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宗实录
作者:杨士奇章节列表
升序↑- 宣宗章皇帝实录序
- 进实录表
- 修纂凡例
- 大明宣宗皇帝实录卷之一
- 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二
- 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三
- 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四
- 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五
- 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六
- 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七
- 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八
- 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九
- 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十
- 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十一
- 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十二
- 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十三
- 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十四
- 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十五
- 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十六
- 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十七
- 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十八
- 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十九
- 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二十
- 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一
- 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二
- 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三
- 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二十四
- 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五
- 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二十六
- 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七
- 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二十八
- 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九
- 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三十
- 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一
- 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二
- 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三
- 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三十四
- 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五
- 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三十六
- 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七
- 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三十八
- 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九
- 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四十
- 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一
- 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二
- 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三
- 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四十四
- 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五
- 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四十六
- 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七
- 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四十八
- 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五十
- 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一
- 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二
- 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三
- 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五十四
- 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五
- 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五十六
- 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七
猜你喜欢的书
内简尺牍
宋代应用文集。10卷。孙觌著。由其门人李祖尧编注,明巡按直隶监察御史李时成订正,河南按察司佥事朱东光参补,直隶庐州府知府叶逢春繙校。有明万历八年(1580)刻本。卷首有叶逢春序。明成化十七年(1481)孙觌十一世孙孙仁曾据宋版翻刻于蜀,有钱溥序。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顾名儒又据蜀本翻刻于建阳。此本与孙觌所撰《鸿庆集》卷37至50对勘,时有不同。如《与信安郡王孟仁仲帖》22首,《鸿庆集》皆无。《鸿庆集》卷46《与孟仁仲郡王帖》、《与叶左丞帖》卷45《与叶少蕴资政帖》与此本皆不同。因李祖尧据手稿编录,故时有出入。注中多取孙觌自著诗文以资考证,引证典故,亦皆切实。李祖尧亲从孙觌游,闻见有据,比之后人注前代著作多所隔膜者不同。《四库全书》所收录为清人蔡焯、蔡龙孙增订的10卷本。《常州先哲遗书》(第1集)也收录有10卷本,全名为《宋孙仲益内简尺牍》。
荀公曾集
晋代诗文别集。荀勖撰。荀勖字公曾,官至尚书令。《隋书·经籍志》著录“《荀勖集》三卷,录一卷,亡”,可见其集入隋前已散佚。《旧唐书·经籍志》著录《荀勖集》20卷,《新唐书·艺文志》同。清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认为“十字衍”,当作二卷。宋代书目未见著录。
蠡测汇钞
地理杂志。清邓传安撰。一卷。传安字鹿耕,号盱原,又作菽原,江西浮梁人。嘉庆进士,官至建宁知府。传安官台湾十余年,览其山川形势、民俗土风,得文三十三篇,于道光十年(1830)汇编付梓。二万六千余字。台湾番社纪略、番俗近古说等篇记其少数民族分布及习俗。明鲁王渡台辨、海外寓贤考诸篇,记明鲁王渡台及历年由大陆至台寓贤简况。道试诸生策问、重修螺青书院碑记诸篇,载书院修建经过及对诸生遗才策问等。于农民起义、民事案件、土地纠纷、民族关系及山水风光、海峡风浪等亦有载述,为研究清中叶台湾政治、文化、教育、民族关系、民族分布等重要参考资料。有道光十年有本堂刻本,商务印书馆有1937年《豫章丛书》本及1983年书目文献出版社铅印校点本。
钦定平定台湾纪略
七十卷,卷首五卷。清乾隆五十三年 (1788年) 奉高宗敕令撰修。乾隆五十一年末,台湾彰化等地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林爽文起义,这也是天地会历史上一次空前规模的武装反清斗争,给了清朝统治阶级以极大的震动。本书的断限是:自乾隆五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闽浙总督常青奏报台湾发生林爽文起义始,至乾隆五十三年十二月初八日清廷查明“叛产”(即清廷镇压起义,查收起义者的财产),酌定章程止。本书依据大量的档案资料,对林爽文反清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对这次起义与天地会的关系,对清廷为镇压起义而采取的方针、政策、军事部署及善后措施等问题,都进行了较为真实、全面、具体的叙述,是研究林爽文起义和天地会历史的重要史书。该书共七十卷,卷首五卷。卷首五卷刊载了清高宗有关镇压这次起义的谕旨、批答奏章、御制诗等。该书后收入纪昀等纂修的 《四库全书》 中。
濯缨亭笔记
笔记。明戴冠(号濯缨)著。十卷。《明志》子部小说家类著录,题《笔记》。《四库全书总目》入子部杂家类存目,云:“是书杂记见闻,终以辨物字义,皆钞撮前人成说。”“旧本以《礼记集说辨疑》一卷附此书之末,殊为不类。今析出别入经部焉。”其稿原名《随笔类记》,都穆为易今名。前有嘉靖二十六年(1547)陆粲序,后有华察跋。据陆序“余为绪正讹阙,除其复重,厘为十卷,华学士子潜取而刻之。”知稿本曾经陆粲整理编订,华察梓刻。又据序云:“是编所存仅什二三,盖非其至者”,则此书所收,仅作者笔记的小部分。刻本今已罕见,据谢国桢《明清笔记谈丛》介绍,为“白棉纸印本,字大悦目,刊刻精工。”此书记有明一代掌故制度,尤以他所居苏州和掌教的绍兴两地事迹尤详,有许多民间传说故事。今人王利器藏有精抄本二册。现存一至五卷,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善本室。
法华经疏义缵
法华经疏义缵,六卷,唐智度述,日本元政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