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无尽藏法

作者:信行
大乘无尽藏法

中国佛教典籍,三阶教创始人信行所撰,一卷。 本文献是信行的早期着作,也是三阶教的基本典籍之一。信行在该文献中论述了三阶教的基本理论、修持方式以及自己创立三阶教的早期活动,对於我们研究三阶教的历史与思想均有重要价值。 本文献最早为日本矢吹庆辉发现於大英图书馆所藏敦煌遗书,为斯2137号。该卷首尾均残,卷下部亦有若干残缺,无首尾题。矢吹庆辉将其拟名为「信行遗文」,录文收入其所着《三阶教研究》之资料篇。其後,於大英图书馆所藏尚未公布的敦煌遗书中又发现斯9139号亦为本文献。斯9139号首残尾存,有尾题,存文亦比斯2137号为多。 本文献未为历代经录所着录,亦未为历代大藏经所收。

信行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杼山集

杼山集

诗文集,十卷。唐皎然撰。皎然,字清昼,人称昼公、昼上人,湖州 (今浙江吴兴)人。生卒年不详。本姓谢,南朝诗人谢灵运十世孙。与灵彻、陆羽同居妙喜寺。颜真卿尝于郡斋集文士撰《韵海镜源》,皎然亦与其事,因而声名大著。著有《诗式》、《诗议》、《唐皎然诗集》、《画上人集》、《号呶子》等。是书又名 《昼上人集》。因皎然居杼山,故亦名《杼山集》。凡十卷。据《新唐书·艺文志》载,“贞元中,集贤御书院取其集以藏之,刺史于頔为序。”于頔序称“贞元九年,余分刺吴兴之明年,集贤殿御书院有命征其文集,余遂口而编之。得诗笔五百四十六首,分为十卷,约于延阁书府。上人以余尝书述论前代之诗,遂托余以集序,辞不获已,略志其变。”《郡斋读书志》亦著录此书为十卷,并记“德宗诏录本,纳集贤院,集前有于頔序并赠《昼上人诗》。”此集卷数与《新唐书·艺文志》所载相同,亦存頔序,应为原集旧本。前有赞宁所作传,盖自《高僧传》录入。末有《集外诗》,则毛晋所补辑。集末还附载杂文数篇,但非其所长。皎然之诗多写山水,禅理及送别、酬唱等,情调闲适,风格清淡俊丽,为韦应物所推重。在唐代诗僧中成就较高。此书有瞿镛《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所录旧抄本,《四部丛刊》据江安傅增湘双鉴楼藏影宋精抄本影印本,及《四库全书》本。

咸丰武定府志

咸丰武定府志

三十八卷,首一卷。清李熙龄修,邹恒纂。李熙龄,江西南城人,咸丰八年(1858)任武定府知府。旧志自乾隆二十四年知府赫达色修后,已过百年未有续修了。且旧志因历时既久,版章残缺不全,漫漶过半,内容漏略讹误甚多。李熙龄莅任后,恐百年文献渐至湮没,与郡人谋为重纂。令各州县官绅,分任采访之责,整理文献,网罗旧闻,取旧志为蓝本,正其舛谬,补其缺略,增以近事,再三审订,历数月而书成。《武定府志》咸丰九年(1859)刻本。全书三十八卷首一卷,志目为:星野、沿革、疆域、形胜、风俗、物产、山川、城池、公署、乡都、市镇、学校、坛壝、古迹、驿递、田赋、兵制、祥异、封建、职官(文秩、武秩)、宦迹、选举、征辟、进士、举人、副贡、拔贡、文化官、武进士、武举人、武仕官、封赠、恩荫、人物、名医、忠节、循节、循吏、孝友、儒林、文苑、武功、列女、艺文、杂记。卷首有序,凡例、辨误和图考。此志不分纲目,只列门类,唯选举、人物、艺文等门下附以细目。其虽分卷多,而编次条理,叙述清晰。对旧志中的谬讹,订正甚多。新增门类,皆加注明。可称之处是卷首有辨误一篇,考据详博,使读者不为旧志之说所混淆。然其不足之处,即艺文志所占篇幅太多,所收太冗太滥。

卓异记

卓异记

笔记小说集。旧题唐陈翱著。然据后人考证,以为作者之名及书中之序皆不足凭信,乃晚唐五代时人作。内容记唐君臣功业盛事二十七则,其中记帝王三则,将相大臣二十四则。所叙事迹多为朝政进退,官场变动,往往以“自古未有”、“无有伦比”标榜奇特,称其人事升降,可读性不强。《新唐书·艺文志》题陈翱撰,并注曰: “宪、穆时入”。《郡斋读书志》载: “《卓异记》一卷,右唐李翱撰,或题云陈翱记唐室君臣功业特异并其美事二十七类。”《直斋书录解题》记载与《郡斋读书志》大致相同。《宋史·艺文志》作陈翰,注曰: “一作翱”。《卓异记》记事最晚到昭宗,可见作者不是宪、穆时的陈翱。李翱在唐书中有传,他的生年不能详考,但卒於唐武宗会昌中。也不可能知道昭宗事。

词学胜境

词学胜境

唐圭璋先生毕生致力于词籍整理与词学研究,《全宋词》、《全金元词》、《词话丛编》等嘉惠士林,已成为当代学者案头必备的经典,也影响了数代普通读者。本书集中收录了唐先生在词学研究方面的重要论述,不但在如何作词、如何读词和如何治词等方面提端引绪、指点门径,还以精彩的名家论评勾绘出一部以李白、李煜、柳永、苏轼、秦观、姜夔、吴文英、纳兰容若、蒋春霖等杰出词人为中心的古代词史画卷,对于朱彊村、况周颐、吴梅、夏承焘等近现代词人也多所表彰,体现了唐先生深湛的词学造诣与旧学修养。

西南联大哲学课

西南联大哲学课

《西南联大哲学课》收录了冯友兰、贺麟、汤用彤三位哲学大家的文章、演讲以及授课讲义,以时间为线,梳理出从子学时代到清末经学时代的中国古代哲学发展脉络,帮助读者从不同角度了解、读透中国哲学史。 书中所选文章均为时任西南联大教授所作,通过阅读书中的文章,也能使读者感受到西南联大高质量的通识教育以及西南联大的学术风采,同时可以领略到大师们的教学风格和人格修养。

三鱼堂剩言

三鱼堂剩言

十二卷。清陆陇其撰。此书原名《日钞》,皆陆氏平时札记之文,未分门类。其甥陈济为之排次成编,亦不立标题,而基本有类可寻。一卷至四卷皆说五经;五卷、六卷皆说四书,又附《太极图说》、《近思录》、《小学》数条;七卷、八卷皆说诸儒得失;九卷至十二卷皆说子史,亦间论杂事。全书共359条,所论皆有根据,不为臆断之言,对于古今之事,必欲穷究原委,辨别是非。《四库全书总目》称陆氏“为国朝醇儒第一,是书乃其绪余”。书中对于朱、陆之异同,莫不委曲详明,剖析疑似,而词气平和,未尝严分壁垒,以诟厉相争。该书关于名物训诂、典章制度多所涉及,亦皆精核,凡汉注唐疏为讲学诸家所不道者,亦皆精研覃思,多所取裁。该书有《陆子全书》本、《四库全书》本、三蕉书屋刊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