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游意

作者:吉藏
法华游意

唐代释吉藏撰。《法华游意》是吉藏居京兆,录其主要之点裁为七轴。即指此游意二卷及义疏十二卷。此游意略破南方五时之教,北土四宗之论。因未见到天台之玄义文句,只得传闻,故对天台师说一乘因果为宗之义有所反驳。与吉藏晚年所作《妙法莲华经统略》相较,此游意颇有不惬之意,实乃投足天台,奉智者之前所作。对了解吉藏对法华经的研习及观点之转变有借鉴意义。现常见的版本是金陵刻经处刻本。

章节列表

升序↑

猜你喜欢的书

刚果之行

刚果之行

《刚果之行》包含多篇游记,记述作者在刚果、土耳其、布列塔尼、阿尔及利亚游览时的所见所闻,文笔精妙,读后令人回味无穷。 其中,《刚果之行》写于1928年,描写了美丽迷人的非洲风光:浩瀚的大河,浓密的林莽,鲜艳的花卉,以及各种令人惊异的自然奇观。那里殖民者的暴行也令他触目惊心,黑人的悲惨遭遇记录在他的笔下。对于作家本人,刚果之行促成了一个巨大的转折,引起了他的思考,使他走向新的路程。

阿霞

阿霞

《阿霞》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创作的中篇小说,该作完成于1857年,首次发表在《现代人》杂志1858年第一期上,副标题是《尼·尼所讲的故事》。阿霞是一个富有的地主和一个女农奴的私生女。女农奴死后,由父亲抚养成人;父亲死后,由其同父异母的兄长带着到异国旅行。在德国的小城津齐格矿泉疗养地,阿霞与尼·尼邂逅,并爱上了他。尼·尼也热烈地爱着阿霞。当阿霞主动提出与他约会、向他表白自己的感情时,他却惊得目瞪口呆,畏惧地退缩了。他对自己说:“如今,幸福来到了——而我却动摇了,我竟把它推开了,……幸福的突然到来反使我心慌意乱。我承认,阿霞本人,连同她火辣辣的性格、她的身世、她受的教育——这一个有吸引力却又古怪的少女,着实把我吓住了。”他伤了她的心,也伤害了她的自尊。她决定与他诀别。当尼·尼意识到自己与幸福擦肩而过时,他自责、后悔,追怀不已。

罗亭

罗亭

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长篇小说。主人公罗亭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俄国先进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他在大学学习时参加过波科尔斯基(影射着斯坦开维奇)小组,迷恋于黑格尔的哲学,企图从理论上探索人生的目的,强调应该为崇高的理想献身。罗亭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善于辞令。他在侃侃而谈的时候,给保守主义者以沉重的打击,给渴望知识的青年打开一个广阔的天地。在他那热情的慷慨激昂的话语的影响下,贵族少女娜达丽娅开始了对人生幸福的追求,平民知识分子巴西斯托夫热烈地去探索人生重大问题。但罗亭虽然具有唤醒人们的能力,却没有领导他们前进的本领。他是个启蒙者,但不是个改革者和实践者;是个言语的巨人,却是个行动的矮子。虽然有巨人的智慧和富于煽动力的辩才,但无坚强的意志,缺乏克服困难的坚毅性格和扫除障碍的恒心和勇气,因而辜负了女主人公娜达丽娅的期望。屠格涅夫在娜达丽娅身上表现出“一种几乎是无意识的,然而是不可克制的对新生活和新人的要求”(杜勃罗留波夫语)。罗亭在对娜达丽娅的爱情上表现出了怯懦,这说明他满足不了新生活的要求,不配做一个新人,而是一个“多余的人”。他那软弱的性格也使他在整个一生中都一事无成,始终是个败北者,他后来在农业改革、通航计划、教育事业中都遭到惨败。

花花草草

花花草草

文集,周瘦鹃著。周瘦鹃先生于文学创作、翻译、编辑之外,精于园艺。其寄情花草盆景,赤诚痴心,积数十年之功栽植培育,于苏州悉心经营紫兰小筑。园艺之外,更写了大量园事花草等小品,文笔圆熟,有识有趣。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周瘦鹃陆续编订出版《花前琐记》、《花花草草》、《花前续记》、《花前新记》、《行云集》、《花弄影集》等小品文集,今萃为一编,以《花花草草》名之。

鲁大夫秋胡戏妻

鲁大夫秋胡戏妻

元杂剧剧本。简名《秋胡戏妻》。石君宝撰。旦本。秋胡戏妻故事首载汉代刘向的《列女传》。鲁秋胡纳妻5日而宦游,5年始归。未至其家,见路旁有美妇人采桑而悦之。始以言挑之,继以金诱之。女未为所动。至家,乃知为其妻。妻污其行,投水而死。《西京杂记》亦有内容大略相同的记载。元杂剧《秋胡戏妻》即据此敷演而成,但故事情节有所改动。秋胡婚后3日就被勾去当兵。其妻罗梅英在家替人缝联补绽,养蚕择茧以供奉婆母。10年后,当地土豪李大户造谣说秋胡已死,并以向罗父讨债相要挟,要娶梅英为妻。罗父屈服而许婚。当李大户前来迎亲时,被梅英“劈头劈脸”地打了一顿,义正词严地拒绝了这门亲事。不久,秋胡因屡立军功,官至中大夫,请假回家省亲,于桑园遇梅英,但因分别日久而不识。秋胡见采桑女貌美,便以言语挑逗,遭到梅英拒绝。继而又金饼引诱,又被抢白一顿。秋胡竟然一不做,二不休,要打死梅英。梅英因呼叫得脱。秋胡至家,梅英发现适才调戏自己的竟是一别10年的丈夫,痛斥了他的丑行,坚决要求拿到一纸休书而离去。时值李大户带“狼仆”前来抢亲,被秋胡的随从拿下送官。最后梅英在婆母的以死相劝下,才认了丈夫。此剧女主人公罗梅英的形象,刻划得相当成功,她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劳动妇女。她敢于违抗母亲“顺父母言,呼为大孝”的说教,拒绝和李大户成亲。在遭到秋胡的调戏时,她敢于蔑视权势金钱,使她在元杂剧妇女形象中别具一格。后来的京剧《桑园会》即据此剧改编。现存主要版本有《元曲选》本。

中国通史简编

中国通史简编

范文澜主编。1942年延安新华出版社初版。本书是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叙述我国历史的一次尝试。作者在该书初版时曾说明它与旧体历史的五点不同:第一,“书中肯定历史的主人是劳动人民,旧类型史书以帝王将相作为主人的观点被否定了”。第二,“试用一般的社会发展规律到具体的中国历史”。第三,“把封建社会分三个时期。西周起到秦统一,初期封建社会;自秦到南北朝,封建社会第二阶段;隋唐到鸦片战争,封建社会第三阶段,说明它的发展过程”。第四,书中着重写了“农民起义和反抗外族侵略,说明中国人民确有反抗压迫、反对侵略、敢于斗争的伟大传统”。第五,“注意收集生产斗争的材料,古代的科学发明以及有关农业、手工业的知识写得不少”。该书初版时只有上、中册,内容包括从上古到清代中叶的历史。从鸦片战争到义和团运动部分,1946年以《中国近代史》上册为书名在延安出版。建国后出版的《中国通史简编》修定本,在内容和风格上都有很大改进,篇幅也扩大四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