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田稿
作者:谢迁
八卷。明谢迁 (1449—1531)撰。谢迁字于乔,号木斋,浙江余姚人。成化十一年 (1475)进士第一,授修撰,官至户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谢迁在内阁之中与刘健同心辅政,秉节直谅,见事明敏,世人称之为贤相,谥文正。著有《归田稿》八卷。谢迁的诗文全稿毁于嘉靖年间的倭乱之中,此集是他致仕以后及再召时所作,自题为 《归田稿》。因授其子侄而得以保存。此集为康熙二十三年 (1684),由谢迁七世孙谢钟和又复加厘辑,刊刻行世;共八卷。但收录不全,如奏疏,集中所收集的多为晚年陈谢之作,而在朝时嘉谟谠论,均已无存,就连史书中所提到的 《请罢选妃嫔》、《禁约内宫》等奏疏亦不在集中,可见所遗漏之处颇为不少。另外,《明史·艺文志》中载 《归田稿》为十卷,不知据何本著录,今已无存,已无从考稽。其诗文不太出色,大抵词旨和平,惟惓倦寄江湖、魏阙之思,表达了一个老臣退而不忘其君的忧国忧民之心。他的《早过山庄避暑次陶公韵》则述说了自己归隐生活的情趣。有人评论说:“木斋归田后,专事吟咏,有冲淡闲雅之趣。《山庄》一首,真得陶家情景。”其诗文台阁之气甚重。有 《四库全书》本。
谢迁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隐居通议
三十一卷,宋末元初刘壎撰。此书当为晚年退休时所作,故名《隐居通议》。全书共分十一门,其中理学三卷、古赋二卷、诗歌七卷、文章八卷、骈俪三卷、经史三卷、礼乐一卷、造化一卷、地理一卷、鬼神一卷、杂录一卷。每门之下分条记事,各立标题。有考证,也有议论。其中论“理学”一门,以“悟”为宗,尊陆九渊为理学正传,又引据朱熹的学说以相讨论,并附载陈亮、叶适等人的学术观点。“经史”门中认为秦始皇焚书坑儒,并未废儒,也未烧光书籍;“造化”门中认为天地有初;“地理”门中论南阳山川形势;“鬼神”门中认为神怪窈冥之事,知道者不言且不信,等等,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尤其是评诗论文达二十卷,所称引之文,今多散佚,所称引之人,有的名不见史志记载,都备录全篇,首尾完具,可以补诸家总集之遗失,对征考文献有很高的价值。书中所记遗文轶事,可补史传之缺。版本主要有《读画斋丛书》、《海山仙馆丛书》、《四库全书》、《丛书集成初编》等本。
中国文学史
钱基博著。与作者另一本《现代中国文学史》并称双璧。采用中国传统的文学概念和理论范畴,熔裁己见,并出之以雅炼优美的文言。此与民初整理传统文化较为普遍的“以西律中”大异其趣,从而构建了与中国学术传统相吻合的文学史模式。共六编,为绪论、上古文学、中古文学、近古文学上、近古文学下、近代文学。作者文体意识强烈,对作家作品注重整体性把握,具体评述与辨析均切中肯綮,加之文辞古雅,一代名家深厚的学养和文字功力尽见于此书,全面勾画中国文学史,就作家所处时代环境、政治思潮、社会思想等状况,着重考察历代文学的利病得失及其历史根源,揭示其发展规律。
考古图
