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行持语录
这部份开示,是从一九七八年冬季开始,至一九八一年秋季,共历整整三年,其中地点,曾记有“福利社”、“寺务处”、“客堂”或“大殿”等,福利社即在今之“般若”亭下,其他地点,都在现在大雄宝殿前面的广场上,当时正逢承天禅寺重建的初期,原有砖瓦房,已全部拆光,为朝暮课诵、办理寺务、接待客人等,乃在大殿前的广场上,用铁管及石棉瓦搭盖了将近两百坪大的临时大殿,会客室与寺务处等都在其中。广公上人亦常在这里,坐在藤椅上与众结法缘。其次就是月日,皆记以农历,在此特为说明。(编者附识)
※日期:一九七八年冬地点:承天禅寺年龄:八十七岁
“如果情执不断,嘴里念佛,念念还是堕娑婆。如果恳切至诚,放下万缘,那么,一念之间,便能到西方。万缘牵扯,割舍不下,那么,百年万年还是在三界内。”
※日期:一九七九年二月地点:承天禅寺年龄:八十八岁
“父母只是让我们藉着他们的身体来投胎,不论是恩是怨,都是业缘,只有立誓成道报亲恩,才是修行的正因。,
※日期:一九七九年二月廿一曰地点:承天禅寺年龄:八十八岁
某某师初任寺务处书记职,每天须面对一些来来往往的信众,由于出家未久,尚不知如何应对。上午,在招呼一些信徒后,老和尚即对某某师说:“在世俗社会分贫富贵贱,只要走进佛门来,就没有高下的分别,无论是贫是富,是贵是贱,一律以慈悲心,平等地对待,生生世世要广结众生缘,这样,我们在成佛度众的过程中,才会有殊胜的因缘。”“不要说众生有善有恶,一切的善恶都是我们的分别,如果真正会修行的人,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善知识。”
“十方施主供养三宝,种福田,而常住也须回施十方,这样,十方来,十方去,一切众生都能蒙受恩泽。”
※日期:一九七九年八月十六曰地点:承天禅寺年龄:八十八岁
传某师与传某师在客堂谈及弘一大师,两人颇赞大师再来之功德,而自惭凡夫,习气无明炽盛,老和尚坐在旁边,听了即说:“晓得自己是凡夫才好修行,我们要在一切的烦恼中好好调理自己,这是别人无法代替的事,等调理得当,自然智慧明朗,无明散去,这就是参自己。在一个常住中修苦行,修久了,自然也了解别的丛林修苦行的意思,修苦行是除妄念最好的方法,而且当我们修到将苦化为乐时,自然一切事情就会明明朗朗,无不通晓,而智慧大开。”
“我们修行主要是专心于佛号,心心念念不离佛号,四体作务都是随喜作的,扫地也阿弥陀佛,煮莱也阿弥陀佛,念念阿弥陀佛,事事随喜不挂碍,心则渐入西方境。”
“如果要省却烦恼,凡事当随从大众或他人的意见,不可强就自己的看法,只有自己的事情,可以听自己的意思,这是忍辱的方法。”
※日期:一九七九年八月十八曰地点,承天禅寺年龄:八十八岁
中午,某某师随师父往工地,师父指着刚去掉板模的墙壁说:“这个壁可维持几百年没问题。”
某某师说:“真好,就这样几百年传下去,承天寺将来会成古刹,出高僧……”
师父说:“你们要好好苦志修行,来世转男众身,沙弥出家,来做圣僧。佛也是人去做的,不会修照样堕下去做畜生,要誓愿作佛。”
※日期:一九七九年八月十九日地点:承天禅寺年龄:八十八岁
