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肠一寸愁千缕

作者:庐隐
柔肠一寸愁千缕

《柔肠一寸愁千缕》是民国才女庐隐的一部散文随笔集。 庐隐的创作生涯很短,但其思辩才识相当健全,文学创作体悟非常,在文化、历史、艺术等方面的涉猎也相当广泛和深入。她提出了妇女独立获取人生价值的必要,也提出了文学对历史进步应起推动作用及革命之于文学的重要性等看法。 文如其人,《柔肠一寸愁千缕》展现出她的豪爽、朴实、倔强和她的独特的温柔。她无掩盖地暴露她的思想感情,她无顾虑地摊开矛盾、爱憎。从她作品中,可以寻到她“游戏人间”的踪迹,可以看到是怎样“玩火”,可以听出一个挣扎在时代车轮辗轧下的女性的怨诉与哀吟。

猜你喜欢的书

卍

《卍》是谷崎润一郎的中篇小说,讲述了四个人之间错综复杂的情感关系。卍(读音wan,四声,同 “万”),在日语中为纵横交错之意,在本书中象征了两男两女、同性异性间纠缠不清的爱欲。故事中,主角柿内园子与丈夫孝太郎的婚姻关系乏善可陈,她在艺术学校认识了漂亮热情的德光光子后,重新点然对爱情的渴望。光子面对园子毫无理性的崇拜,成就感无法抑制地扩张,两人开始了亲密交往。光子的男友绵贯荣次郎为性无能者,他嫉妒园子拥有的光子的爱比他多,旋即展开报复。此后,孝太郎也介入三人恋情,并与光子发生关系。四人的丑闻曝光后,光子、园子与孝太郎集体殉情,三人承诺死后不再争夺爱情……作者在本书中再次以令人窒息疯狂的耽美恶魔主义表现丰饶的官能之美,即便败德,也要歌咏爱情。因为他认为,爱让死比生更幸福;为解放被束缚的灵魂而因爱殉道,是所有崇拜爱情之人最圣洁的皈依仪式。

土风录

土风录

十八卷,清顾张思撰。顾张思,字雪亭,江苏太仓人。此书有乾隆六十年(1795年)钱大昕序、嘉庆三年(1798年)朱珪序。书即于嘉庆三年刊行。《土风录》于时令、民俗、服饰、典章制度、成语、掌故、方言俗语等材料无所不收。不分门类,每卷内容大致以类相从。钱大昕序曰:“其铺叙节物,则《阳羡风土》、《荆楚岁时》之遗也;其诠释器服,则《匡谬正俗》、《事物纪原》之例也;其考证方言,则《方言》、《释名》、《释常谈》之亚也。征引必检原文,而道听途说勿取也;折衷必谐六书,而乡壁虚造弗尚也。以视夫《齐谐》、《诺皋》冥通梦游之作,语怪诲淫,以取悦夫贩夫庐儿者,其用心岂可同日语哉!”是书铺叙节物,诠释器服,考证方言,与《通俗编》等大体相类;但征引资料的范围,较《通俗编》、《恒言录》广泛,由经史子集扩大到类书和历代笔记、小说、杂著等;引用范石湖的《吴郡志》,张寅的《太仓州志》、《镇江志》,方鹏的《昆山志》,卢熊的《苏州志》,王文恪《姑苏志》等尤多;某些俚言琐语则采自民间。翻检是书确可“见风俗之变迁,方言之有自”(朱珪序),不仅于词汇史研究是很有价值的,而且于民俗学研究也有一定帮助。本书对吴地的俗语方言及反映该地民俗特征的语词搜罗颇多,表现出鲜明的地方风格。《土风录》刊于嘉庆三年(1798年),国内似已失传,日本汲古书院《明清俗语辞书集成》辑入。

武则天四大奇案

武则天四大奇案

一名《狄公案》、《狄梁公全传》。长篇小说。清佚名撰。六卷六十四回。书叙唐武则天时期,山西太原人狄仁杰,颇有才学,被荐为汴州参军,旋官昌平令尹。忽闻报谋害人命案,派随将洪亮先去细访,狄公亦作卖药者微行一破毕氏老妇之子毕顺为其妻杀害事。第二案为李王氏女黎姑嫁后暴死案。第三案为白马寺恶僧怀义秽乱春宫,狄公上报武后,武后徇私,狄公仗义执言,终将奸僧治罪。并阉割武后暗养于宫中的薛敖曹。第四案武承业诬告远谪房州的太子庐陵王谋反,武三思妄图嗣位,重金收买李飞雄令其冒卢陵王号反叛,狄公派洪亮等巧计降服李飞雄,并力劝武后,使武后与庐陵王母子前嫌尽释。庐陵王回京时狄公已死。张柬之用计谋铲除佞臣贼子,庐陵王复位登基。故事离奇,有一定历史根据。有光绪十六年(1890)上海书局石印本(题《绣像武则天四大奇案》),光绪二十八年上海耕石书局石印本(四册),民国二年(1913)文元书局石印本。

山歌

山歌

明小曲时调集。又名《童痴二弄》。明冯梦龙辑。卷首有《叙山歌》一文,标明“墨憨斋主人(冯梦龙)所题”,备言编辑缘起及宗旨。原书十卷,卷一至卷九,包括评注时录,共收吴语“山歌”三百五十六首,如果把评注中说明有异文的别作三首计入,则为三百五十九首;卷一○收“桐城时兴歌”二十四首,共计三百八十三首。此书为保存吴中“山歌”最为完备的一种专集,而其中的《桐城时兴歌》,就数量言也仅次于《明代杂曲集》卷七所收的二十五首。在所录山歌歌词之后,辑者多附以评注。除了注明异文、出处,或经过某文人润色的事实外,还对吴地方言吴中风俗作了一定说明。《童痴二弄·山歌》的主要版本有郑振铎旧藏明启、祯间(1621—1643)的写刻本;1935年由顾颉刚校点的上海传经堂排印本;同年由上海中央书店排印的包括据传经堂排印本增补过的《黄山谜》。1962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内部发行了《明清民歌时调丛书》,其中《童痴二弄 ·山歌》部分是以郑振铎旧藏本为底本,以两种清旧抄本和明《适情十种》中所载的山歌选六十首为参校本整理校点的。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修订重印了此书,改名为《明清民歌时调集》。

读书与做人

读书与做人

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字适之,徽州绩溪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 他的文章从创作理论的角度阐述新旧文学的区别,提倡新文学创作,翻译法国都德、莫泊桑、挪威易卜生的部分作品,又率先从事白话文学的创作,他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提倡“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治学方法。《读书与做人》选编胡适关于读书、治学、为人、处世方面反响较大的27篇杂文,包括读书、为什么读书、找书的快乐、读书的习惯重于方法、青年人的苦闷、一个问题、信心与反省、易卜生注意、治学的方法等。大师已逝,经典仍存。

大孔雀咒王经

大孔雀咒王经

唐大荐福寺沙门释义净译
  与《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同,而华梵音声稍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