅存满汉合璧写本,藏日本京都大学图书馆。1995年春风文艺出版社“中国古代孤本小说”排印满汉合璧写本。又名《火焚绣楼》。言国舅洪彦龙偷盗温凉盏,被赶出京后,无恶不作。因欲强娶蓝桂枝(有作蓝凤英)为妻,将蓝兄中玉骗至府中用酒灌醉,逼其允妹婚事。神仙救中玉至洪妹美荣楼上,并托兆美荣,二人成婚。彦龙贿通知县(有作以温凉盏行贿者),将中玉诬盗收监,并欲夜焚绣楼。美荣逃至蓝家,与桂枝结伴进京告状。途中遇乾隆出京私访,代写状纸。二人进京赴刘墉衙前告状。乾隆因怒斥知县,被下狱中,暗命路星进京报信。刘墉发兵,救乾隆、中玉等,铡了洪彦龙。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一百卷,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 韩清净,原名克宗。直隶(今河北)河间 人。光绪举人。早年研读瑜珈唯识著作不解其义,发愿从事 佛学研究。长期在房山云居寺专治法相之学。1927年创立三 时学会。著有《唯识三十颂诠句》、《唯识论述记讲义》、 《佛法略谈》等。清净毕生致力于法相唯识的研究。他主张:研究佛典,必先研究法相唯识,而《瑜伽师地论》和《摄大乘论》更是必读的两大论典。他晚年致力于《瑜伽师地论》的校订工作,撰成《瑜伽师地论科句》四十万言,又融会本论前后文义,综考所有关于此论之疏释,撰成《瑜伽师地论披寻记》七十万言。后来又将二者合编为《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汇编》,这部百余万言的巨著,可说是清净毕生精力之所注。遗憾的是,此书尚未出版,而清净于一九四九年在北京逝世,享年六十六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