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凌波

于凌波
  • 姓名:于凌波
  • 别名:
  • 性别:
  • 朝代:
  • 出生地:河南省洛阳县人
  • 出生日期:1927年
  • 逝世日期:2005年8月29日
  • 民族族群:

于凌波老居士(1927年-2005年8月29日),河南省洛阳县人,民国十六年(1927)出生。生逢乱世,家道中落,十二岁丧母,依父生活。1943年春在中学读书时,时当八年抗战末期,暴敌压境,乃流亡后方,考入军医学校西安分校受学。1944年秋季毕业,分派至陆军基层单位任军医,戍守黄河河防。翌年抗战胜利,渡河随军北上,戍守北平。1946年国共内战复起,随军入察哈尔,参加收复张垣战役,及转战于北平、津、保三角地区,积功升至少校。


1948年秋,在北平考入上海国防医学院深造,1949年三月,随国防医学院迁校来台,毕业后服务于陆军医院及总医院,历任医师、科主任。1958年退役,继而受聘马台湾?业公司医务室主任。在此期间参加公务员特种考试,甲种卫生行政人员及格。此后曾入中华学术院职业医学研究所研究。


1960年,以续梁启超著《佛教与群治关系》一书信了佛教。因购佛书因缘结识『菩提树』杂志发行人朱斐居士。由朱居士之引介,皈依于台中太平乡印弘茅蓬忏云法师座下,法名戒□;复纳贽礼拜于雪卢老人李炳南居士门下授业,修学净土念佛法门。


1970年九月,已受朱斐居士之约,赴狮头山为闭关的会性法师医病因缘,发愿创办一所为佛门四众服务的医院。后来因缘和合,他辞去原有的工作,在炳公老居士领导之下,由菩提树杂志对外宣传,他负责策划推动,各地捐款源源而来,在台中大里市的佛教菩提医院也开工兴建。建院之初先设门诊部,为佛门四众及贫民服务。在他担住院长的三年多时间内,免费医疗贫民一万七千馀人。到1965年,一所现代化医院建设完成,开幕之后,他功成身退,辞去院长一职。


于老居士信佛之初,勇猛精进,礼佛诵经,进境甚速,1961年开始撰写《向智识分子介绍佛教》长文,在菩提树月刊连载,1962年印单行本发行,深受读者欢迎,菩提树月刊连印十馀版,台湾许多道场相继翻印。以后数十年间,东南亚、美加各地凡有华人之处莫不有此书流通,至今不衰。尤以1980年大陆改革开放以后,缺乏初机佛书,当时仅有陈海量居士的《建设佛化家庭》、李圆净居士的《佛法导论》及《向智识分子介绍佛教》三数种书流通,后来此书各地纷纷翻印,数量在百万册以上,成为二十世纪后五十年流通最广的传道书。


于老居士离去菩提医院后,在台中开设普济医院,并创办开明高级中学、富台幼稚园,也担任过台中市议员。由于长期免费为贫民医疗服务,设清寒学生奖学金,扶危济难,热心公益,膺选为全国好人好事代表。


1981年以后,于老居士谢绝外缘,收敛身心,礼佛读经,探究法义。以读经心得,写出了《般若心经蠡解》、《简明佛学概论》、《唯识学纲要》、《唯识三论今诠》等著作,许多佛学院都选为教材。1990年两岸开放,他自公职退休,回大陆探亲,发现「十年浩劫」后的大陆佛教,寺庙残破,经典文物荡然无存。他是有「历史癖」的人,于是又发下心愿,要搜集资料,补充这一段佛教史上的空白。此后他结束了世俗事业,全力投入佛教文化工作。每年一次或两次返大陆,访问佛教寺院,佛门人士,搜集资料十多年来写出了五册《近代佛门人物志》、《民国佛教高僧传》六册、《民国佛教居士传》二册、《民国佛教学人传》二册,以及收录二千馀位缁素大德传记、上下两厚册的《现代佛教人物辞典》。


1984年,于老居士应美国「世界宗教研究院」院长沈家桢博士之邀,到纽约沉府作客。沉博士聘他为世界宗教研究院研究员,委托他研究海外佛教发展的过程。此后数年间,他足迹遍及美国、加拿大各大城市,及东南亚各国,访问寺院社团、高僧大德,搜集资料,撰写出《美加华人社会发展史》、《海外弘法人物志》二书。


于老居士著作颇丰,有关佛学之著作,从早年的《向智识分子介绍佛教》以至最后完成的《现代佛教人物辞典》共有三十四种;世俗杂学方面之著作,有《健康长寿手册》、《古今艺文志趣》等十多种;其他散见各佛教杂志及一般报刊者则不计其数。


自1991年以后,于老居士受请在台北、台中的佛学院所授课。最初是圣严法师邀他到农禅寺三慧修学院授唯识课,继而在慧炬佛学会、慕钦讲堂、华藏讲堂、曼殊讲堂等处开设佛学讲座。后来在中华佛学研究所、慈明佛学研究所、佛光山丛林学院、玄奘学术研究院、中华佛教学院、海明佛学院等院所授课,课程以唯识学论典为主。


1994年,为继承雪庐老人遗志,发扬老人弘法利生的精神,于老居士捐资成立了「财团法人李炳南居士纪念文教基金会」。基金会的宗旨为:


