瘗旅文
作者:王守仁
散文。明王守仁著。见《王文成公全书》。正德四年(1509)秋天,作者受到贬斥,正在贵州龙场驿丞任上。一天,一位来自京城的吏目带着儿子、仆人赴任。路经龙场,当再次启程上路不久,吏目就死在路边。不久,他儿子、仆人又相继死在他身旁。吏目姓名、里贯,为何从京师到此穷乡僻壤来,又因何而死,这些作者都不清楚,但他仍亲自去掩埋了这三具抛弃荒野的尸体,并为他们写下这篇文字。感情真挚,是王守仁诗文中深具感染力的杰作。作者并借此表达了自己谪宦天涯,受到不公正待遇的郁闷心境。《古文观止》评此文说:“先生罪谪龙场,自分一死,而幸免于死。忽睹三人之死,伤心惨目,悲不自胜。作之者固为多情,读之者能无泪下!”
王守仁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浪漫主义宣言
《浪漫主义宣言》是安兰德唯一一部对创作、阅读、艺术、人生与娱乐等诸多精神产物进行彻底批评和完整评论的作品集。被称作充满尖锐批评和辛辣讽刺的安兰德版艺术与人生,它不仅仅是解读《源泉》《阿特拉斯耸耸肩》等作品的重要参考,也是阅读艺术、阅读时代大潮流的优秀指导。书中安兰德认为她的时代没有艺术,浪漫主义早已销声匿迹,顶级的、纯粹的、始终如一的艺术家少之又少。在本书收录的文章中,受到她讽刺和批评的艺术家大多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普利策小说奖,他们代表了那个时代的辉煌,但安兰德依然担心他们所引领的艺术航向。
斜阳
中篇小说。作者〔日本〕太宰治。发表于1947年。作品是二次大战后的畅销小说,曾在一部分读者中产生共鸣,并由此产生代表没落阶层的流行语“斜阳族”。作者在小说中写了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通过主人公的内心独白、书信等,刻画了这个家庭的母亲、姐姐、弟弟以及与这个家庭关系密切的一位小说家的形象。母亲是“日本最后一名贵妇人”,在她身上寄托着作者对于旧日的怀念。她的死暗示着“高贵美的死亡”。弟弟自战场归来后,生活颓唐,难以与战后社会融合,最后追随其母而去。姐姐是个身染污浊要 “道德革命”的女性。而颓废放荡的小说家则是作者旧日的影子。作者在这四个人物身上,表现了自己的憧憬、绝望、矛盾的心理状态。这部小说可以说是一曲旧贵族的挽歌,也是战后混乱社会的投影。
李遐叔文集
四卷。唐李华 (约715—约774)撰。李华,字遐叔,赵郡赞皇 (今河北)人。开元二十三年(735)进士及第,天宝二年(743)登博学宏辞科。天宝十一年(752)任监察御史,后贬杭州司户参军。又被擢为检校吏部员外郎。上元中召为右补阙,司封员外郎。大历初卒。李华善属文,与萧颖士交游甚密,文章齐名。倡导古文,反对骈文。其名篇《吊古战场文》为历代选家所推重。曾作《鲁山令元德秀墓碑》,颜真卿书,李阳冰为篆额,后人争相模写,传为“四绝碑”。著有 《李遐叔文集》。此集为李华殁后,由后人所辑。共四卷。卷一为赋、序、书、颂、赞,卷二为论、铭、传、碑,卷三为记、墓志铭、墓表、墓碣铭,卷四为文、诔、碑铭、杂著、诗。前有独孤及序。其诗富于辞采,文词绵丽,精采焕发,实可与古人相匹敌。萧颖士见其所著《含元殿赋》,以为在景福之上,灵光之下。《旧唐书》称“李华有文集十卷”。独孤及序则称“自监察御史以前十卷,号为前集。其后二十卷,有一百四十四篇赋、颂、诗、表等,为中集。”又称 “他日继于此而作者当为后集。”盖其时李华尚在,但卷数却不合。但《郡斋读书志》与《直斋书录解题》均未著录,则说明南宋时原本已佚。陆心源《皕宋楼藏书志》曾录有 《李遐叔文集》一种,系旧抄本,不分卷。有独狐及序,附深肃送序祭文,顾没祭文。此书有 《四库全书》本。
孟姜女
民国文学大师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张恨水先生所著小说,1955至1957年写就,改编自传统民间故事孟姜女。
粤逆纪略
撰者佚名。南京图书馆藏抄本,1卷,《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据以收录。记咸丰三年间事,内涉太平军攻占南京事,而述太平天国馆衙制度特详。记述太平天国在南京实施的各项制度及措施颇详,诸如“拜降”、“拜天父”、“新兄弟馆”、“新姊妹馆”、“老民馆”、“考试”及各衙门名称、职务等均有涉及。收入《太平天国资料丛编简辑》。
七星如意轮秘密要经
一卷,唐不空译。造般多罗道场,中央安置如意轮王菩萨,周围安置七星之像,及诃利低母,禳灾之法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