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姓统谱
作者:凌迪知
一百四十六卷,附《氏族博考》十四卷。明凌迪知(生卒年不详)撰。凌迪知字稚哲,乌程(今浙江吴兴县)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官至兵部员外郎。著有《名世类苑》、《太史华句》、《两汉隽言》、《左国腴词》、《文选锦字》、《名公翰藻》等并行于世。本书又称《古今万姓统谱》,仿效林宝《元和姓纂》、章定《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之体例。虽名为姓谱,而实际是合谱牒传记而成一书的人物小传。以古今姓氏分韵编辑排列。每韵之中,先列常见姓,之后依次排列。每姓注出宗族所出始。然后按时代不同分列人物。其内容,说明人物的经历、主要事迹、资料的出处等。所收人物自古至明代万历时止。古时候,族系本来掌握在官府。秦汉以后,才开始私人记录。保留下来的如林宝、郑名世等,其余多有散佚。本书收录是较为详备的。只是由于庞杂,相互矛盾的地方,也难以避免。至于辽、金、元三史姓氏,音译失真,舛讹之处亦甚多。然而此书取材广泛,尤其明代人物记述较详,可补史书之不足,对考证历史是很有益的。有明万历己卯原刊本、《四库全书》本、199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本。
章节列表
升序↑万姓统谱
- 自序
- 凡例
- 目录
- 卷首一
- 卷首二
- 卷首三
- 卷首四
- 卷首五
- 卷首六
- 卷一
- 卷二
- 卷三
- 卷四
- 卷五
- 卷六
- 卷七
- 卷八
- 卷九
- 卷十
- 卷十一
- 卷十二
- 卷十三
- 卷十四
- 卷十五
- 卷十六
- 卷十七
- 卷十八
- 卷十九
- 卷二十
- 卷二十一
- 卷二十二
- 卷二十三
- 卷二十四
- 卷二十五
- 卷二十六
- 卷二十七
- 卷二十八
- 卷二十九
- 卷三十
- 卷三十一
- 卷三十二
- 卷三十三
- 卷三十四
- 卷三十五
- 卷三十六
- 卷三十七
- 卷三十八
- 卷三十九
- 卷四十
- 卷四十一
- 卷四十二
- 卷四十三
- 卷四十四
- 卷四十五
- 卷四十六
- 卷四十七
- 卷四十八
- 卷四十九
- 卷五十
- 卷五十一
- 卷五十二
- 卷五十三
- 卷五十四
- 卷五十五
- 卷五十六
- 卷五十七
- 卷五十八
- 卷五十九
- 卷六十
- 卷六十一
- 卷六十二
- 卷六十三
- 卷六十四
- 卷六十五
- 卷六十六
- 卷六十七
- 卷六十八
- 卷六十九
- 卷七十
- 卷七十一
- 卷七十二
- 卷七十三
- 卷七十四
- 卷七十五
- 卷七十六
- 卷七十七
- 卷七十八
- 卷七十九
- 卷八十
- 卷八十一
- 卷八十二
- 卷八十三
- 卷八十四
- 卷八十五
- 卷八十六
- 卷八十七
- 卷八十八
- 卷八十九
- 卷九十
- 卷九十一
- 卷九十二
- 卷九十三
- 卷九十四
- 卷九十五
- 卷九十六
- 卷九十七
- 卷九十八
- 卷九十九
- 卷一百
- 卷一百一
- 卷一百二
- 卷一百三
- 卷一百四
- 卷一百五
- 卷一百六
- 卷一百七
- 卷一百八
- 卷一百九
- 卷一百十
- 卷一百十一
- 卷一百十二
- 卷一百十三
- 卷一百十四
- 卷一百十五
- 卷一百十六
- 卷一百十七
- 卷一百十八
- 卷一百十九
- 卷一百二十
- 卷一百二十一
- 卷一百二十二
- 卷一百二十三
- 卷一百二十四
- 卷一百二十五
- 卷一百二十六
- 卷一百二十七
- 卷一百二十八
- 卷一百二十九
- 卷一百三十
- 卷一百三十一
