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谷集
作者:李舜臣
明代诗文别集。李舜臣(字茂钦,号愚谷)著。初刻于隆庆年间,凡10卷。诗为4卷,卷1为《部署稿》,卷2为《金陵稿》,卷3为《江西稿》,卷4为《归田稿》。卷5至卷10皆是其所著各类杂文。前有王世贞、孔天允2序。《四库全书》即以此刻本为底本加以收录。《四库全书总目》评其集说:“诗格雅饬,而颇窘于边幅。所长所短,皆在于斯。文皆古质,而稍觉有意谨严,或铲削太过。故王世贞尝有体制纤小之讥。然于时北地、信阳之学盛行于世,务以钩棘涂饰相高,而舜臣独以朴直存古法。其序记多名论,而《西桥逸事状》一篇,触张璁、桂萼之锋,直书不讳。文出之日,天下咋舌,抑亦刚正之士矣。”李开先尝仿李攀龙作《九子诗》,以李舜臣为首,可见他在当时亦有一定的名气。
李舜臣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中国之武士道
《中国之武士道》是梁启超为补足国民精神教育,实现中华复兴而撰写的尚武精神著作,在新时代发展中也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首先对尚武精神提出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然后对《中国之武士道》中尚武精神的意识冲突进行修改,实现尚武精神与新时代爱国主义有效结合.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之武士道》尚武精神作为近代救亡图存的呐喊,要求国民积极地为国家和人民利益牺牲一切,展现出急迫,激进的爱国主义情感.但《中国之武士道》尚武精神内涵的"生死观"与新时代和谐发展观产生冲突.新时代尚武精神应彰显积极进取,自强不息,仗义任侠的爱国主义色彩,始终围绕国家和人民利益,并在塑造国民人格和促进国家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闻一多诗集
闻一多(1899-1946),名亦多,字友三,亦字友山,家族排行叫家骅。后改名多,又改名一多。他致力于研究新诗格律化的理论,在论文《诗的格律》中,他要求新诗具有“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诗集共收录了闻一多现代诗97首。
诗序补义
(清)姜炳璋撰 姜炳章,字石贞,号白岩,清象山 (今浙江省)人。乾隆进士,知石泉县,多善政,民有慈父母之称。署江浦,旧县坝久废,谕民修筑,躬亲督之。堰成,开田数千亩,民因号为姜公堰。所作《诗序补义二十四卷》,以诗序首句为国史所传,如苏辙之例。但又有不同,删除首句下的申明之语,存其原文,与首句中离一字书之,一一订其疏舛。炳璋认为,有诗人之意,有编诗之意,如《雄雉》为妇人思君子,《凯风》为七子自责,是诗人之意。《雄雉》为刺宣公,《凯风》为美孝子,是编诗之意。朱子顺文立义,大抵以诗人之意为该诗之旨。国史明乎得失之迹,则以编诗之意为一篇之要。尤其可谓解结之论。原作今见《四库全书·经部诗类》。
质孔说
理学著作,二卷。上卷儒门宗旨,下卷读书管见。质:就正,请评定。作者就《四书》中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仰望孔子之在天之灵予以评定,故名。书前其《告圣庙文》:“小子与先儒,出世虽有后先,同学原无彼此,况道之所在,本原互为商榷。所以古人著书,必日以俟后之君子。其心甚望后人转胜前人,非欲其一代不如一代也”;“爰将《四书》中未发之精蕴,讨论搜罗,以备参考,又录出其假托语言,有乖王化、有倍纲常者,指出数条,共分二卷,名为《质孔说》……仰冀先师夫子在天之灵,默为昭鉴。”
起信论续疏
起信论续疏,二卷,明通润述疏并序。附大乘起信论主马鸣菩萨略传。
布水台集
布水台集三十二卷,明道忞撰,清初刊嘉兴藏本十六册,中央图书舘藏。语录及北游集在嘉续七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