新皈依信徒魏某某,请师父教他坐禅。
师父说:“念佛就可以,念佛念到正念现前,没有杂念,心安定下来,自然就会坐得好。坐得久,这是最快的方法,否则,一坐下去都是妄想纷飞。”
※日期:一九七九年八月廿一日地点:承天禅寺年龄:八十八岁
师父在客堂对某某师说:“修苦行是从苦中越修越不觉得苦,而且渐渐觉得快乐轻松,并没有感到是在工作,这就是业障渐渐在消,若是越做越觉痛苦烦躁,那就是业障在翻绞。不要以为佛菩萨是多苦,佛菩萨已从苦中磨得业障消除,没有苦感,做什么事都已轻松自在,而不觉得在做什么,也不觉得自己在度众生。”
※日期:一九七九年八月廿三日地点:承天禅寺年龄:八十八岁
师父说:“那些往生西方的人,都是念佛专一,而且能忍辱吃亏的人。”
※日期:一九七九年九月十二日地点:承天禅寺年龄:八十八岁
师父在客堂对某某师说:“论人的是非曲直,心里起不平烦恼,那就是自己的错,自己的过失。不去管他是非曲直,一切忍下,自心安之无事,那才对。自己也无犯过失,这是修行第一道,也是最上修道之法。师父不在时,遇事境缘,要记取师父曾说的教诫,忍之,心安之,这是最好的一帖药。”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月八曰地点:承天禅寺年龄:八十八岁
晨间,洒扫毕,师父对弟子某某师说:“我们工作,不要说你现在寺里为佛做事,或为师父做,而是为消自己的业障做。我这里没有什么可学的。只是扫扫地,做些苦行。但是扫地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会扫,要能高高兴兴地扫,否则,扫地扫得起烦恼,无明业障反而缠上来。”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月十六日地点:承天禅寺大殿年龄:八十八岁
承天寺正值忏云老法师主持佛七,上午,老和尚在大殿对参加佛七大众开示:“娑婆世界是我们客居的地方,一切皆幻化不实,如戏梦一场,到头总是空,不要贪恋娑婆世界的一切,放下万缘,念佛求生西方,阿弥陀佛才是我们究竟归依处,是我们的故乡。”
“一心念佛,吃苦修苦行,修行不要在形式上装饰我相。”
“要知道,我们这个人身,不是那么简单的,我们得这个人身,便要过人身劫,利用这个人身,来度我们种种的贪念,来度我们的生老病死苦。要知道,佛菩萨是由人身修行而成就的,三恶道也是由人身造业而去的,我们这个人身包含了十法界,为善为恶,超升下堕,全由这个人身,这是个转折点,是个劫数,不可忽视。”
徐某某指着对面坐的妹妹,对老和尚说:“我这妹妹是台大哲学系毕业,留美四年,专研哲学,尤其对佛学颇有涉猎,现已取得硕士学位,想自己走出一条路,以佛学为基础,来教东方哲学,在美国弘扬佛法,师父认为这方式行得通吗?”
老和尚摇头说:“不可能,一个大学毕业出来的知识份子,或是一位思想很丰富的学者,想以居士的身份,用自己的思想形式来弘扬佛法,那是不可能的事。”
徐某某对老和尚说:“我现在想再出国继续深造,取博士学位,师父认为如何?”
老和尚说:“不必出国了,到佛国来留学才有了脱的一天。”
“到佛国留学?”徐某某问。
“是的,出家。”老和尚说。
“出家!哦!”