- 卷一百三十二
- 卷一百三十三
- 卷一百三十四
- 卷一百三十五
- 卷一百三十六
- 卷一百三十七
- 卷一百三十八
- 卷一百三十九
- 卷一百四十
凌迪知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外科精要
外科医书。别称《外科宝鉴》。3卷。宋·陈自明(良父)撰。约刊于1263年,是宋代有代表性的一部外科专著。陈氏三世业医,在医学方面有较深造诣,曾任建康府明道书院医学教授。陈氏鉴于当时专攻疡科的医生,多只重视外症而忽视医理方脉,每遇痈疽之症,“无非对病阅方”,甚而“心中惶惑,当下不下,悠悠弗决,迁延日久”,以致发生“轻者重,重者死”之不良后果,遂决心广辑古今医家之“得效方论”并结合其个人的经验编撰而成。《外科精要》一书较早见于明·《文渊阁书目》,传于后世者有明·熊宗立校本及薛己注本,熊本流传甚少,今广为流传者为薛己注本。薛氏在注释的同时,又增补个人治验及附录一卷,厘为四卷,畅发了原著的义理,提高了原著内容的学术水平,成为历代习外科者必读之书。本书在论述痈疽病因、病机、诊断、预后等内容的同时,强调按八纲辨症而选方,反对拘泥于热毒内攻而专用寒凉攻伐之剂; 并对疡科用药次第作了恰如其分的归纳、整理,从而使后学在辨症治疗上有所遵循,对中医外科学术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全书有55论,选方70余首,虽属个人撰著,但它较好地反映了当时的外科水平,有其一定的参考价值。
太上洞玄灵宝十号功德因缘妙经
不署撰者。太上大道君向普济真人述元始天尊十号功德,并述道经十二部事。
太上说中斗大魁掌算伏魔神咒经
经名:太上说中斗大魁掌算伏魔神儿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宋元。假托太上老君说诵经伏魔之事。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老君劝人旦暮诵经,急呼天师、真人、金童、玉女、天丁、力士、将军、金刚、龙王和雷公诸神名,不见中斗大魁之名。
爱染王讲式
爱染王讲式,一卷,日本觉鍐撰。
佛说一切诸如来心光明加持普贤菩萨延命金刚最胜陀罗尼经
佛说一切诸如来心光明加持普贤菩萨延命金刚最胜陀罗尼经,一卷,唐不空译,编号一一三六。
经集
巴利名Sutta-nipa^ta 。属南方上座部经藏(小部)之巴利语经典。因其他各经分别有其独自之特征,故均有其特定之名称,唯有本集乃是由杂多之经所集成,故称经集。本集之形式,有长短不同之诗集,间亦有散文。内容分为蛇品、小品、大品、义品、彼岸道品等五章,系原始佛教圣典中最古老之作品。尤其是义品、彼岸道品两章乃最早独立流通者,故可谓为佛教最古老之圣典。五章之中,蛇品(巴Uragavagga )有十二经;其中之‘蛇经’反覆喻说比丘之修行应如蛇之蜕换旧皮而舍弃彼此两岸之分别;另一‘犀角经’则收有著名之诗,喻说修行者应如独角犀之独立修行。小品中收集较短之诸经而成,计有十四经。大品则收集较长之十二经,其中之出家经(大品第一经)、精勤经(大品第二经)、那落迦经(大品第十经)等三经系保存有关佛陀传记之最早资料者。又大品第九经说明四姓平等之理,第十二经则以简单之形式说明缘起之理。至于义品(巴Atthakavagga )之名,解为八偈品,如窟八偈经(第二经)、嗔怒八偈经(第三经),大部分均为八偈合成之经;计由十六经构成,相当于汉译之‘义足经’(亦有十六经)。彼岸道品(巴Pa^ra^yanavagga ),全章富有统一性,内容系十六学童请教佛陀,佛陀答覆之十六节,加前之序偈、后之结语二节,计有十八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