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行

信行
  • 姓名:信行
  • 俗姓:
  • 性别:
  • 朝代:隋代
  • 出生地:魏郡(河南安阳)人
  • 出生日期:540
  • 逝世日期:594
  • 民族族群:

信行(540~594)隋代僧。又称三阶禅师。为三阶教之祖。魏郡(河南安阳)人,俗姓王。少蕴悲怀,慧悟奇拔。出家后博涉群经,洁身自爱,备受尊敬,后蒙隋文帝招请,住于长安。主张释尊之时代为正法时代;其次,正受教法之时代为像法时代;即今(隋)正法、像法时代已过,正值佛教衰微之时,故经典与特定之佛皆无济于事,乃倡三阶新义,称第三阶佛教,解行颇异前人。又谓当世之人成就我见边见,或偏学一乘,或偏学三乘,或偏念弥陀,或偏念法华,爱此憎彼,非彼是此,故提倡‘普真普正宗’。即法不分大小,人不辨凡圣,普信普归,称为普法。因而舍弃具足戒,与民众同劳动、共修行,故产生一日一食之严格规律。因其人格高洁,教义简明,故信徒云集。至唐朝,其弟子信义设立一庶民金库,称无尽藏院,以利济民众。然于隋开皇二十年(600)至唐开元十三年(725 )间,此派系四度遭到禁令与压迫,安史乱后乃渐销歇。师于开皇十四年正月入寂,享年五十五。著有三阶位别集录三卷、对根起行杂录三十三卷、三阶佛法四卷等数十种,然以开皇二十年以后,三阶教遭禁遏,师所著三阶教典籍亦随之湮没,今仅存者为三阶佛法四卷一书,其余对根起行法等数书则仅余断片残篇。[六学僧传卷十三、开元释教录卷十八、三阶教の研究(矢吹庆辉)]

猜你喜欢的书

避寇集

避寇集

马一浮,浙江绍兴人。名浮,幼名福田, 字一浮,号湛翁,别署蠲翁、蠲叟、蠲戏老人。曾任中央文 史馆副馆长,浙江文史馆馆长,晚年为浙江大学教授。著有 《泰和会语》、《宜山会语》、《避寇集》、《复性书院讲录》、《尔 雅台答问》、《老子道德经注》等。本书为国学大师马一浮先生于1937-1941年期间所作。当时因抗日战争爆发,马一浮先生由桐庐经赣、桂辗转避地至四川,故自编为“避寇集"

扬州府图说

扬州府图说

《扬州府图说》是明代以地方行政区作范围而绘制的全景式设色地图,传本极罕。著撰人不详,共收编有12幅画,分别描绘了扬州全府以及江都、瓜州、仪征、秦兴、高邮、兴化、宝应、钦州、如皋、通州和海门等11个都的风貌。每幅画均附有一篇文章,介绍所绘各都的历史。扬州地处京杭大运河,紧邻长江,自唐朝以来,一直是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和主要贸易港口。这部作品提供了显示其历史地位的本文及视觉证据,也记载了从现存历史记录无法得知的事件。如《通州图说》记录了发生在嘉靖33年(1554年)的倭寇事件。根据此文所记的年月,以及写本字体,此画册可追溯至明朝万历(1573-1620)年间。【图片参阅pdf版】

洞真高上玉清隐书经

洞真高上玉清隐书经

《洞真玉清隐书经》,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约出于东晋。《无上秘要》卷四七引「洞真玉清隐书四卷八诀」;《上清大洞真经目》着录「上清高上灭魔洞景金玄玉清隐书四卷」,当即此书。原书有四卷八篇,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但《正统道藏》本分作四种经书,即《上清太上玉清隐书灭魔神慧高玄真经》一卷(三篇),《上清高上灭魔玉帝神慧玉清隐书》一卷(三篇),《上清高上灭魔洞景金元玉清隐书经》一卷,《上清高上金元羽章玉清隐书经》一卷。据《无上秘要》及隋唐道教类书引文,以上四卷八篇原为一书,统称「玉清隐书经」。但各篇亦可分别单行。

易林

易林

又名《焦氏易林》、《大易通变》。易学著作。汉焦延寿撰,十六卷,是西汉众多易学著作中最完善的一种,其书以一卦变六十四,六十四卦之变则为四千九十有六,各系以文词,皆四言韵语,称为“林辞”。作者依据圣人观象作《易》,观象系《易》的原则,凡《易林》之辞无一字不从象生,无一字不本之《易》,用《易》象来解释《易》理,作者在观象系《易》的时候正覆象并用。《隋书 ·经籍志》著录十六卷,列于“五行家”。新旧唐书志、《崇文总目》 皆同。《七录》作三十二卷,殆合《易林变占》十六卷言之。有 《四库全书》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置于子部术数类。《经义考》卷六引叶梦得曰: “焦赣 《易林》、《京房易》二书大抵皆卜筮阴阳气候之言,不复更及易道。”又引薛季宣序曰: “汉焦赣 《易林》十六卷,卷有四林,林六十有四繇,凡六十四卦之变四千九十有六。”

玉座珠帘

玉座珠帘

历史小说,高阳著。晚清历史全景式画卷、系列史诗巨著《慈禧全传》之二。两宫太后听政以来,温厚的慈安事事交给慈禧决定,军机大臣对慈禧的果决明理也不得不心悦诚服。 同治三年,曾国藩平定江宁之乱,立下大功,接著刘铭传、李鸿章、左宗棠也剿抚捻匪,表面上大清朝似乎国运昌隆,事实上对外割地赔款,对内则争斗不断。 忧心忡忡的慈禧除了日理万机,还得控制想夺回实权的皇帝,她跟前的第一红人太监安德海则乐得趁机兴风作浪!但天命难测,一心要伸展鸿图大志的皇帝竟得天花猝死,皇后也跟著香消玉殒,原因不明。宫闱内幕永远成为秘密,恐怕只有坐在珠帘后的慈禧了然于胸……

三具足经忧波提舍

三具足经忧波提舍

天亲菩萨造 元魏乌苌国沙门毗目智仙等译,佛住毗舍离大林精舍,告无垢威德大力士言:菩萨有三具足。一者施具足。二者戒具足。三者闻具足。翻译记云:天亲菩萨,慈心开示,唯显经义,弗释章句,是故名为优波提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