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柔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旧制度与大革命
本书是法国历史学家、思想家托克维尔的代表作之一。托克维尔通过对法国大革命大量史实的研究分析,揭示了旧制度与大革命的内在联系,探讨了十八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的起源以及大革命较之其他资产阶级革命更彻底、更激烈的原因。本书研究的问题包括,为什么法国人民对封建权力的憎恶要远胜其他国家?为什么当时的法国人民比其他国家的人民更彼此相似,又更彼此分离、漠不关心?旧君主制鼎盛的时期就是路易十六统治时期,为何这种繁荣反而加速了大革命的脚步……法国大革命在世界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能给后来者以启迪,让后人在理解历史的同时有所警醒,它的内容和性质决定了此书具有深远的意义,必定会给读者带来心灵的启迪与震撼,让读者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所处的时代,做一个以史为鉴的人。
波浪上的塔
这部小说被誉为松本作品中的长篇杰作。它和松本的其他长篇小说一样,具有思想性强、故事生动、情节引人、语言通俗易懂的特点。本书通过赖子和小野木的恋爱故事,歌颂了纯真的爱情。作为有夫之妇的赖子在家庭里享受不到真正的温暖和爱情,她对小野木的爱是真诚的,热烈的;而刚刚被任命为检察官的年轻的小野木,对赖子的爱是执着的,一往情深的。赖子的丈夫是个在政府官员和企业家之间牵线搭桥的情报掮客,由他起着主要作用的一起贿赂案被暴露并遭到起诉,而且检察部门步步深入,逼近到了政界的上层人物。小野木正是审理这一案件的主要检察官之一。这一案件的进展,构成了本书的另一条主线。它的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暴露目的,是显而易见的。
洞真太上太素玉箓
洞真太上大素玉箓。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期。系纂集《石景金阳素经》及上清派符文秘契而成。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前一部分述三太君,与《洞真太一帝君太丹隐书洞玄真经》同。 后有三种秘契,及《金精石景水母之经》,述服符轻举之术。《真诰》著录《赤丹金精石景水母》。本书盖由二经杂合而成。述存神与服符。盖为六朝道经。
海燕的歌
现代新诗集。王亚平著。上海联合出版社1936年10月初版。收新诗27首。前有王统照的序言,后有作者的跋语。这是诗人继《都市的冬》之后的第二本诗集。王统照对这本诗集的评价很实在:“他不逃避现实也不强作无病的呻吟,勤勤恳恳去歌唱出人世的苦辛,尤多以北方的乡村生活作背景。”诗篇反映了苦难的时代,灾荒的岁月:“大道上奔涌着饥饿的群”(《农村的夏天》),“农民咆哮着饥馑”(《虹》);他们离乡背井,组成流民大军,流向城市,也流向死亡。但“隆冬的寒柯里孕育着新生”(《生命》),诗歌礼赞坚定的信心,憧憬光明。比起《都市的冬》来,诗的手法有了变化,对于时代精神的认识也更加明晰,他“不居心夸张,不油腔滑调,不过于装点,朴厚而有热诚,‘诗如其人’”(王统照《序》)。
温太真玉镜台
简名《玉镜台》。杂剧剧本。元关汉卿作。四折,末本。据《世说新语·假谲》“温公娶妇”增饰而成。写晋翰林学士温峤拜望从姑,见姑女刘倩英年轻姿美,十分钟情。适姑延峤教倩英习琴、字,行拜师礼。峤借弹琴练字之便,挑逗倩英,遭女斥责。姑又托峤为女觅婿,峤暗存自婚意,诡称有一翰林学士,才学、文章、年龄、相貌与己相侔,得姑应允后,又取玉镜台与姑为定物。后官媒至,姑始知镜台乃峤物。成婚之日,倩英以老夫少妻故,拒不同房。峤百般做小伏低,女犹不允。两月后,王府尹设宴为之调合。约学士为诗,有诗则学士饮金钟酒,夫人插凤钗;无诗则瓦盆饮水,戴草花,墨乌面皮。倩英好强恐罚,始称峤为夫,催峤做诗,并许以今后顺从。夫妇遂和好相欢。有《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元曲选》本、《柳枝集》本、王骥德《古杂剧》本。南戏《温太真》已佚。明朱鼎有同名杂剧和传奇。范文若《花筵赚》、卢楠《玉镜台》等传奇,均据关剧改编。
南朝佛寺志
二卷。清孙文川葺述,陈作霖编纂。孙文川,字伯澄。著有《读书斋诗集》十卷,多记咸同兵兴故闻,被誉为诗史。陈作霖,字伯雨,江宁(今江苏南京市)人。平生留心金陵掌故,著有《金陵通传通纪》等书。六朝以来,佛教盛行,帝王推崇佛教,代有其人。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可见北朝大致。南朝佛寺,仅散见于高僧传诸书中,所有当时的著作,如京寺记、寺塔记,今俱不传。孙文川有感南朝众多佛寺而无志载,遂创其稿,搜采略备,归返道山,志稿留存刘世珩。陈作霖取其残稿,略为补葺,加以订正,乃成定本,付剞劂,即为此本。全书二卷。上卷志吴、晋、宋三代,下卷志齐、梁、陈三代。此志以寺为经,历代异名,附注标题之下,大都详于佛寺史乘。引据群书,则低一格,附注正文之后。此篇不仅可以见南朝诸寺的梗概,即使后来沿革,也予著录。该志梁以前,大都以高僧传为依据,梁之后,多取材于许嵩《建康实录·天朝事迹编》、景定《建康志》、《金陵梵刹志》等书及南朝诸史、金陵类书、名家艺文,凡涉及佛寺,有见必录,计收吴二寺,晋三十七寺,宋六十四寺,齐二十六寺,梁九十二寺,陈十一寺,共二百二十七寺。此编即使有遗漏,也相差不远。惜是书只详载建置,罕及教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