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亨彦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新爱洛伊丝
法国思想家卢梭的书信体小说。写于1761年。平民知识分子圣普乐在贵族家担任教师,与他的学生、贵族小姐朱丽发生恋情,受到朱丽父亲的阻挠,最终酿成悲剧。封建等级制度是他们不幸的根源。作品细致的心理刻画和情景交融的格调,赢得了无数读者的赞赏。在欧洲感伤派文学中占有重要的一席。故事发生在阿尔卑斯山脚下的小城克拉郎,平民圣普乐当了贵族小姐朱丽和她的表妹克莱尔的家庭教师。不久,朱丽和圣普乐相爱了,但遭到她父亲的反对,因为他已经将她许给了俄国贵族沃尔玛。圣普乐被迫与朱丽分离。朱丽在父亲的恳求下结了婚,成为贤妻良母,她把自己与圣普乐得关系坦诚地告诉了丈夫,得到沃尔玛的理解,他邀请圣普乐回到克拉朗。圣普乐周游了世界,6年后重新见到朱丽,他虽然想同朱丽鸳梦重温,但朱丽没有越雷池一步,她因跳入湖中救落水的儿子,染病不起,临死时希望圣普乐照顾她的一家,并与克莱尔结婚。圣普乐答应照顾她的家人,却拒绝和克莱尔结婚。
不系舟渔集
元代诗文别集。 15卷。陈高撰。《四库全书》曾据两淮马裕家藏本编入别集类。陈高有《子上存稿》,为明洪武十七年(1384)苏伯衡编次。但今无传本,很可能就是《不系舟渔集》的别称。本集有数种清抄本为传世善本,民国十七年(1938)由黄群编入《敬乡楼丛书》,并据抄本作了较多的校正,是流传较广的版本。卷首为苏伯衡序,明成化元年吕洪序。卷1为四言古诗,卷2为骚体诗,卷3为五言古诗,卷4为七言古诗,卷5为五言律诗,卷6为五言排律,卷7为七言律诗,卷8为五言绝句,卷9为七言绝句,卷10—11为序,卷12为记,卷13为传、墓志铭、行状,卷14为铭、赞、箴、跋,卷15为说、书,并附有陈高撰于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的《子上自识》,应是写于将诗文结集之后。卷末为附录:揭汯撰《陈子上墓志铭》、《祭陈子上先生文》,苏伯衡撰《跋陈子上书》,胡翰撰《寄陈子上录事诗》。附录之后,是《四库全书总目》的本集提要等有关资料。陈高文章洁雅。他的五言古诗源出陶潜,律诗“格从杜甫,面目稍别,而神思不远”(《四库全书总目》)。从总的而貌上看,他显然有别于杨维桢一派的风格。
吴中往哲记
一卷。续吴中往哲记 一卷。续吴中往哲记补遗 一卷。《吴中往哲记》明杨循吉(1456~1544) 撰。“续记” 和 “补遗” 黄鲁曾 (1487~1561)撰。杨循吉,字君谦,吴县 (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明成化年间 (1465~1487)进士,曾官礼部主事,著有《松筹堂集》及“杂著”十余种,《吴中往哲记》记载明初苏州府人物,自“勋德”至“冠衲”分七类,共记41人。黄鲁曾,字得之,也是吴县人,明正德年间(1506~1521)举人,仕履不详。《续吴中往哲记》 自“忠节”到 “散逸”分十七卷记载苏州府人物40人,《续吴中往哲记补遗》自 “审进”到“释行”分十九类记载功苏州府人物31人。三书所列各人物小传,寥寥数语,难见端详始末,且考核时有不精,至为伪谬,难为信史。该书现存有明嘉靖刻本,收《北京图书馆吉籍善本书目》。
素王妙论
一卷,旧题汉司马迁撰。《隋书·经籍志》子部“五行”类称“梁有《太史公素王妙论》二卷,亡”;据《史记·殷本纪》“伊尹……往从汤,言素王及九主之事”,《索隐》曰:“太素上皇,其道质素,故称‘素王’。”此即司马迁所谓“素王”之义。《史记·越世家》裴骃《集解》有“太史公曰:《素王妙论》曰”之语,则《妙论》或亦非司马迁之自撰。是书早已亡佚,清马国翰自王充《论衡》中采得一节、自《太平御览》中采得三节,录为一卷,收入《玉函山房辑佚书·子编》“阴阳”类。宋王应麟《汉书艺文志考证》则补入“道家”类。有《玉函山房辑佚书》本、严可均《全汉文》本。
邯郸遗稿
妇产科著作。不分卷。明赵献可 (养葵)撰。撰年不详。赵氏于前人基础上倡命门学说,并用之于女科。认为妇女诸病,多因肝脾肾三脏机能失调所致,与命门水火盛衰之关系尤为密切; 又谓命门为人体生命之根本,命门有主宰妇女发育、生殖之功能。成书于1617年。本书主要从妇女生理、病理方面,阐发其命门学说的理论,并对妇科常见病及妇科杂病的证治加以论述。作者重视脾肾,提倡命门学说,在探讨命门与妇女生理、病理关系上有所创见。现存清嘉庆元年丙辰 (1796) 灵兰阁刻本和巢念修抄本。
六经正误
六卷。宋毛居正(生卒年不详)撰。居正字谊父(因字通,或作“义甫”)衢州江山(今属浙江省)人。其父毛晃,曾着《增注礼部韵略》、《禹贡指南》等书。居正继承家学,钻研六书。嘉定十六年,诏国子监刊正经籍,被聘司校雠,只校订完四经即因目疾告归,还有《礼记》和《春秋》三传未能校订,即便已校订的四经,也因雕版工人胡乱塞责欺骗官府,使所成之版误字未改者仍十之二三,居正因此作《六经正误》。书前有杨万里序,对此有详细说明。居正在此书中对诸经校刊异同,订正讹谬等作了大量工作。然而改订既多,错误在所难免,有些改订非但与经义不合,于六书亦欠妥当。现存有元刻本一种(其中卷三至五配清抄本),明刻本一种,清通志堂经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