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名词白话新解
作者:于凌波
于凌波老居士撰,于凌波老,河南省洛阳县人,1927年出生。于老居士著作颇丰,有关佛学之著作,从早年的《向智识分子介绍佛教》以至最后完成的《现代佛教人物辞典》共有三十四种;世俗杂学方面之著作,有《健康长寿手册》、《古今艺文志趣》等十多种;其他散见各佛教杂志及一般报刊者则不计其数。唯识名词白话辞典,是一部初学唯识者手边备用的工具书。唯识学在佛学领域中,一向称为难治之学,它名相繁琐,辞意艰深,古人称此学‘文如钩锁,义若连环’,‘字包千训,辞含万象。’由此可知这是一门‘甚深最甚深、微细最微细、难通达极难通达’的学问;但相对的,它也是一门结构严谨,条理分明的理论,佛学中大部分的重要名词,都见之于唯识学中。果然能通达了唯识学,则再读其他经典,名相问题既已解决,自可收事半功倍之效。【笔画是以首字繁体排列】
章节列表
升序↑猜你喜欢的书
茶乘
此《茶乘》由明代高元濬辑。全书共六卷,卷一为茶原、茶产、艺法、茶具等十四篇介绍茶的文章;卷二为志林(收录茶相关的轶闻趣事);卷三至卷六(收录历代文人关于茶的各体文学作品一百六十篇)。前附茶乘品藻,后附拾遗一卷。此为明天启时期刊本。《茶乘》之乘应读 shèng,是历史的意思。《茶乘》一书中的内容,除了有高元濬自身的见解与想法外,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取材于过往茶书中的。如《茶乘》开头所附之 〈茶乘品藻〉 中,张燮便言道:「高君鼎複合諸家,刪纂而作《茶乘》,古來茗灶間之點綴,可謂備嘗矣」认为《茶乘》融合诸家之言,并做了适当的修改,使得从古至今对茶的记载,可谓在一本书内汇聚。而章载道亦评论:「君鼎嗜茶,直肩隨陸、蔡,故所著《茶乘》,雖述倍於創,要于疏原引類,各極其致,不趐三昧之矣」认为《茶乘》一书,虽然引用的内容多于高元濬自身所原创的,但考据详实且内容丰富。
推易始末
四卷。清毛奇龄撰。奇龄既作《仲氏易》之后,又取汉、唐、宋代以来言《易》之涉及卦变者,另加综合核对,编成此书。取名为《推易》,大概本《系辞传》“刚柔相推”一语,依照《仲氏易》“移易”义而作。大旨说朱熹《本义》尽管在卷首载有卦变图,但只是孔子之易,未能著为文王、周公之易,因此上稽干宝、荀爽、虞翻各家,凡是有卦变卦综之说,与宋代以后相生、反对各图全列于卷内,而把推易折衷之图附在后面。朱熹说卦变是易中之一义,但毛奇龄却认为是演画系辞的本旨,未免有所偏执。然易义深广宏大,触类旁通,见智见仁,各明一理。因此此书亦能够与所撰 《仲氏易》相互发明。收入 《四库全书》。有《西河合集》本、《龙威秘书》本。今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易学丛刊》有影印四库本。
汤液本草
药学著作。三卷。元·王好古撰。撰成于公元1238~1248年,至元十七年(1280年)时尚补充若干资料。作者以本草、汤液(经方)为医家之正学,故撰此书。卷上为药性总论部分,选辑李杲《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的部分内容并作了若干补充。卷中、下分论药物,分草、木、果、菜、米谷、玉石、禽、兽、虫等九部,共收238种药物,每药各有气味、性能、主治等项。书中记载了许多药用食物。现有《东垣十书》本。
梵网菩萨戒经义疏发隐问辩
梵网菩萨戒经义疏发隐问辩,一卷,明袾宏述。以上三种,出云栖法汇一至五,见新编续藏。
大药叉女欢喜母并爱子成就法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佛在竹林,大药叉女名欢喜者,说自心陀罗尼,及爱子陀罗尼成就法,饶益有情。
不思议光菩萨所说经
一卷,秦罗什译。佛在只陀林中,淫女弃一小儿于路边,众皆往观,佛诣其所作种种问答,次使现通,诸天蒙光皆来集,因名不思议光。佛为波斯匿王说其往因,并授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