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文献志

作者:程敏政
新安文献志

诗文总集。明程敏政撰。一百卷。敏政有《篁墩集》已著录。是集乃采录南北朝至明文章、事迹有关新安者。六十卷以上分类辑录,皆本郡先达诗文德秀文章,六十一卷以下,皆先达行实。弘治十年(1497)成书。约九十九万三千字。卷首有先贤事略上、下二编,收自齐程郢州至明景泰间徐少傅五百余名先贤事略。正文含辞命二卷,奏疏五卷,书三卷,记六卷,序五卷,题跋四卷,议一卷,论三卷,辨、说、考各一卷,杂著四卷,问对、策问、讲议、檄、表各一卷,启、碑各二卷,祭文、铭各一卷赋、辞各一卷,古近体诗八卷,杂体诗等三卷,行实四十卷:分神迹、道原、忠孝、儒硕、勋贤、风节、才望、吏治、遗逸、进德、寓公、文苑、材武、列女、方技十五目,末有王宗植、敏政后跋。总计收自齐梁至明永乐凡文千八十七篇,诗千三十四首。其中文有宋朱熹《乞赐大尉陶桓公庙额状》、程大昌《舜论》、钱时《新安州学讲议》等。诗词有王炎《呜水洞辞》、程俱《焦山》、方岳《秋崖》等。此书征引繁博,条理淹贯。凡徽州一郡之典故,汇萃极为赅备。书中有应行考订者,敏政复间以己意参核,并附注其中。故其书自明以来,推为鉅制。然搜辑中,亦有少许脱落、挂漏,璧有微瑕。有《四库全书》本。

程敏政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自我与无意识

自我与无意识

在这本书里,荣格探讨了无意识对意识人格的反应及行为方式所造成的种种影响。和弗洛伊德的观点不同,荣格认为,无意识是独立自主的系统,而把无意识区分为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也是荣格心理学思想的本质之一。人类的集体无意识会显现在一些古老而原始的意象和神话(即所谓的“原型”)里,原型既是人类不断重复出现之经验的载体,也是全人类——即使分属于不同文化——的共有物。透过本书,我们可以总览荣格所开创的分析心理学重要的观点、基本概念和理论脉络。其论述范围涵盖心理学、神话学、文学、哲学等,读者得以深入浅出地一窥这位分析心理学大师的思想洞见。

松泉集

松泉集

四十六卷。清汪由敦(1692—1758)撰。汪由敦,字师茗,号谨堂,原籍休宁 (今属安徽)人。居于钱塘 (今浙江杭州)。雍正二年(1724)进士。乾隆时累官至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卒谥文端。他善书法,工诗文。是清代诗文作家。著有《时晴斋法帖》和《松泉诗文集》四十六卷。是集为其子汪承霈所编,共四十六卷,包括诗集二十六卷,文集二十卷。诗集编年排列,起康熙四十七年 (1708),讫乾隆二十三年(1758),共有诗一千七百余首。文集以类相从,卷一为赋,卷二为颂,卷三为雅和乐章,卷四为议,卷五为表,卷六为策问,卷七为书、启,卷八至卷十为序,卷十一、卷十二为记,卷十三为赞、箴、铭、卷十四至卷十八为跋,卷十九为传状碑铭,卷二十为说和杂文。卷首有乾隆帝为本集所题诗等,并附钱惟城所作《汪由敦传》。文集前有刘纶乾隆二十三年(1758)序。汪由敦的文章典重有体,不失法度,只是生气不足,稿笔讲帏。有《四库全书》本。g

孟子学案

孟子学案

共十一章,第一章《孟子传略》对孟子的生平事迹进行了详细介绍,考证了他的姓氏、籍贯、家庭、所受的教育、生卒年,讲解了他周游列国的经历。第二章《孟子书考证》考证了《孟子》的内七篇和外篇。第三章讲了孟子所处的时代背景。第四章讲了孟子之中心学说——人性论。第五章讲了政治哲学。第六章讲了人生哲学。第七章讲了经济哲学。第八章讲了重农主义。第九章讲了教育哲学。第十章讲了尚论古人。第十一章讲了诸家学说之批评。

庄子解

庄子解

解说《庄子》一书的著作。中华书局1964年本,1册,33卷。王夫之著,王敔《增注》,王孝鱼整理。此书说解《庄子》,注重其思想内容及方法。每篇之首,冠以篇解,综括全篇大意。每段之后,加以解说,以描述庄子的思维过程。王氏认为《寓言》和《天下》乃全书序例,非庄子本人不能写出,内篇亦出庄子之手。对杂篇《庚桑楚》尤为重视,以为庄子基本思想已囊括其中。《让王》、《说剑》、《渔父》、《盗跖》四篇定为赝作,屏不解说。至于各篇中单词句义,也往往有新的解释。此书评《庄子》,志在除去前人以儒佛两家所作的附会,还其历史本来面目,同时还隐为指出其局限。王敌对本书的《增注》,引用古今各家之说颇多,对明代名著,亦偶有采录。此书整理时用金陵刻本作底本,参校湘西草堂本。书前有点校说明,以及清王天泰、董思凝的两篇序言。

元始说先天道德经注解

元始说先天道德经注解

原作者不详,宋代李嘉谋注解。五卷,前有序。据序文,此经板行西蜀,至南宋理宗宝祐(1253—1258)年间,天饴子谢图南为序而传,蜀本已不存。谢图南宦游岭表,得此经于方外一蜀士之手,后至西浙授李嘉谋,嘉兴道士李君可募工付梓以传,并与所谓《八威龙文》合刻为一书,由李嘉谋作序。今本无谢、李之序,亦无《八威龙文》,当系元以后版本。经文托称元始所说,分为妙、元、神、真、道五篇,每篇一卷,一千言,共计五千言。每篇九章,合计四十五章。序称其与《老子》五千言并传于世,实则仿照五千言,借《道德经》之名以引起世人注意,以广流布。经文主要讲明妙、元、神、真、道的含义及其之间关系,尤重对“道”的阐释。李注按经义发挥,或引儒佛之说以解,明白易懂,较晦涩的原文更具理论价值。收入《道藏》洞真部本文类。

滇南本草

滇南本草

药学著作。三卷。明·兰茂撰。约撰于15世纪中期。系论述云南地方草药的专著。原书初刊本已佚,现存清代务本堂刊本及《云南丛书》本二种,药物及内容均有不少改动。其中《云南丛书》本共收药物279种,大致属于我国亚热带地区的特产药品,多为一般本草著作所未收载者,并附治疗验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