古代金石学著作,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青铜器物图录。宋吕大临编著。大临字与叔,京兆蓝田(今陕西省蓝田县)人。本书成于元祐七年(1092)。书中所收之器来自秘阁、太常、内藏以及私人收藏,共计224器,其中殷周器148、秦汉器63、玉器13。本书是第一部较系统地记载铜器出土地点和年代的书籍,全书凡10卷,依器分类,计:卷一,鼎属;卷二,鬲、甗、鬵;卷三,簋属,包括敦、簋、簠、铺、簋盖;卷四,彝、卣尊、壶、罍;卷五,爵属、豆属、杂食器,包括爵、觚、举、豆、镫、盉、、瓿;卷六,未标总名,包括盘、 、盂、弩机、戈、削;卷七,钟、罄、錞;卷八,玉器;卷九、卷十,秦汉器。书中所载各器,均逐一绘出图形并摹出铭文,记载器物的尺寸、容量或重量,对于器物出土地点和藏家可知者也有较详实的记录,例如卷四便记录了有“单臩彝”字样的7件器物的出土地点,指出它们是河南河清(今孟津)黄河岸崩时所发现的十数器中的一部分。本书对所收三代铜器的时代也做了一些考证,例如对庚鼎、辛鼎、癸鼎,他根据《史记》夏商无谥法,皆以天干命名,于是疑为夏商之器。但本书的分类标准很不严格,而且对一些器物的定名也有讹误,例如将鼎误定为鬲,将盉误定为鬲,又往往将器铭上的共名作为器名,卷四“单从彝”五器,是方鼎、觚、簋、盉、甗五种不同的器,书中却统称为彝。总之,金文著录之法至此书已大体完备,对后世金文类著述影响较大。本书有北京图书馆藏元刻本、明万历泊如斋本和清乾隆十八年(1753)宝古堂本等。
老实人
现代短篇小说集。沈从文著。上海现代书局1928年7月初版。收《自序》1篇,《船上岸上》、《雪》、《连长》、《我的邻》、《在私塾》、《老实人》、《一件心的罪孽》、《一个妇人的日记》等短篇小说8篇。本集的作品,有描写边地淳厚民俗、朴素人情的《船上岸上》、《雪》,有记叙旧军队生活的《连长》,有反映旧教育制度弊端的《在私塾》等。《我的邻》描写居住在大学区附近公寓的所谓大学生们,他们白天不是唱戏就是“大正琴”独奏,晚上不是“臊骂着各式各样的娘”就是通宵达旦的打牌赌博,害得“我”这个必须靠每天写“一千字”小说的稿费度日的穷书生整日受着“无形的鞭子”的煎熬。《老实人》记叙靠卖文为生的青年作家自宽君,一日在北海公园里遇见“两个学生模样的女人”在看他写的一本书,他想听听对自己著作的“批评”,就跟踪她俩,结果被公园里的警察诬陷他来公园“捣乱”,硬把他带到警厅拘留所坐了4天牢,“这真象一种传奇一种梦!”暂缺《一件心的罪孽》
幸鲁盛典
清孔毓圻撰。孔毓圻,清曲阜人,康熙间袭封衍圣公。康熙二十四年 (1685)上疏请修此书,于康熙二十七年修成18卷上呈。得旨修改后,予以增辑,修成事迹20卷,艺文20卷,共40卷,记载玄烨皇帝于康熙二十三年巡视山东曲阜、亲祀孔庙的盛典。据 《清史稿·圣祖本纪》记载,当年: “上次曲阜,己卯,上诣先师庙,入大成门,行九叩礼。至诗礼堂,讲《易经》。上大成殿,瞻先圣像,观礼器。至圣迹殿,览图书。至杏坛,观植桧。入承圣门,汲孔井水尝之。……诣孔林墓前酹酒。书 ‘万世师表’ 额。留曲柄黄盖。” 二十四年“三月壬戌,上撰孔子庙碑文成,亲书立碑”。实际上,当年是书作者亲自参与了这次幸鲁盛典,耳闻目睹了各种活动的始末,对祀典的规模、服色、程序以及所用祭器的名称、规格,乐舞的形式、乐悬的排列等等介绍,都是第一手材料,成为后来史书记述此事的依据。应当指出,康熙皇帝的这次祭孔,是清代初期大规模的军事活动之后,从政治、文化上巩固其统治的需要。是书为此而留下的这次活动的完整记录,其中虽有谀美虚饰之辞,但其价值不容低估,使我们从中看到,满族入主中原之后,很快即利用汉文化中的孔孟之道作为统治工具的史实。同时,这次祭孔礼仪的介绍,也为了解清初期宫廷典制的内容提供了具体资料。而且是书还在每种礼仪的介绍下附注了前朝和本朝情况,为考查历代尊孔、祭孔的成例提供了方便。是书被 《四库全书》收入《史部·政书类》。另外,《武英殿聚珍版丛书》 (福建、广雅本) 也收有此书。
摩诃吠室啰末那野提婆喝啰阇陀罗尼仪轨
一卷,唐般若斫羯罗译。毗沙门天王之供养仪轨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