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雨满天悟禅机

作者:李叔同
花雨满天悟禅机

《心如莲花系列:花雨满天悟禅机》: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大师以书画名家而为出世高僧,复以翰墨因缘为弘法引资粮,成熟有情,严净佛土,功钜利博,泽润无疆,岂仅艺事超绝,笔精墨妙而已哉。……其佛法思想多散见于所作序、跋、题记及与人书简中,片言洞微,精义时出。虽应机之作,亦足见其涉猎之广与主解之深也。

猜你喜欢的书

金石录

金石录

宋赵明诚编著。明诚字德父,密州诸城(今山东诸诚)人。明诚雅好金石,很早就开始致力于搜求,金石碑刻家藏甚丰。后来,他受到欧阳修《集古录》的启发,编写了这部《金石录》。全书凡30卷,“取上自三代下迄五季,钟鼎甗鬲盘匜尊敦之款识,丰碑大碣显人晦士之事迹,凡见于金石刻者二千卷”(李清照《金石录后序》)。前10卷为目录,共收金石碑铭凡2,000种,其中也有少量宋代资料;后20卷为辨证,对2,000种资料中的502种作了题跋。题跋着重记叙材料的出处和收藏过程,兼及材料本身的形制特点,一般不考证其所负载的铭文,例如卷13“玉玺”文条:“右玉玺文,元符中咸阳所获传国玺也。初至京师,执政以示故将作监李诫,诫手自摹印之,凡二本,以其一见遗焉。”本书材料宏富,考订精审,为研究古代金石文字的重要参考书。本书版本较多,初刻于南宋开禧元年(1205),后版本迭出,有焦竑从秘府钞出本、文嘉从宋刻影钞本、顺治四年(1647)谢世箕刻本、雅雨堂丛书本、三长物斋的重校刊本等。

太虚集录

太虚集录

古哲有言曰:修炼有三乘,(天仙地仙水仙也。)而炼法惟三则。三则惟何?端直其体,空洞其心,真实其念。(念即志,志乃主宰内外者,故又名曰主人翁。)此三句是双修家(性命双修之家也)彻终彻始、片时片刻,莫可或遗者,(遗忘也)其功法增减,第可自审而维持之。(秉性有明暗,体质有厚薄,阴阳有偏胜,境地有忙闲,天时有冬夏。)丹书所载,无非培命口诀,而行贵得中,又炼须合时。盖一年有二至,一月有朔望,一日有子午,体有自然气机,(机者动之兆,升降之先觉者也。)现有不同景象,(静观其机,吉凶可卜,及其已现,吉凶已定,窃欲挽回,还于机兆时以意维之,俟其已现酌加增损乃妙。)而火候寓焉。究其秘要,不过升降放收而已;其利弊,不过勉强自然、通泰塞执,与夫确遵疑间焉而已。

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注解

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注解

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注解。原题崆峒山玄元真人注解,疑系宋元间道士撰。假托李白、苏轼作序。注文以心性修炼为主旨。三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
  

词余丛话

词余丛话

近代戏曲论著。3卷。杨恩寿著。辑入光绪年间长沙杨氏家刻“坦园丛书”。又见《重订曲苑》、《增补曲苑》。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九)(1959年12月中国戏剧出版社第一版)选录。卷首有光绪三年(1877)九月越南贡部正使裴文禩(殷年)《<词余丛话>序》。该书分“原律”、“原文”、“原事”各1卷。“原律”谈律吕、宫调、曲谱、声韵。“原文”则专谈词藻、文章。“原事”以考证或记述戏曲故事为主。裴文禩评云:“一曰‘原律’,辩论宫商,审明清浊;一曰‘原文’,凡曲之高下优劣,经都转(指杨恩寿)论定者,悉著于篇;一曰‘原事’,诙谐杂出,耳目一新。制曲之道,思过半矣。较之《随园诗话》、《制艺丛谈》、《楹联丛话》,更足启发心思,昭示来学。不得以曲子相公为名臣累也。”并云:“付梓后愿以百本见寄。”(《<词余丛话>序》)。其影响已及于海外。该书以研究和评论清中叶以来的当世作家与作品为主,多为前代曲论所未能涉及者,对于研究近代戏曲史颇多参考价值。

缁衣集传

缁衣集传

四卷。明黄道周撰。是书为崇祯十一年(1628)黄道周官少詹事时所进《礼记》注五篇之四。《缁衣》为《礼记》篇名。黄道周将《缁衣》分为二十三章,卷一共七章:不烦第一,咸服第二,殊心第三,民表第四,好仁第五,王言第六,禁行第七;卷二共六章:德壹第八,壹德第九,示厚第十,不劳第十一,成教第十二,忠敬第十三;卷三共五章:亲贤第十四,慎溺第十五,体会第十六,壹类第十七,好正第十八;卷四共五章:坚着第十九,德惠第二十,声成第二十一,成信第二十二,恒德第二十三。每章各证以史事二百余条,以明好恶、刑赏之道。其训释之意在于讽谏,故所采于君心好恶,纲领之原,以至三代而下治乱盛衰之故无不包举。有康熙中刊本、《石斋全书》本。

有德女所问大乘经

有德女所问大乘经

一卷,唐菩提流志译。佛因有德女问,说第一义谛之理,授彼以菩提之记别。佛在鹿林。与弥勒入城乞食,有德女问佛所转法轮?佛以十二缘生答之。仍致问难,佛乃为说第一义谛无有诸业。亦无诸有而从业生,及以种种众苦恼事。譬如诸佛所作化人,化人复更化作种种诸物,于是有德女称叹供养,佛为授菩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