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素集

作者:林俊
见素集

诗文别集。明林俊(号见素)著。 四十七卷。其集原为诗集十四卷、文集三十五 卷,版毁于嘉靖四十一年(1562),其孙林及祖 于万历时重刊,统成本集,有文集二十八卷,续 集十二卷,奏议七卷。文集卷首有正德元年 (1506)张翊等序,二十八卷均为各体文。续集 前有嘉靖十五年王凤灵等序,卷一至卷五为 诗,卷六至卷一二为文。后有附录二卷,收录生 平家世文献。并有万历十三年(1585)林及祖 跋。文集与续集中之文正好三十五卷,而诗只 五卷,已不符十四卷之数。其诗集十四卷,今存 有明正德十四年原刊本。有万历十三年林及祖 南京刊本,《四库全书》即据以收入。

林俊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性心理学

性心理学

美国著名思想家、科学家、作家和文学评论家亨利·H·霭理士重要的性科学专著,由中国30年代社会学家潘光旦教授于1939年至1941年根据英国威廉·海德曼出版公司1933年版译出并加注释。本书先曾于1946年4月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在重庆初版,是年10月在上海再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于1987年7月再次修订重新出版。全书40万字。注和附录部分占约10万字。全书共分8章:绪论、性的生物学、青年期的性冲动、性的歧变与性爱的象征、同性恋、婚姻、恋爱的艺术以及结论。作者是从生物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上,对人类两性关系进行科学研究的先躯者,在西方奠定了人类两性之学的基础,为社会推广性的教育提供了科学教材。本书所论的性心理学,指的是性冲动或性能的心理学,是性心理学入门的优秀读物。本书简单、概要、论述精辟、研究深入,是传世之作。作者对性心理的研究和为性教育奠定的科学基础,功于当世。他以流畅多采的文笔传播严格的科学知识,开创一代学风,遗泽后世,受人颂扬。

吴医汇讲

吴医汇讲

《吴医汇讲》系我国最早具有医学刊物性质的著作。清·唐大烈编辑,在清乾隆56年至嘉庆6年(1792至1801年),11年中,共出版11卷,后经汇辑成书。由江浙地区40余位医家供稿,故题名为《吴医汇讲》。本书编辑宗旨强调作者撰文须“发前人所未发”,不作“人云亦云”之说。正如陈修园评论它是“以独开生面,不袭老生常谈为高”。对于有创见的医著,则不拘科别、不分门类、不限卷数,并“不以年齿次先后,亦不以先后寓轩轾”,凡是佳作均可辑入。对不同学术见解,只要“能通一理,两说并采”则均可采用,这种编辑思想无疑是进步的。发表的大多为学术理论方面的文章,此外还有专题讨论、验方交流、医学常识、考据、随笔等多种形式,内容相当丰富。《吴医汇讲》反映了当时江南一带的医药情况,并促进了当地医术经验的交流和医家争鸣的风气。如书中所讨论的温热病、烂喉丹痧、天花、麻疹都是当时颇为流行的传染病。同时它保存了一些很有价值的文献,如叶天士的《温证论治》,成为以后温病学说的重要文献。此外还有不少有一定参考价值的临床经验及医话等论述。此书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刊本流传甚广,以后在清代又刊行了四、五次,近代亦予以石印。1982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排印本。

真假之间

真假之间

孙了红著。悬疑推理类小说。去年圣诞之夜,我曾被一个消闲的集会,邀去说故事,他们跟我约定,在今年的同一夜晚,他们仍旧要我担任这个节目。凑巧得很,我在说事的时候却又意外地获得了故事的资料;本来,我预备留下这点资料,以便今年践约;但,我自己知道我的脑子,有个健忘的毛病,我觉得演讲而备一份演讲稿,在气派上比较来得大一点,因此我便提前把它写上了原稿纸。假使今年能有机会,我就预备把后面这段离奇的事情,当着某几个角色的面,亲口再说一遍。这一年的圣诞之夜,老天爷虽然没有制造雪景,为富人添兴,但是天气特别冷,那些时代的骄子们,血旺,脂肪多,他们在各种暖气设备之下,可以通宵达旦,追求狂欢。

敦煌歌辞总编

敦煌歌辞总编

歌辞总集。任半塘编著。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全三册。本书合敦煌歌辞总集与理论研究于一编,从敦煌所写卷册约二百四十件内,辑录歌辞(连补遗)约三百馀首,附见辞约五十馀首,分为七卷,一卷为《云谣集杂曲子》,二卷至六卷按歌辞体制,由简而繁之发展,分为曲子、普通联章、重句联章、定格联章、长篇联章,各体均占一章。一至六卷总标目为“杂曲”,七卷为“大曲”。每首歌辞(或联章、或大曲套)之前,均有“前载”五项:曲调名或失调名、原题或拟题、首数、原写本编号、作者姓名。理论研究附见于歌辞之前后,重在疏证和阐释。全书卷帙浩繁,收录颇为详备,是编著者在其《敦煌曲校录》基础上的进一步增订和完善之作,是迄今最为完备的敦煌歌辞总集。无可正者,姑付阙如,亦不妄解。对于研究敦煌歌辞及通俗曲调,颇具参考价值。一九八七年十二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大宋平蛮碑

大宋平蛮碑

北宋摩崖石刻。宋余靖(1000—1064),字道安,广东韶州曲江人,汉族,镇压侬智高的宋军副将)撰文。刻于桂林铁封山镇南峰西面半山石壁上,时间在皇祐五年(1053)。额篆书汉字,每字径9寸;正文楷书汉字,每字径2寸。内容记述侬智高起兵过程及狄青等率宋军前往镇压之始末,特别突出地描写狄青用兵的神机妙算,为宋军歌功颂德,也反映了侬智高起义军的某些侧面。为研究壮族史及侬智高起兵事件的参考文献。今碑保存完好,除原碑实物仍在原处外,其文收载于《桂林石刻》,桂林市文物管理委员会1977年内部刊印本。

唐高僧传

唐高僧传

又称《续高僧传》。唐道宣著。简称《续僧传》。佛教高僧综合传记。三十卷(或作四十卷)。唐道宣撰。成书于唐贞观十九年(645年)。本书写成之后的二十年中,作者又陆续增补改订,最终成为现今流传的本子。因本书是继梁代慧皎《高僧传》所作的传记体佛教史,故名《续高僧传》。明、清藏本均为四十卷,《大唐内典录》、《开元释教录》作三十卷。全书分为十科:一、译经、二、义解、三、习禅、四、明律、五、护法、六、感通、七、遗身、八、读诵、九、兴福、十、杂科。每科后附以作者论述。其“自序”称:“始梁之初运,终唐贞观十有九年,一百四十四载”。自序又称正传三百三十一人(一作三百四十人),附见一百六十人。实际正传为四百八十五人,附见二百十九人。扬州刻经处有单刻本,名为《续高僧传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