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大诏令集

作者:佚名
宋大诏令集

中国北宋诏令专书。原书未写明纂辑者,仅有少数抄本传世。原名《本朝大诏令》、《皇朝大诏令》。政书。南宋绍兴间宋绶后代编纂。原本240卷,今阙卷七十一至九十三、一百零六至一百十五、一百六十七至一百七十七,实存196卷。是书共收录自宋太祖建隆至徽宗宣和间所颁重要诏令3,800余篇(缺卷不计),分为帝统、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太妃、皇后、妃嫔、皇太子、皇子、亲王、皇女、宗室、宰相、将帅、军职、武臣、典礼、政事等17门,门下分目及子目,编年纂次,其中政事一门占全书篇幅之五分之三。是书多取材于北宋各朝官私所修政书及政府档案,多有《宋史》及他书所未载者,为研究北宋政治的重要原始资料。初刊于南宋嘉定三年(1210),元、明以来仅有钞本流传,甚为稀少。各钞本缺卷均同,可知其残缺已久。1962年中华书局据北京图书馆与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本校订断句,排印出版。

猜你喜欢的书

星船伞兵

星船伞兵

《星船伞兵》(英文:Starship Troopers)是美国科幻小说大师罗伯特·海因莱因的代表作,英文原版于1959年出版,曾荣获1960年世界科幻大奖“雨果奖”。《星船伞兵》是一部令人动情的成长小说,一个富家子弟经过严酷的训练最终成长为强悍英勇的星船伞兵,参加到地球舰队与邪恶外星虫族的惨烈星战之中。海因莱因的不俗之处在于:他能够在游刃有余地保持小说故事强大吸引力的同时提出自己鲜明的思想与观点。本书完美地体现了这一特点,它既是一部火爆的情节小说,也是一部耐人寻味的思想小说。该小说后来改编为同名电影,并对以后的科幻题材的电影、游戏等产生深远影响。

好兵帅克

好兵帅克

捷克作家哈谢克(1883—1923)的政治讽刺长篇小说,原名《好兵帅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遭遇》。小说主人公帅克是个被军区审委会宣布患有神经不健全症的退伍士兵,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际,他因一次在酒店傻乎乎地提问而被密探抓进警察局;因语无伦次,答非所问,被认为精神不正常。在法医那儿鉴定时,帅克满口戏言,似疯似傻法医们一致认为他是个白痴。警察局只好释放帅克。当时奥匈帝国军队吃紧,大规模征兵。帅克正患风湿病,也在征召之列。他借了邻居一部坐椅车,让一位邻居太太推着他去投军。报上竟因此刊登了“残废人热爱祖国”的消息,而实际上帅克却被认为装病逃避兵役而正在大受折磨。帅克先做了一个神甫的勤务兵,由于神甫嗜赌,竟将帅克输给了一个中尉。帅克成了中尉的马弁。中尉喜欢动物,帅克为讨好他偷来一条狗。不料狗是上校的。于是,中尉被上校派往前线。在开赴前线的火车上,帅克又无意中奚落了一个将军,使他狼狈不堪。后来,帅克又因无故报警,使火车急刹车而被罚留在车站上。这样,他只能一个人去找部队,又被当作俄国间谍被抓而闹出许多笑话。到部队后,中尉命令他送一封情书给某商人的老婆。帅克在途中喝酒,耽误了时间,信竟送到了商人手里。第二天,各报纸竟相报道这一桃色事件,使中尉如坐针毡。然而,帅克在军事法庭上矢口否认信是中尉写的,还抢过信一口吞下……法庭被弄得哭笑不得,只好把中尉调往先遣队了事。

