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川稗编
作者:唐顺之
《荆川稗编》,凡120卷,明唐顺之撰。全书“辑录历代名贤论文,其体例略仿章如愚《山堂考索》,而大旨欲无所不该,故门目浩博。始之以六经,终之以六官。六经所不能括者,条列以九流之学术,凡为类二十有七。终以六官,六官所不能括者,赅举以历代史传,凡为类二十有五。顺之没后,颇为第一相所窜乱,故玉瑕珠颣,颇累全书。而蒐罗宏富,要足为渔猎之资。”《四库全书·荆川稗编提要》在指出其“牴牾舛驳,尚往往而有”之后说:“特以其网罗本富,涉猎攸资,当语录盛行之时,尚不失为征实之学,录备多识之一助,固亦无不可焉。”《荆川稗编》之部门,大略如下:六经总论、诸家、文艺、画、古器、琴、射、弈、总论、君、相、将、谋、谏、后、储、宗、戚、主、官、倖、好、奸、篡、封建、镇、乱、夷、名、世、节、侠、隐逸、烈妇、方技、吏、户、礼、兵、刑、工。每一部门,辑录历代名贤论文。
章节列表
升序↑- 提要
- 卷一 六经总论
- 卷二 易一
- 卷三 易二
- 卷四 易三
- 卷五 易四
- 卷六 书一
- 卷七 书二
- 卷八 诗一
- 卷九 诗二
- 卷十 诗三
- 卷十一 春秋一
- 卷十二 春秋二
- 卷十三 春秋三
- 卷十四 春秋四
- 卷十五 春秋五
- 卷十六 春秋六
- 卷十七 春秋七
- 卷十八 春秋八
- 卷十九 礼经一
- 卷二十 礼经二
- 卷二十一 礼经三
- 卷二十二 礼经四
- 卷二十三 礼一【郊祀】
- 卷二十四 礼二【羣祀】
- 卷二十五 礼三【庙】
- 卷二十六 礼四【庙】
- 卷二十七 礼五【丧服】
- 卷二十八 礼六【诸侯庙服】
- 卷二十九 礼七【大夫士宗庙爲后】
- 卷三十 礼八【士庶丧服】
- 卷三十一 礼九【士庶丧服】
- 卷三十二 礼十【昏宗】
- 卷三十三 礼十一【諡法】
- 卷三十四 礼十二【氏族】
- 卷三十五 礼十三【噐服】
- 卷三十六 乐一【音韵】
- 卷三十七 乐二
- 卷三十八 乐三
- 卷三十九 乐四
- 卷四十 乐五
- 卷四十一 乐六
- 卷四十二 乐七
- 卷四十三 诸家一
- 卷四十四 诸家二
- 卷四十五 诸家三【农】
- 卷四十六 诸家四【农圃贾工】
- 卷四十七 诸家五【天文】
- 卷四十八 诸家六【天文】
- 卷四十九 诸家七【天文】
- 卷五十 诸家八【天文】
- 卷五十一 诸家九【天文】
- 卷五十二 诸家十【律厯】
- 卷五十三 诸家十一【厯】
- 卷五十四 诸家十二【厯】
- 卷五十五 诸家十三【地理】
- 卷五十六 诸家十四地理
- 卷五十七 诸家十五【地理】
- 卷五十八 诸家十六【地理】
- 卷五十九 诸家十七【理数】
- 卷六十 诸家十八【理数】
- 卷六十一 诸家十九【术数】
- 卷六十二 诸家二十【术数】
- 卷六十三 诸家二十一【街数】
- 卷六十四 诸家二十二【术数】
- 卷六十五 诸家二十三【术数】
- 卷六十六 诸家二十四【相】
- 卷六十七 诸家二十五【医】
- 卷六十八 诸家二十六【道】
- 卷六十九 诸家二十七【道】
- 卷七十 诸家二十八【释】
- 卷七十一 诸家二十九【释】
- 卷七十二 文艺一【史】
- 卷七十三 文艺二【诗赋】
- 卷七十四 文艺三【词赋】
- 卷七十五 文艺四【文】
- 卷七十六 文艺五【文】
- 卷七十七 文艺六【文】
- 卷七十八 文艺七【书法】
- 卷七十九 文艺八【书法】
- 卷八十 文艺九【书法】
- 卷八十一 文艺十【书法】
- 卷八十二 文艺十一【书法】
- 卷八十三 文艺十二【书法】
- 卷八十四 画一
- 卷八十五 画二
- 卷八十六 古噐
- 卷八十七 总论
- 卷八十八 君
- 卷八十九 将
- 卷九十 谏
- 卷九十一 后
- 卷九十二 宗
- 卷九十三 宦
- 卷九十四 奸
- 卷九十五 封建
- 卷九十六 镇【分镇即古封建之遗故附列国于镇云】
- 卷九十七 夷
- 卷九十八 名世
- 卷九十九 节
- 卷一百 隐逸
