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忠愍集

作者:杨继盛
杨忠愍集

三卷。《附录》一卷,明杨继盛(1516—1555) 撰。杨继盛,字仲芳,号椒山,容城(今属河北省)人。嘉靖二十六年 (1547年)进士。历南京兵部右侍郎,因劾大将军仇鸾误国,贬官。后复起为刑部员外郎改兵部武选司,劾权相严嵩十大罪状,下狱受酷刑,被杀。明穆宗即位后,追赠太常少卿,谥忠愍。著有 《杨忠愍集》。继盛以经济气节自负,不屑于文字,后人重其品行,掇拾其遗稿编为《杨忠愍集》凡三卷。最早为隆庆三年 (1509年)王世贞刻本,后明有蒋如苹刻本、孙克弘刻本、林士雅刻本;清则有康熙十二年 (1673年) 杨聪福刻本、康熙三十三年 (1694年)朱永辉刻本,康熙三十七年 (1698年) 章钰敬一斋刻本以及胡范刻本。这些刻本卷帙有两种;一种是正集三卷,附录一卷;一种是将附录也计入在内共四卷,其内容亦相同,均为奏疏一卷,杂文一卷,诗一卷,附录则是行状碑记。今观是集,其文如其人,以质朴见称,披肝沥胆,刚直不阿。其临刑之前所作《遗嘱》虽成于仓促之间,却洋洋数千言,质朴感人。其对诗词虽非所留意,却也时有清新之作。有清康熙年间刻本存世。

杨继盛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钟司徒集

钟司徒集

三国魏文别集。钟会撰。钟会字士季,钟繇幼子,官至司徒,世称“钟司徒”。《隋书·经籍志》著录《钟会集》9卷,并谓“梁十卷,录一卷”。两《唐书》又著录为10卷,可能已重新编次,后遂亡佚。现在所能看到的仅有明末张溥辑《钟司徒集》1卷本(在《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包括赋、檄、奏、书、记、传、论共13篇。又有清人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本,大抵采自《文选》、《艺文类聚》、《初学记》、《白孔六帖》、《太平御览》及《三国志》等书。

重订时行伏阴刍言

重订时行伏阴刍言

《重订时行伏阴刍言》,1卷。清·田宗汉原著,李贡三重订。系摘取田氏《医寄伏阴论》中部分内容,并附重订者有关验案数则。

杨勇悫公奏议

杨勇悫公奏议

本书不分卷,杨岳斌撰。岳斌初名载福,字厚菴;湖南善化人。由行伍,迭有军功,受知于曾国藩,与彭玉麟共治长江水军。清同治间,历升至陕甘总督。光绪十年法军侵台湾,命帮办福建军务。乃于是年秋在湘募勇成军,十二月至闽,翌年正月渡台,绕往东海岸埤南登岸,至三月下旬始抵台北;时已停战,旋即和成,遣撤募勇同籍。后卒,谥“勇悫”。本书“奏议”凡四十一件,均为赴援台湾前后之折片。按“杨勇悫公奏议”全帙不止此数,此祇取其中十五、十六两卷,并录原书卷首“国史本传”及“杨勇悫公神道碑铭”两文列于正文之前。

重订西方公据

重订西方公据

凡二卷。清代彭际清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九册。全书摘录古德之教示及其劝说念佛往生之行业,并叙念佛之利益。书名公据,本于苏东坡曾佩阿弥陀佛画像一轴而曰:‘此轼往生公据也’一语。旧本仅一卷,略见杂乱,彭氏予以订正,加为二卷,而题曰‘重订西方公据’。计分起教大纲、净业正因、净课仪式、西方境观、往生功行、莲宗开示、往生现果等七章。其中之第四西方境观揭列接引、见佛二图,以助观力,并以九莲华标示九品往生之机类。第五往生功行,亦绘四莲华,以记诵经、忏悔、作福、普度之行业。第六莲宗开示,收善导之专杂二修说、临终正念诀、永明之禅净四料简等十一条法语。第七往生现果分为集验、书证二项,记录作者当时之见闻。

集诸经礼忏仪

集诸经礼忏仪

唐西崇福寺释智升撰,上卷共有六段,下卷约求生西方,明六时礼法。

观无量寿经义疏

观无量寿经义疏

全一卷。隋代吉藏撰。又称嘉祥观经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七册。系由三论宗之立场解释观无量寿经。其说与慧远所撰之观无量寿经义疏同,亦以圣道门自力修行之意判定往生弥陀净土之因果,故道绰斥为谬解,善导于观经四帖疏中亦加以驳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