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行

- 姓名:信行
- 俗姓:王
- 性别:男
- 朝代:隋代
- 出生地:魏郡(河南安阳)人
- 出生日期:540
- 逝世日期:594
- 民族族群:
信行(540~594)隋代僧。又称三阶禅师。为三阶教之祖。魏郡(河南安阳)人,俗姓王。少蕴悲怀,慧悟奇拔。出家后博涉群经,洁身自爱,备受尊敬,后蒙隋文帝招请,住于长安。主张释尊之时代为正法时代;其次,正受教法之时代为像法时代;即今(隋)正法、像法时代已过,正值佛教衰微之时,故经典与特定之佛皆无济于事,乃倡三阶新义,称第三阶佛教,解行颇异前人。又谓当世之人成就我见边见,或偏学一乘,或偏学三乘,或偏念弥陀,或偏念法华,爱此憎彼,非彼是此,故提倡‘普真普正宗’。即法不分大小,人不辨凡圣,普信普归,称为普法。因而舍弃具足戒,与民众同劳动、共修行,故产生一日一食之严格规律。因其人格高洁,教义简明,故信徒云集。至唐朝,其弟子信义设立一庶民金库,称无尽藏院,以利济民众。然于隋开皇二十年(600)至唐开元十三年(725 )间,此派系四度遭到禁令与压迫,安史乱后乃渐销歇。师于开皇十四年正月入寂,享年五十五。著有三阶位别集录三卷、对根起行杂录三十三卷、三阶佛法四卷等数十种,然以开皇二十年以后,三阶教遭禁遏,师所著三阶教典籍亦随之湮没,今仅存者为三阶佛法四卷一书,其余对根起行法等数书则仅余断片残篇。[六学僧传卷十三、开元释教录卷十八、三阶教の研究(矢吹庆辉)]
猜你喜欢的书
荆楚岁时记
梁代宗懔撰。1卷。古代记述岁时风俗的名著。按时序记录古荆楚地区节令风俗。自元日至除日,凡36事,如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正月七日为人日;立春,正月十五;二月八日,释氏下生之日,迦文成道之时。又如春分、寒食、三月三、四月八、五月五、七月七、七月十五、八月一,秋分、九月九、十月朔日(秦岁首)、仲冬之月,冬至、十二月八为腊日、暮日、除夕等。原书早佚,今传世1卷本亦残缺不全。后晋刘㫬《旧唐书·经籍志》载:“《荆楚岁时记》十卷,……又二卷,杜公瞻撰”。杜氏乃注本。至今其卷数说法不一。注本除杜氏外,尚有五代前蜀之杜光庭本,今已无考;有元末陶宗仪辑《说郛》百卷本;明何允中辑《广汉魏丛书》本;清代《四库全书》本以及民国《四部备要》本等。因保存大量珍贵的民俗资料,历来多为人所引称,流传广泛。对研究古代社会文化、民俗传承、源流,具有重要价值。
金石经眼录
一卷。清褚峻摹图,牛运震(1706—1758)补说。褚峻 (约1658—1728),字千峰,合阳(今属陕西省)人。峻工于刻字,以贩卖碑刻为业。经常自带干粮,走入深山穷谷、败墟废址中,搜求金石文字。凡前人书中所未著录,或虽载录而非作者所目击,未能详尽言之者,他都根据自己所亲见,一一绘其形状,摹其字画,并其剥蚀缺损之处,亲自钩勒,作成缩本,然后刻在木板上,非常逼真。本书收录自太学石鼓以下,迄于曲阜颜氏所藏汉无名碑阴,共四十七种。牛运震就各碑刻,一一加以详说,注明碑的长宽高矮及所在的地方;凡碑中假借通用字,并加以训释。本书所收录,虽数量较少,范围较窄。但比其有些作者著书只见拓本、或仅据传闻,并非亲见者,自然精核得多。此书于乾隆元年 (1736)出版,书前有褚峻自序。后褚峻又搜集到许多唐碑,另撰下卷。《四库全书》所收为纪昀家藏本。
元皇大道真君救劫宝经
又名《文帝救劫宝经》或《救劫宝章》,汇辑了文昌“救劫”或“挽劫”的经文。该经同样收入了《道藏辑要》,这一经本的源头尚不明确,但康熙时期的文献,已经提到此经,因此可以大致断定是17世纪中期的文书。该经有些内容,直接引自另一种重要的文昌经卷《文昌帝君阴骘文》,因而其成书时间,可能就在《文昌帝君阴骘文》刊行后不久。
续日本纪
日本纪(しょくにほんぎ)是日本平安时代编撰的官方史书,记载自文武天皇元年(697年)至桓武天皇延历十年(791年)之间的历史大事,菅野真道于延历十六年(797年)完成,总计四十卷。是奈良时代的基本史料,正史“六国史”中的第二册。《续日本纪》以日本天皇为主轴,〈上表文〉提到:“彰善瘅恶,传万叶以作鉴”意思是跟中国的《资治通鉴》一样,为帝王提供鉴戒。
解酲语
泰定间中夜,忽召集贤学士邓文原,仓卒不备手诏,就以帝所佩玉从容召之,至晓着二朱衣送出,人以为荣。
说妙法决定业障经
具名说妙法决定业障经,一卷,唐智严译。称赞大乘功德经之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