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札记

作者:惟贤
唯识札记

唯识思想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在包括中国和印度的东方各家学说中,能与西方哲学的组织化、系统化相匹敌,从一个观念而导引出许多连锁观念、系统观念,可说唯有佛教的唯识学最具此种精神。 《唯识札记》作者惟贤老法师早年曾先后分别在四川南充龟山书院和重庆汉藏教理院师事过国学和佛学大师王恩洋先生及著名佛教思想家和改革家太虚大师。王先生和太虚大师二人在唯识学等方面的精深造诣,在他们的高足惟贤老法师身上得到了独到的承嗣。老法师虽已是耄耋之寿,可丝毫不让当年,引经据典,思想深刻,层次分明,逻辑严密。书中,老法师通过对唯识学话题的解说,将佛法的思想核心和修持要领也一并揭示出来,展现出佛法独具的博大和睿智、慈悲与超然,彰显出古老的佛教所高扬的理性的光芒。

猜你喜欢的书

克罗诺皮奥与法玛的故事

克罗诺皮奥与法玛的故事

《克罗诺皮奥与法玛的故事》是阿根廷作家胡利奥·科塔萨尔创作的一部作品,是一部顽皮的、文体上难以归类的作品,也是科塔萨尔最受喜爱的一部短篇集。全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指南手册”以说明手册的形式解剖了一些司空见惯的人类日常行为,提供了一种独特而形上的视角。第二部分“奇特职业”记录了“我”那特立独行的一家人的偏执而古怪的行径,不无卡夫卡色彩。“塑性材料”是全书最散漫多变的一部分,充满了奇想与荒谬元素。最后一部分“克罗诺皮奥与法玛的故事”富于喜剧色彩,构思了一个由作者随性拈来的模糊法则界定的三类人构成的社会,其中,克罗诺皮奥显然是诗人或艺术家群体的别称,用富恩特斯的话说,他们是自大、僵化和浮名的敌人。

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叙

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叙

《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北宋陈景元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卷首有作者自序,自称幼年出家访道,老归茅山,欲诵《大洞真经》。因原经文字讹谬,「遂将前辈修习之本及茅山藏本比对隐书,辄撰音义,兼疏同异,粗解所疑」,可见此书系《上清大洞真经》之校释本。其经文首载《灭魔神慧玉清隐书内祝隐文》,然后依次列载三十九章经文。作者又摘取经文中单字或词句,注解其读音词义,或校勘其文字。是为现存《上清大洞真经》之最早版本,可校正《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所载六卷本。《上清大洞真经》文字篇卷之误。

黄帝阴符经集解

黄帝阴符经集解

一名《阴符经十家集解》。道教书。原题有赤松子、张良、葛玄、许逊、钟离权、吕岩、施肩吾、崔明公、刘玄英、曹道冲十人注,故名。然赤松子、张良、葛玄、许逊、钟、吕等显系依托。采用三百字经文本,分为三章。每章一卷,凡三卷,《道藏》本作一卷。其注主于内丹, 言性命兼修之旨, 乃南宋时全真道士所为。收入《道藏》第55册。

势胜学

势胜学

“势”与人们的生存、生活息息相关。有权力的人要“造势”“用势”“驭势”,无权力的人要“度势…借势…附势”,富贵之人担心“失势”,平民百姓期盼“得势”。可以说,“势”是非常重要的,只是人们把它看得过于抽象和高深,这才会望而却步。北宋初期的名臣薛居正对“势”有很深的研究和心得,他把看似玄奧难解的“势”作了通俗实用的论述与解析,其抽丝剥茧的功力和化繁为简的智慧,令今人为之赞叹。透过这本《势胜学》,让有权者如何行权、无权者如何取势、富贵者如何守业、贫贱者如何进取这些人生中大的命题都有了明确具体的答案。这些解答虽不是唯一的,但以“势”的角度作解却是独到的,其价值自然是实际的,对人的启发也是不可替代的。

一贯别传

一贯别传

主张三教道理一贯的论著。五卷。明·吹万广真撰。收在《嘉兴藏》。本书内容是在阐述儒道释三家重要典籍的精义,或以一经、一章为范围,或单就一句话发挥。卷一为〈儒宗〉,所解的儒家经典有《易经》及《四书》。卷二为〈玄宗〉,解《老子》、《庄子》及《文始经》。卷三至卷五为〈释宗〉,卷三解《心经》、《金刚经》、《弥陀经》、《四十二章经》、《维摩经》、《楞伽经》、《圆觉经》;卷四解《楞严经》;卷五解《法华经》及《华严经》。明末,受王阳明心学的影响,儒家亦究心禅学,主张儒释一致。而佛教徒之间也盛行三教融合的见解,如明末憨山德清注《中庸》、《老子》、《庄子》;蕅益智旭注《四书》、《周易》,本书即是这种风气下的作品。作者认为三教的道理是一鼎之三足,但仍有人无法通达此意。若要解此障碍,‘必参其别传之眼藏’,即主张以禅宗会通三教一贯之旨。

佛印三昧经

佛印三昧经

一卷,后汉安世高译。佛在耆阇崛山入于三昧,光照十方,大众云集,弥勒舍利弗,问文殊以佛身所在,文殊使入三昧观之,皆不能见。须臾佛现,乃问其义,佛言住于深般若佛印三昧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