- 卷一百一 吏一
- 卷一百二 吏二
- 卷一百三 戸一
- 卷一百四 户二
- 卷一百五 户三
- 卷一百六 户四
- 卷一百七 户五
- 卷一百八 户六
- 卷一百九 户七
- 卷一百十 户八
- 卷一百十一 户九
- 卷一百十二 礼一
- 卷一百十三 礼二
- 卷一百十四 兵一
- 卷一百十五 兵二
- 卷一百十六 兵三
- 卷一百十七 兵四
- 卷一百十八 刑一
- 卷一百十九 刑二
- 卷一百二十 工
猜你喜欢的书
孟德斯鸠:政治与历史
《孟德斯鸠:政治与历史》是二十世纪后半叶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路易·阿尔都塞生前出版的部著作,也是他的一部代表作,是他进入理论成熟过程的里程碑。它不仅以精微深刻的阐释成为研究孟德斯鸠和现代政治科学诞生的一部经典,而且也包含着贯穿作者毕生思想的众多主题的开端,尤其是他独特的文本阅读方法和“理论迂回”的战略。
文章辨体汇选
七百八十卷。明贺复征 (生卒年不详)编。贺复征字仲来,丹阳 (今属江苏)人。本书首无序目,书中有贺复征自著道光和尚述云:“先宪副昔宦夔门, 时为天启四年 (1624)六月。越岁乙丑(1625),予入蜀,悉其事。先宪副为郎南都,嗣后入粤归吴。”又云:“先宫保中冷公请师演说金刚经。”又在吴吟题词中云:“辛未秋,家大人粤西命下,予以病侍行。”据清《四库全书》编撰者对丹阳贺氏一家登科名者之考证,贺复征所序其祖父官阶、年月,俱与史载不合。本书每册首均有晋江黄氏父子藏书印记,而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却未载此编,莫详其故。贺复征认为吴讷所编《文章辨体》收载未广,乃别为搜集,以成此编。书中所收上自三代,下迄明末;分列一百三十二类。每体之首,多引刘勰《文心雕龙》及吴讷、徐师曾之言,间参以已说,以为凡例。据清《四库全书》编撰者称,本书在编次、离分上多有欠慎。如有一体而两出者,有一体而强分为二者,也有一文而重见两体者。此外,本书对金、元之文所收过略,而某些后人拟仿伪撰之作,亦杂其间,未免失于别裁。本书卷帙浩繁,稿本初脱,犹未经刊定,尚未能尽除繁芜。但其别类分门,搜罗广博,亦往往有出人耳目之外者,且其书只存抄本,传播甚稀,已成珍本。此书有 《四库全书》本。
脉确
诊法著作。清黄碄撰。一卷。碄字韫兮,石阳 (属今江西) 人。有感于时医论脉不确乃作,故名。约刊于乾隆十一年(1746)。首论脉原、脉名、脉类、寸关尺脏腑部位、诊法、平脉、病脉、死脉等问题,继以歌诀形式论述二十六种脉象及其主病。皆以 《内经》有关论述为主,兼取《脉经》及后世医家论述作为补充,内容简要。有宗圣要旨本,抄本 (王文藻据乾隆十一年程崟校梓本精抄)。
柏台故事
柏台之名起于汉朝。御史府中多植柏树,而朝廷禁省,统称台阁,所以御史府别称柏台。明朝改前朝御史台为都察院,与六部平行,合称“七卿”。都察院下设的监察御史与六部下设的六科给事中统称“台垣”,皆为负责监督与上谏的言官。 清朝的监察制度沿袭明朝,但有所变化。六科给事中纳入检察院,御史分道即分地区监察,两者合称“科道”。 本书主要谈的就是清朝科道的轶事,兼谈有天子近臣之称、隶属翰林的“日讲起居注官”,他们都能向皇帝进言。清朝的言路开通,言官们有的正气凛然,有的却阴险狡诈,其中的谈资颇多。
佛吉祥德赞
佛吉祥德赞,三卷。寂友造。宋施护译。大中祥符元年(一〇〇八)出〔祥〕。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疏
全一卷。略称般若心经略疏。唐代法藏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三册。为般若心经之注疏。书中分教兴、藏摄、宗趣、释题等四门。卷首并附自序。本书之注疏本有题正记三卷(仲希)、连珠记二卷(师会)、探要钞二卷‘普寂)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