“你到美国去,再怎么念、怎么钻,都是尘劳,只是徒然为自己多造点业,到头来也是一场空幻,你不可能由那里得到安乐解脱,只有烦恼、妄念越多,那些形式上的社会意识观念,会缠缚得你动弹不得。”老和尚继续开示说。
“对!对!对!这个我有同感,在美国四年,真吃尽苦头,哲学方面的书实在是太多了,那些思想观念,真的把我的头脑塞得都要爆炸,而且使我无所适从,觉得从这条也不对,走那条也不对,想自己走出一条路子,又不知从何走起,也走不出来,在那里钻来钻去,钻不出个所以然来,每天头都很痛,生活又紧张,实在痛苦之极。”
“所以说叫你出家,社会上的学问,不论是科学、哲学、医药学,都是形相上的学问,是治标的,不可能得到根本的解脱。”老和尚说。
“既然如此,那我改从职业上去求发展,自力更生,自己独立生活,不必仰赖父母,师父认为如何?”“你要致力于事业上固然是好,但是你必须考虑到,你把你的时间、精神耗在职业这条路,到最后,是不是能得到一个好结果?能得到解脱?否则,迷迷糊糊地投下去,也不过是另演一场戏而已,这样子,这条路便也不是个好路头了。出家学佛,才能从娑婆世界中,走出一条解脱、安乐的路,才会有个好结果。”
“我也是想到要出家,可是总觉得自己肚子空空的,所以不敢来出家。”徐某某答。
“要出家,没有东西才好,如果你还有什么东西,那就不好,出家学佛是没有文字相,也没有形色相的,这是一条解脱的路,心无挂碍。你在外国求学,是不是也要帮人扫地、洗碗、作种种杂务来过生活?”老和尚说。
“是的。”徐某某答。
“担任职事的人,要有不怕别人讲话的气魄,如果畏首畏尾的,怕东怕西,怕别人讲是非,整个心被束缚得死死的,这绝非解脱之道,尤其是做厨房职事的人,更须以忍辱行,来对治我们的无明烦恼。厨房是杂务最多、是非最多,最容易让人起无明烦恼的地方,我们在厨房要修些什么?就是要以忍辱来修治这些烦恼,降伏我们的无明,这样才能开我们的智慧,否则,在厨房当职事,不会忍辱,不会惭愧自己的不是,事事与人争是非,所起的无明烦恼,比俗家人更厉害,这样,煮一辈子的饭,也不会出头。以前,文殊、普贤菩萨也是这样,行大誓愿,在厨房修成的。在大陆承天寺用斋时,都有法师向大众开示,让大家能了解修行的意思所在,起惭愧心,勇猛精进。”
“现在寺中的诸位,都没有贪念,而且每一位都很尽心自己的职务,都很为常住努力,所以,护法诸天都在拥护我们,否则,师父每天就坐在这里,自自然然的,也没有做什么佛事,凭什么建道场?而且,大家都能平平静静地修行?照目前这种情况下去,对承天寺也有个好处,就是在未来的劫数变动中,承天寺会免过这个劫难。”
知客师说:“请师父住世度众生,尤其寺中这批新出家的,仍然需要师父的引导。”老和尚说:“度众生?现在的人,越来越奢华,贪念炽盛,离佛法越来越远,众生那么多,要度怎么度得完?师父不识字,但是你们却能跟随师父修苦行,都很孝顺师父,依照佛法认真在行,师父也尽量维持这个色身住世,但色身终是有坏的一天,等到这个假壳子不能再住时,我也无法勉强。”
老和尚又接着说:“今日起,我就禁语,交待大家的一些话,切要记得,彼此要含忍合作,凡事都须惭愧自己的不是,切不可责人非,致生争端,大众和合,清净修行。”老和尚开示毕,大众起来顶礼师父后,便退下。
※日期:一九八一年一月二七日地点:承天禅寺年龄:九十岁
老和尚在客堂对某某师开示:“如果我们能把这个心修得清净,无业垢,那么临终时,这个‘心’便投入莲花,由西方莲池自然化生,而不由父母精血的秽体,由父母体生的还有生死轮回。”
“忍辱是修行之本,戒中也以忍辱为第一道,忍辱是最大福德之处,能行忍的人,福报最大,也增加定力且消业障、开启智慧。”
“在家人的习性,是凡事分别是非、曲直、对错,争长争短的,恶心相向,出口如剑,而出家法就不同了。出家人要忍辱为本,慈悲为怀,事无分是非曲直,甚至无理的事情,也要以婉转慈悲的心,学忍辱吃亏,一切能容,才是出家人的德量。”
※日期:一九八一年春季地点:承天禅寺年龄:九十岁
老和尚开示:“两堂课诵在训练精神,每堂课诵,均有一切龙天、非人、孤魂等众来听,有因此而得到超生的,这样,我们也会得到自心的安乐,冥阳两利。”
“对于他人的侮辱,能忍下来,便是我们的福报,以后还会慢慢地开智慧,忍辱也是在开我们的智慧。”
“修行须在不知不觉中进步,一天过一天,无挂无碍,无忧无恼,这样才行,若还执着我在进步,或做了多少功德,会起我慢贡高,还是很危险。”
※日期:一九八一年五月一日地点:承天禅寺年龄:九十岁
晚殿后,众师兄弟向老和尚顶礼请安,某某师问:“如何得六根清净?”
