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白遗稿
作者:程通
十卷。附《显忠录》二卷。明程通撰。程通,字彦亨,斋名贞白。安徽绩溪人。生卒年未详。洪武十八年(1385)贡入太学。二十三年(1390)举应天(今江苏南京)乡试。时方遣诸王将兵,因以封建、策贡士于廷。程通所对称旨,擢第一。授辽府纪善,进左长史。朱棣继位,程通上书数千言,论战守大计。永乐初,锦衣卫都督纪纲发其事,诏械程通诣京师,与二子俱论死。事迹具《明史》本传。所著述凡百余卷,悉毁于官。后十年,其弟赴荆州,辽王以所图程通像及遗稿授之。嘉靖中,党禁渐弛,其从孙长等乃搜访佚篇,裒为六卷。附以辽王并同时诸人赠言及行状、小传等篇,别为四卷。天启中,其裔孙枢及子应阶又集前后建祠请谥之文,为显忠录二卷,附缀于末。即此本。初,程通以祖平久戍陈情乞赐还乡,人称其孝。及建文中,遭逢国难,上防御封事,而卒以是死,人称其忠。今陈情之表具在,而封事独有题无文。盖嘉靖中刻集时,犹有所讳而不敢存。封建二策,乃其受知于太祖,持议颇正。其他诗文,亦俱醇朴有法。虽所存无多,而大节凛然,有不仅以词章论者,固宜与方练诸集并传不朽。本书有浙江孙仰曾家藏本。
程通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中吴纪闻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南宋龚明之著。凡六卷, 二百二十五条,今本已残缺数条。有明弘治七年严春刻本、正德九年龚弘刊本、明末若墅堂刊本、毛氏汲古阁刻本及《知不足斋丛书》、《墨海金壶》、 《学海类编》、《粤雅堂丛书》、 《诵芬室丛刊》等本。本书是龚明之晚年之作,他写作本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存吴中地区的遗闻轶事与风物民俗。书中涉及内容比较广泛,诸如吴中一带宰执郡守的政绩、文人名士的传闻、与本地有关的诗文本事,乃至当地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岁时节俗、僧道行踪、鬼神梦卜等, 均有所记载。如范仲淹的事迹,即记有十余则之多。其他北宋名臣如王安石、丁谓、元绛等, 也有所述及。有关诗文唱和、题赠方面的记载,书中所记较为丰富,保存了不少唐宋文人的作品,为研究吴中文学留下了一些珍贵的资料。由于本书所记多为亲所见闻或得诸父党耆老,较为可靠,内容又多不见于方志一类著作,故尤为可贵。
中国佛教史籍概论
陈垣撰,中华书局1962年出版。本书内容分为6类,收录中国佛教史籍35种。将六朝以来研究历史经常参考的佛教史籍,按成书年代,分类介绍。关于每书的名目、略名、异名、撰人略历、卷数异同、版本源流和各书的内容体例及与历史有关的其他问题等,作者都运用了丰富的史料,旁证博引,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并对《四库提要》有关佛教史籍部分的错误予以纠正。每种书下,列书名、卷数、作者、版本、再详论其内容体制、特色或优缺点及其学术价值。本书名为“概论”,实际上是一本研究佛教史及其他方面的历史典籍的目录,有重要参考价值。
锦片前程
《锦片前程》以富家小姐邵宝珠不满家人安排的婚姻最终离家出走为主线,展现了新时代女性摆脱家庭的牢笼,对新生活的向往。邵宝珠不惜与家人大闹离家出走,欲与情人祝长青厮守。大学生祝长青在好友毛正义革命大义面前,最终选择了离开爱人邵宝珠参加革命。毛正义在忙碌于革命之时偶然认识邵宝珠,并对其产生了爱慕,欲通过妹妹毛正芳与邵宝珠的同学关系加深彼此的了解。尽管邵宝珠离开家庭,去路不得而知,但通过其与祝长青、毛正义、毛正芳的关系网中可知,可知其未来是一片锦绣前程。
明诗评
诗人传记与评论著作。明王世贞撰。该书四卷,前后各有自叙一篇,共收录明代诗人一百十八人,各人名下均列其小传及一段评语,亦有两人合一段评语者。卷一首列“李君梦阳”、“何君景明”、“李君攀龙”,其后自“徐博士祯卿”、“谢山人榛”以下,均称其官衔,未仕者称山人或布衣,唯前三人尊称为“君”,推崇备至。其评李梦阳称:“此道芜千馀年,至梦阳始辟之,社稷勋哉! 其诗如孙、吴用兵,奇正阖辟,变化不穷;又如苍鹘击空,云龙戏海,健急怪伟,种种入神。”评何景明称:“景明诗如太华芙蓉,秀出云表,朝霞贴水,灿烂万状;又如西施、毛嫱,工艺绝世,婉恋有情。气力少让李梦阳,烨烨动人,颇自不减。”可见其站在七子的立场,揄扬过甚。又如评杨基谓“如西湖柳枝,绰约近人,颠顿特甚,情至之语,风骨扫地”,评杨士奇谓“如潦倒书生,虽复酬酢驯雅,无复生气”,亦反映了七子对于台阁体的批评。总之,书中所评虽未必尽当,但作为明人评明诗,并代表了当时后七子一派的诗学观点,亦自有其资料价值。有《纪录汇编》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素书
传说为秦时隐士黄石公所作,并授之于张良。“按前汉列传黄石公圯桥所授子房素书,世人多以三略为是,盖传之者误也。晋乱,有盗发子房冢,於玉枕中获此书,凡一千三百三十六言”(宋张商英:《素书序》)。以儒家伦理思想为依据,阐述了道、德、仁、义、礼等道德原则及其具体规范,并说明其对处世和安邦的重要意义。该书六章为“原始”、“正道”、“求人之志”、“本德宗道”、“遵义”、“安礼”。“原始”章概括说明了道德原则:“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其余各章是对这一原则的具体说明。该书言简单意赅,总结社会政治伦理经验,有不少警人之句。如“亲谗远忠者亡”,“略己而责人者不治,自厚而薄人者弃”。“货赂公行者昧”,“为人择官者乱”,“女谒公行者乱”,“决策于不仁者险”,“厚敛薄施者凋”,(《遵义》)“释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顺”(《安礼》)等等。收入《百子全书》。
曹溪一滴
曹溪一滴附梦语摘要一卷,明周理编,一滴陶珙序,戈允礼序,摘要戈允礼序。前为传记,后乃笔记。依驹目增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