石经考

石经考

一卷。清顾炎武撰。宋王应麟《困学纪闻》称石经有七种:“汉熹平则蔡邕,魏正始则邯郸淳,晋裴頠,唐开成中唐玄度,后蜀孙逢吉等,本朝嘉祐中杨南仲等,中兴高庙御书。”其实,石经只有六种。关于晋石经,《晋书·裴頠传》虽有“奏修国学刻石写经”之语,但议而未行。对石经的考证工作,是从顾氏此书开始的。其后杭世骏作《石经考异》,认为顾氏述矣而不详,详矣而不辨;瞿中溶作《汉石经考异补正》,则认为顾氏沿《隋书·经籍志》之误,对于汉石经是一体还是三体,不能确定。但今考顾氏此书,在“《隋志》魏正始中又立一字石经”下顾氏注云:“按晋魏二书,皆云立三字石经,此独以为一字,则所谓 ‘因科斗之名,遂效其形’ 者安在邪?”这说明顾氏并非不辨,并且确知三体者为魏石经。如此,则一体者为汉石经就没有什么疑问了。又顾氏《日知录》卷二十一“五经文字”条引《晋书·卫恒传》下,顾氏注云:“《后汉书·儒林传》误三体书法为熹平所刻。”此亦一证。杭世骏又谓胡三省注《通鉴》凿指三字为魏所立似亦有理,而顾氏独不之采。但杭氏不知顾氏此考中固已明言三字石经为魏所立,并据卫恒《四体书势》,断三字石经非邯郸淳书。较杭氏之游移无定,顾氏的识见确实高出许多。杭、瞿二氏对顾氏的批评,似误于失察。

湛园札记

湛园札记

余本题札记淮阴阎征君乙之而改为劄记按尔雅释器简谓之毕郭璞云今简札也春秋传疏云简札牍毕同物而异名凡为书字有多有少一行可尽者书之于简数行可尽者书之于方方所不容者书之于防又云小事传闻记于简牍简牍即札余所记者大扺多小事传闻而一行可尽者故取名以此劄之与札义虽通用然劄子古人颇用以奏事注疏家未尝及之兼劄记名书古人多有余欲少异其字以自别耳故不从征君仍为札记辛未秋八月廿五日识

帝女花

帝女花

粤剧《帝女花》为戏曲大师唐涤生50年代末所撰,唐用词优雅感人,加上他大量采用古典,重视乐曲的配合,令到他的剧本更觉典雅。1957年首演,是香港著名粤剧编剧家唐涤生在1957年6月的作品,非常著名,也是任剑辉和白雪仙的粤剧戏宝,更是仙凤鸣粤剧团最为人传颂的粤剧。全剧分为八场。故事讲述明末思宗长女长平公主年方十五,因奉帝命选婿,下嫁太仆之子周世显,无奈闯王李自成攻入京城,皇城遂破,崇祯手刃众皇女后自缢。长平公主未至气绝,被周钟救返藏于家中。后来清军灭了闯军,于北京立国。长平公主知悉周钟欲向清朝投降,幸得周钟之女瑞兰及老尼姑之助,冒替已故女尼慧清,避居庵中。世显偶至,遇上扮作女尼的长平公主,大为惊愕,几番试探下,长平重认世显。然而此事为清帝知悉,勒令周钟威迫利诱他们一同返宫。夫妻二人为求清帝善葬崇祯,释放皇弟,遂佯装返宫,并在乾清宫前连理树下交拜,然后双双饮砒霜自杀殉国。

尚书讲义

尚书讲义

二十卷。宋史浩(1106-1194)撰。浩字直翁,一名若纳,两浙路鄞县(今属浙江省)人。南宋着名政治家、经学家。绍兴十四年(1144)进士,孝宗为建王时,浩以司封郎中兼直讲,孝宗即位,迁翰林学士知制,浩累官右丞相,卒谥忠定。主要事迹见《宋史》本传。着述除《尚书讲义》之外,还有《鄮峰真隐漫录》。《尚书讲义》、《宋史·艺文志》着录作二十二卷,原书久佚,库书据《永乐大典》录出其文,依经文考次排订,厘为二十卷。该书以注疏为主,参考前人旧说,时出己意。体例为随经演绎,近似经幄讲章体。书成后,曾得到朱熹好评(见《朱子语类》),孙应时《烛湖集·上史越王书》称此书“多所发明帝王君臣精微正大之蕴,剖抉古今异同偏见,开悟后学心目,使人沛然饱满者,无虑数十百条”。蔡沈撰《书集传》,多用其说。版本有《四明丛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