老和尚答:“我们修行,便是要修六根对六尘所起的分别烦恼,分别善恶、好音坏音种种等,这种分别就是六根不清净。修行就是要修这些分别烦恼,直至六根对六尘没有分别,才是六根清净,才能五蕴皆空。”
“譬如说:别人骂你,那是消灾,给你不好的脸色看,那是‘最上供养’,要没有分别,如获至宝。对厨房的饭菜,如果嫌好嫌坏地挑剔,自己本身会损福,反而还增加煮的人的福气。在厨房领职事的人,要拿出观音菩萨斗罗汉的精神,不管有多少人来吃饭,总是要想办法弄出来。修行便是在修每天的烦恼。”
※日期:一九八一年五月十三日地点:承天禅寺年龄:九十岁
老和尚对出家弟子开示:“做为一个出家人,是要在日常生活的食、衣、住、名利等,各方面放下,看得破,淡泊一切,由自身的种种作为表现,去感动众生,去作一个天人师的表范,赢得众生的恭敬,更以此苦行利他的胸怀,去圆满他人,利益他人,感动他人,才是一个出家人的行仪与度众的正确方法,而不是耍法师的架子,要吃得好、住得好,样样去劳烦他人。一个法师若是对自身的衣食、名闻、利养各方面,样样不能彻底看破、放下,那么他在自度度人的方面,还是存在种种困难。”
“一个修行人,在自度期间,必须衣、食、名、利、世间情爱种种,均能放得下、看得破,可以无挂碍,可以自处解脱,而不受羁绊,不受缠缚,才算是自身已了,才可以出来度众,接受供养,再把此供养转施为利益众生的事业。”
“施主供养、布施的功德遍十方,受供者若三心未了,任意恣食,不怀惭愧,视之理所当然,那么披毛戴角,还有你的一份。”
下午老和尚在客堂对某某师开示:“现在的寺院经营或是度众的方式,大都是不如法的,要如法,只有反求自己,自度成就,众生见了自然起欢喜心,所说的话,都能被众生所信受,且天龙八部自然拥护。度众利生,不是在口头言语上度。”
“什么叫做庄严自己?不起无明是名庄严,内蕴谦卑、慈悲的涵养,行动如仪,是名庄严。”
“我们自身若不修持,不为常住、众人效力,不修福慧,不修戒定慧,则天人远去,龙天不护,自然业障来集,心不能安定自在,便滋生种种事端,落魔窟。反之,则善神戒神、天龙八部来相护法,魔障不临,自然心得清净,安定自在。”
※日期:一九八一年五月十七曰地点:承天禅寺年龄:九十岁
晚殿后,老和尚在客堂对寺众开示:“吃东西时,想想这些东西是从哪里来的?怎么来的?想想自己有没有修?若不怀惭愧心,就是嫌一句不好吃,也是损福。”
“尽心为常住,功德种在寺院,来世还会有福报到寺院出家,保住出家人的身份。”
※日期:一九八一年六月十六曰地点:承天禅寺年龄:九十岁
老和尚在客堂对某某师说:“你看弥勒佛、布袋和尚,他有多大的慈悲度量,如果一个人没有度量,吃不了一点亏,受不住别人的一两句坏话,就是没有修行。西方不是普通一般人都能去的。”
※日期:一九八一年六月廿五曰地点:承天禅寺年龄:九十岁
傍晚,信徒走后,老和尚在大殿外对某某师开示。
老和尚说:“修行是修在哪里?在结人缘,东西给人吃,结缘不计较,凡事忍让不计较,再坏的人,甚而连一只小鸟、小动物,也要与它结缘。没有人缘,或是相见人不喜,皆是前世没有和人结好缘所致。今世广结善缘,来世便能得到福报,像师父的福报,也是过去与人广结善缘而来的,所以这世,人人见到师父,都会起欢喜心、供养心。”
※日期:一九八一年八月四曰地点:承天禅寺年龄:九十岁