一、促进雪庐老人受业弟子联谊,举办各种文教活动。


二、举办佛、儒学术讲座,接引知识青年研究佛学。


三、发行刊物、丛书、弘扬佛陀正法。


为了基金会有一个固定的会址,他在台中市学府路199号七楼公寓中,买下了二、三层,二楼提供基金会使用,三楼自己居住。基金会成立翌年,开始发行「弘法资讯」月刊,月印四千份,免费赠阅佛教各寺院、社团。继而成立「雪庐讲堂印经功德会」,编印佛学书籍,赠送结缘。


迄今刊物发行一二二期,印出丛书七十种,开设佛学讲座五期(每期三、四月),及论语、书法、国画等研习班,并敦请侯秋东中医师每月在雪庐讲堂义诊,同时在中华慧炬佛学会设置「李炳南居士奖学金」,慧炬佛学会中区分会也设在本会,每月还寄送大批佛书到大陆各寺庙、团体。


于老居士自皈依三宝以来,持诵佛号从未间断。由于深究「唯识」,对于「妄心」深切了解,起一念贪爱、一念□恚,即洞察无遗,烦恼自然消失,心境平静怡悦,恒时充满著法喜。他极少生病,也极少吃药,包括任何补药、补品都不吃。虽然他说健康的秘诀只是「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实则学佛后「心无烦恼」大有关。


但是人的肉体终究会败坏,「生、住、异、灭」是必经的过程,一期的人生终有落幕之时,2005年八月二十九日下午二时,于老居士因心脏病复发,离开了人间,享寿七十九岁。临终前交代不必急救,并从容嘱咐家人及基金会干部,了无□碍的放下娑婆,迎向极乐。家属、基金会、慧炬佛学会及台中莲社莲友在身旁助念佛号,助念十小时后,面容红润、含笑,头顶微热,呈诸瑞相,必蒙阿弥陀佛接引,安详往生佛国。


猜你喜欢的书

一山文集

一山文集

诗文集。元李继本撰。九卷。继本名延兴,以字行,东安(今属湖南)人。占籍北平。登至正丁酉进士。授太常奉礼兼翰林检讨。人明未仕。卒年在洪武二十七年(1394)以后。是集为其子方曙、方眗与其孙伸相继编次而成。最终成书于明景泰间,由明人黎公颖校字正舛。集中收诗赋二百又七首,序、记、传、书、说等文八十六篇。诗多游历山水之作,多数以写景为主,兼书内心观感,很少道及元明之交战乱生活,内容较空泛。其文以序、记为主。有《四库全书》本与《湖北先正遗书》本。

道书援神契

道书援神契

《道书援神契》,道教典籍,元代佚名道士撰述,一卷,明代《正统道藏》收入正一部。此书之序文撰于大德九年(1305年),其书考证道教名物之源,卷首有作者自言:书中援引儒家六经为据,考证道教宫观、醮坛、钟磬、香灯、神祗、饼果(附酒)、帐幕、法服、冠裳、圭简、位牌、符简、步虚、章表、跪拜、法尺、法剑、方彩、禁祝、符文、铺灯、附体、手炉、帝钟、气诀、令牌、幡幢、云璈、祷疾、晴雨(附禳灾)、休粮、道士,以上三十四条名物,据称皆本乎儒家古制。从本书考证可见儒道二教文化确有同根同源之关系。
  

生花梦

生花梦

章回小说。题“古吴娥川主人编次”。十二回。叙明嘉靖间,温州秀才康梦庚, 路见不平,将恶少屠一门杀死。适逢山东观察 使贡鸣岐赴任,嘉其义,为之周旋得释,因爱其 才,将女许配与康,同至山东。但贡鸣岐之子从 中作梗,康不辞而别,至苏州得遇故参将女冯 小姐,一见倾心,订为婚姻。不久,冯家发生变 故,冯小姐男装出逃,化名马玉,误入山寨。盗 首沈定国,爱其才貌,将妹沈云珠许配与冯,冯 得知康、贡婚事,将贡小姐抢至山寨,并将得中 榜眼、回乡完婚的康梦庚也骗来,命贡与康在 山寨完婚。贡鸣岐奉旨讨寇,沈定国战死,马玉 率众归降,复女装与康完婚,康始知马玉即冯 小姐。本书与一般才子佳人小说不同,反映社 会生活面较为广阔。写才子佳人婚姻的同时融 入了揭露科举弊端、公案、神怪、战事诸多情 节。今存本衙藏板本,序后署“时癸丑(1673)初 冬古吴青门逸史石仓氏偶题”。

自由的人

自由的人

本书是以梁实秋、林语堂为代表的众多亲历者,对中国近现代史上四位极具争议性的文人——徐志摩、郁达夫、闻一多、林语堂生平片段的追忆。在众人多角度的回顾中,四位文人的人生轨迹、思想流变、人际交往等细节,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作者均为与这四位大家有过直接接触和生活的人,因此读起来真实可信,读者宛如进入历史现场一般。 本书的众多史料均为大陆所鲜见,如徐志摩与陆小曼、王庚、翁瑞午等人之间的情感纠葛,郁达夫被日本宪兵杀害的真相,闻一多早年在美国留学的传奇经历,林语堂如何在中西方文化之间游刃有余等等。

焰罗王供行法次第

焰罗王供行法次第

全一卷。唐代阿谟伽(即不空三藏)撰。略称焰摩供次第。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其内容首述焰摩王之五异名,次示加持香水、洒净、劝请、发愿、召请、诸天印明、五如来等诸种修法次第。

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

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

一卷,西晋竺法护译。前二十九品诸弟子各说本因,第三十品佛说九恼之本因。经文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