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士元

陈士元
  • 姓名:陈士元
  • 别名:字心叔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明湖北应城人
  • 出生日期:1516
  • 逝世日期:1597
  • 民族族群:

陈士元(1516—1597),字心叔,一字养吾,明湖北应城人。明代儒学家。生于正德十一年(丙子,1516年),卒于万历二十五年(丁酉,1597年),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与“后七子”之首李攀龙同榜,三十岁正式开始任官,曾官滦州知州,建乡贤祠、造祭器、修仓赈饥、给学田等。博学多才,尤深群经,勤于笔耕,著述颇丰。


嘉靖十三年(1534年),受学业于余胤绪。嘉靖十六年(1537年)成乡举,编成《缶鸣集》。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编成《金陵集》。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中进士;二十四年(1545年)任滦州知州。陈士元在滦州任期,为当地建文笔峰,造祭器,修仓廪,并编《滦州志》、《海滨集》。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三月辞去官职,回归故里。所著之书已刊行者有《易象钩解》、《五经异文》、《论语类考》、《孟子杂记》、《荒史》等26种,计252卷;未刊行者有《新宋史》、《新元史》百余卷,《史纂》10卷;散佚不传者约400余卷。另编、注有《古今韵分注撮要》五卷、《韵苑考遗》四卷、《古俗字略》七卷、《俚言解》二卷、《裔语音义》四卷、《五经异文》十一卷、《论语类考》二十卷、《孟子杂记》四卷、《孟子杂记》、《荒史》、《古俗字略》、《梦林元解》、《名疑》、《姓汇》、《姓觿》等著述。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陈士元去世,享年82岁,葬在应城西北20里的孙家山。

猜你喜欢的书

缘督集

缘督集

宋代诗文别集。20卷。曾丰著。作者为当时理学名家,故作品以学术论著为主。《四库全书总目》谓“丰仕迹不显,颇以著述自负,集中如《六经论》之类,根柢深邃,得马、郑诸儒所未发。其他诗文,虽间有好奇之癖,要皆有物之言”。其咏史诗如《秦望山》:“锐意秦皇初学仙,要和鸡犬也升天。那知身与鲍俱臭,嬴氏炊寒不复烟。”寓意深刻,发人深思。写景诗亦有清丽之作,如描写金溪县疏山风光的七绝:“草径蜿蜒十里闲,云关若在画图看。万松密翠地无影,一水长清天自寒。”

山村遗集

山村遗集

元代诗文别集。1卷。仇远撰。仇远另撰有《金渊集》,内容与本集并不重复。《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本集为清人项梦昶据墨迹及各种有关书籍所编,并非原本。卷首有方回序,牟巘序,方凤序,戴表元序,魏骥序(为《兴观集》作)等有关资料。本集正文以诗排在前,文排在后,计诗148首,遗句8则,文15篇。并以仇远撰《稗史》单独置于最末。卷末附录有关仇远的唱和、题咏的诗、文。最后是清乾隆五年(1740)项梦昶的跋语。本集主要版本,有清乾隆五年项梦昶古香书屋刊本。

居济一得

居济一得

水利志。清张伯行(1652—1725)撰。八卷。伯行,字孝先,号敬庵, 仪封(今河南兰考》人。康熙进士,官礼部尚书,著有《正谊堂文集》。此书系作者任治河大吏期间参考古籍、总结经验的心得笔记。当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成书。约十五万字。收运河总论、运河源委、戴村坝议、袁家口放船之法、东省湖闸情形、治河议、治河总论、黄淮水利、河漕类纂等二百三十四篇。以治河实践经验为主要内容,同时提出若干水利工程理论。其中运河总论、黄淮水利、条陈通会河、河漕类纂、治河总论等篇侧重理论,其余部分多记某一具体工程。仅闸坝工程即达百余处。作者十分注重前人成功的治河方法,博引宋元以后治水专家的重要经验和言论,尤具史料价值。有《丛书集成初编》本,《四库全书》本,《正谊堂全书》本。

水东日记

水东日记

《水东日记》40卷,明叶盛撰。本书内容主要是记述明代前期的典章制度,由于作者久居官场,见闻亦广,对于各项制度及其沿革利弊等言之甚详,《四库提要》说:“(叶)盛留心掌故,于朝廷旧典,考究最详。……是书记明代制度及一时遗文逸事,多可与史传相参”。本书也有不少篇幅是关于宋元文人学士的行事及其碑铭、墓志的记载,第15卷从山阴陆氏宗谱中抄录了一篇《陆放翁家训》,系陆游的一篇佚文,今人据以辑入《剑南文集》中。叶盛又是明代前期一个著名的藏书家,据其藏书编成《箓竹堂书目》,流传至今,其中颇多秘籍珍本。《水东日记》也有许多关于图书典籍的记述,如第2卷“编次文集”条记明代编印宋人文集的一些情况,第16卷“《宋名臣言行录》”、第19卷“《宋文鉴》编书始末”,第25卷“苏天爵《元文类》”等等,对宋元人一些著作的版本及流传情况都有记载,可供研究古籍文献者参考。此书的一个缺点,是作者好自叙居官事迹,致使某些地方看起来有如家传,后来明清的一些笔记多记作者本人言行事迹,即受此书影响。1980年中华书局出版点校本。

全相平话五种

全相平话五种

讲史话本。元至治年间刊行。包括《武王伐纣平话》、《七国春秋平话》(后集)、《秦并六国平话》、《前汉书平话》(续集)、《三国志平话》。每种分上中下三卷。当时应有《七国春秋平话》前集和《前汉书平话》正集,但今未见。《七国春秋平话》(后集)又名《乐毅图齐》,描写燕、齐两国之间的战争和内部矛盾,以孙膑、乐毅为中心人物。《秦并六国平话》又名《秦始皇传》,主要描述秦始皇吞并六国以及秦国因始皇暴虐无道、不行仁政而很快灭亡的故事。《前汉书平话》(续集)又名《吕后斩韩信》,写刘邦和吕后杀害功臣韩信的事。《武王伐纣平话》主要叙写纣王的荒淫无道和周武王起兵伐纣的经过。《三国志平话》写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各书大都演述史事,杂以民间传说,文笔粗糙,对后来《封神演义》、《前后七国志》、《东周列国志》、《西汉演义》和《三国演义》等历史小说的创作有一定影响。

龙王兄弟经

龙王兄弟经

梵名Nandopa=nanda -na^ga-ra^ja-dhamana-su^t=ra 。全一卷。又作难龙王经、降龙王经。吴·支谦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本经凡八百余字,叙述目连尊者降伏难头、和难二恶龙,使归从佛教,受持五戒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