老和尚在客堂对大众开示:“出家了生死,是要去一切的悭贪,我们粗衣淡饭,就是要舍贪,吃只求果腹,衣只求蔽体御寒,如果还贪色、声、香味、贪睡……等,这都是一种痴迷,会堕在四生中。舍弃贪、嗔、痴,心地才能清明,临终时,西方才有份。”
“承天寺较不自由,有种种束缚,但这却保持承天寺的规矩、庄严。苦行中磨练出来的解脱自在,才是真正的自性西方境界,自此脱去,直接往生西方,这才是究竟的。”“此心能安,随处均能安,此心不能安,则到天堂也不能安。”
“人寡过,便能减少业感,心能定。出家要知因果,要惜福,能吃的东西,万不可丢弃,否则,下世转成猪、狗、鸡、鸭再来补吃。”
“在这娑婆世界中,无论什么事情都不要去贪恋它,这样才能有一条解脱的路,临终时,直往西方。”
※日期:一九八一年八月十曰地点:承天禅寺年龄:九十岁
老和尚对某某师开示:“烦恼恰如一阵风,来无影,去无踪,无可捉摸,心里有事,就会出毛病,心中无事,一切不会出问题。”
※日期:一九八一年八月十一曰地点:承天禅寺年龄:九十岁
上午,老和尚在客堂对一些出家弟子开示:“出家人须和众,对信徒要能圆出家人的过,要以‘和合僧’的姿态,以‘僧无过’的立场示人,一来安定内部,二来维护僧团,令众生恭敬三宝,不毁谤三宝。”
“出家人要忍辱,要修无我,如果‘无我’则‘无诤’,也不去分别谁好谁坏,对众人就像对一个人一样,没有分别,一视同仁,没有在计较我是他非,如果有一个‘我’,那有问题的事情还多得很。”
※日期:一九八一年秋天地点:承天禅寺年龄:九十岁
老和尚开示:
“当我们论说他人是非时,不是他非我是的事实,而是我们的耳根、眼根在纳受、分别外物,是自家贼在劫功德财,我们修行就是要守住六根门头,别让它在声色上追逐,这样,烦恼就进不了门,时时紧闭六根,耳装聋,听若无闻,眼装瞎,视若无睹,鼻不拣香臭,口不挑精粗,耳不贪美言,眼不贪境界,自锁家门(即锁自家六根门头),专意念佛、拜佛、看经、静坐,打札自身的功夫,哪里还有闲情对外攀缘?”
※日期:一九八一年秋天地点:承天禅寺年龄:九十岁
老和尚说:“初出家的人,都带着一身的习气业障,妄念纷飞,心猿意马,不受束缚,随心所欲,为所欲为。而现在出家修行,就是要把这些旧模式翻成新的版样,将原本已习以为常的习气,转成负载道法的行仪,即所谓的出家要有戒,戒就是因果,有所约束,种什么因,得什么果,有戒即有定,有定即能发慧,天龙八部自来相护。”
“而修行最先就是要摄住这个心猿意马、随心所欲的心,不让它出去放逸,这很不容易,但我们要发愿,为消这些无始来的习气罪业,要提出勇气,努力修苦行,难做的,要去做,别人不愿做的,我们要去做,发愿自己要成就,像阿弥陀佛一样,如此的信愿行,业障才会消。业障消,则做任何事情都愉愉快快的,不觉其苦,虽住娑婆界,犹如西方境。”
“修行的路,虽然艰辛,不如俗家自由,但却载着我们步向西方,去见阿弥陀佛。”
“所谓修苦行,也就是惜福,不糟弃任何可用的东西,吃的、用的,都要能化腐朽为神奇,才是功德,才是修福慧。”
“俗家人的功德福报,是享得尽的,而出家人的功德福报,却能生慧,出家饭是不容易吃的,要吃种种的苦,但这种苦是消我们无量劫来的重业,最后业尽生西。”
愿以此功德回向:
广公上人莲品增上
一切众生脱六道苦
同登莲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