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疑

作者:陈士元
名疑

四卷。明陈士元撰。陈士元字心叔。应城(今属湖北)人。嘉靖年进士。官至泺州知州。著有《易象钩解》、《五经异文》、《孟子杂记》、《古俗字略》、《梦林元解》、《姓汇》、《姓觿》等。是书所录,上自三皇,下至元代。博采史传,以及百家杂说。凡是古人姓名异字、以及更名更字、同姓名者,全都汇萃其中。神仙鬼怪之名也都详载其中,如吴刚、姮娥、丰隆、屏翳、神荼等。体例也非常冗杂。但是,由于此书采辑丰富,见闻广博,很有参考价值。有《归云别集》本、《泽古斋丛钞》本、《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的书

自杀论

自杀论

法国杜尔凯姆(EmileDurkheim,1858~1917)著,于1897年发表。该书的中心思想是,表面上与他人无关的自杀现象最终都可以通过社会结构和其扩散功能加以解释。杜尔凯姆在书中指出自杀率不是个人事实,而是社会事实,因此他首先否定了将自杀归咎于非社会因素的观点。自杀率是随着社会整合程度不同而变化的,从而自杀可分为3种类型:利己性自杀、失范性自杀和利他性自杀。对前两类自杀来说,自杀率与社会整合程度成反比,即整合程度越低,自杀率越高;后者与社会整合程度成正比。他认为,自杀与生理、天象无关,而与家庭、政治、经济社团、宗教组织等社会现象有关,从而认为每个社会都有一种集体自杀倾向,它反映了个人生活在其中的社会结构,因此所有改良方法都必须到社会结构里去寻找。该书为社会学实证研究树立了典范,是现代最早在社会调查中始终并严格地使用统计方法的论著之一,同时也是杜尔凯姆的社会学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野老书

野老书

无名氏撰。《汉书·艺文志》农家类著录《野老》十七篇,注云:“六国时,在齐楚间。”又应劭说:“年老居田野,相民耕种,故号野老。”宋代王应麟 《汉书艺文考证》中引南朝刘宋袁淑《真隐传》认为,作者曾游于奉、楚间,年老时隐居,著农书,以“野老”为号。该书实为战国时农家所作,不必出于一人之手。内容主要是讲农业生产技术。该书早佚。玉函山房辑佚书。

医宗己任编

医宗己任编

医学丛书。8卷。清·杨乘六辑,王汝谦补注。成书于1725年(雍正3年)。作者取“以天下为己任”之意,故以“己任”为书名。全书辑评清代医著四种,即高鼓峰《四明心法》(3卷)、《四明医案》(1卷)及吕用晦《东庄医案》(1卷)、董废翁《西塘感症》(3卷)。高氏等3位系浙江籍医家,学术渊源宗薛己、赵献可一派。《四明心法》叙诊法、脉义及方论、药论,悉从实践经验中归纳写成,理论较为简略。王琦所辑《医林指月》亦收入此书,改名为《医家心法》,由胡念庵评述。《四明医案》为高鼓峰所治疑难病证28例,颇多独到见解。王琦谓“鼓峰医术自是高手,四明人传其起痼扶衰,悬决生死日时多奇验”。案中有以麻黄、桂枝等止汗,以大黄、桃仁等止血。“时而攻人之所不敢攻,时而补人之所不敢补,洵非有胆者不能,尤非有识者未及也”(杨乘六评语)。其诊法尤精于脉,治法擅于养肝。《东庄医案》治法重于益气补水,几无案不用人参与地黄。《西塘感症》将时邪外感诸证,分本病、变病、兼病三篇阐述其辨证、处方的运用要则,条理清晰。治法以“治终照顾阴津”为根本,这对后世温热学家颇有启发,本书评注,亦多精当。1958年,上海卫生出版社出版排印本。

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

笔记。清沈三白撰。六卷。三白苏州人,有才华,工诗文,余不详。此编记三白与舅氏女陈芸自幼两小无猜,情投意合,互相爱慕,终成眷属。作者以缠绵之思,回忆其婚后夫妇合乐,诗文唱和的幸福生活,后芸娘早逝,三白回忆作此以资纪念。书分六记,首篇“闺房记乐”,次篇“闲情记趣”,三篇“坎坷记愁”,四篇“浪游记快”,五篇“中山纪历”,六篇“养生记游”。《说库》本,未见五、六两记,有目无文。而前四篇记述甚悉,文笔细腻,颇见才情,为言情笔记小说中情操颇为高尚之一种,其写琴瑟之乐,理解之深,互敬之雅,为晚清小说中独树一帜,可与冒辟疆《影梅庵忆语》媲美。有单行本及《说库》本。原为六卷,今存《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四卷。据考证,最后两卷系伪作,文字亦不如前。以写家庭生活为主。文笔疏宕轻灵,颇富文学色彩。1923年北京朴社铅印俞平伯校点本,1980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重印出版。

四书集编

四书集编

宋真德秀辑录朱熹四书注语而成。《大学》1卷,《中庸》1卷,《论语》10卷,《孟子》14卷,凡26卷。德秀早年从游于朱熹弟子詹体仁,对朱熹推崇备 至,谓 “巍巍紫阳,百代宗师” 。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编定而为《四书集注》后,四书地位日显。然 “《集注》虽多参取旧文,而亦与诸儒异。其所以去取之意,散见《或问》、《语类》、《文集》中,不能一一载也。而 《或问》 、《语类》、《文集》又多一时未定之说,与门人记录失真之处,故先后异同重复颠舛,读者往往病焉”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德秀此书即博采朱熹之说,条列而分附于四书各章之后,以发明四书之意。间或附以自己心得创见以折衷讹异。自谓 “《大学》、《中庸》之书,至于朱子而理尽明,至予所编而说始备。虽从《或问》、《辑略》、《语录》中出,然铨择刊润之功亦多,间或附以己见。学者倘能潜心焉,则有余师矣。然又须先熟乎诸书,然后知予用功深,采取精”(自序) 。有《通志堂经解》本、《四库全书》本。

注华严法界观科文

注华严法界观科文

注华严法界观科文,一卷,唐宗密述。唐宗豫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