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亨彦

王亨彦
  • 姓名:王亨彦
  • 别名:字雅三,号寄翁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定海马岙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王亨彦,生卒年不详,字雅三,号寄翁,定海马岙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岁贡生(具有入京师国子监读书资格的秀才)。此人为人谨严,品粹学纯,颇著乡誉,王亨彦在家乡马岙办私塾,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光绪三十一年(1905)废科举,改学制,定海厅学(学宫)停办,改书院为学堂。王亨彦循应形势,将他办的家塾改称为“养正私小学”。家塾成了学堂,他趁署期学生放假之暇,编了一部《定海乡土教科书》。该书分上、下两册,用章节体编写,全书分历史、总述、厅治、村庄、东境悬山、东南境悬山、南境悬山、西南境悬山、西境悬山、西北境悬山、北境悬山、东北境悬山12章,每一章根据内容多寡设2至10余小节。


王亨彦认为历代地方志“详于述古,略于证今”,他经过问俗采风,“补葺遗漏,订正伪谬”,才编成这部教材。书稿编成后请官方审阅,获得当政者认可。定海厅同知、浙江提学司评价这部教材“详略得宜,足资探择”,可激发学生爱国思想。该书于光绪三十三年三月由弘文书局刊印出版。这是舟山第一部乡土教材,在当时起过一定作用,至今仍有留传。王亨彦在序言中说到,接下去他打算续编名宦、先贤、兵事诸课。光绪三十四年(1908),定海成立教育会,推行统一教材,开展国民教育,大概因为这一原因,王亨彦才没有续编下去。


民国九年(1920),王亨彦还编过一部《定海厅志校补》。光绪《定海厅志》由厅知事史致训,江苏武进人陈重威,邑人黄以恭、黄以周等于光绪三年(1877)编修。王亨彦的《定海厅志校补》,顾名思义,大概是订正和补充厅志的内容。


普陀山自清道光年间由秦堵曾、祝德风先后编过《普陀山志》和《普陀全胜》之后,至20世纪20年代,近百年间未再修志。当时驻锡在法雨寺从事佛学写作的印光法师提出来要为普陀山修志,他命法雨寺、普济寺两名退居的住持僧开如和了余具体筹划,并去函请定海县知事陶镛主持其事。山志的编修要找一位文宇功夫好的人来担任,陶镛首先想到的是住在定海城里、名气很响的前清举人孙尔瓒。孙尔瓒则向陶镛揭力推荐马岙的王亨彦,认为他为人谨严,定能胜任编志工作。于是陶镛与开如、了余联系,委任王亨彦为山志编纂主任,另外聘请3人协助王亨彦搜集、考证资料,而山志最后的文宇编纂全由王亨彦一个人在民国十七年(1928)独立完成。当时题名为《普陀洛迎山志》,民国廿三年(1934)修订后更名为《普陀洛迦新志》,由上海国光印书局铅印出版。全书共12卷,计30余万字。孙尔瓒赞扬这本山志“材料翔实,考证精审……蔚然成巨观”。

王亨彦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物种起源

物种起源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著。1859年伦敦默里出版社初版。达尔文出生于英国古城施鲁斯伯里,自幼对大自然深感兴趣。1828年在剑桥大学攻读神学时,结识植物学教授汉斯罗,经他推荐参加了1831年英国政府派遣的贝格尔号军舰的环球航行。在长达5年的海洋航行和陆地考察中,达尔文采集了大量生物和化石标本。分析研究的结果,使他对上帝创造万物说产生怀疑,从而决定了他研究物种起源的终生事业。航海结束后返回伦敦,三年后移居城外乡间唐恩,继续顽强从事进化论研究,至死不辍。终于以《物种起源》、《人类的由来》等不朽著作,赢得了科学进化论奠基者的崇高声誉,逝世后安葬在伦敦威斯特敏斯特教堂国家公墓。《物种起源》(第6版)共15章:(1)家养状态下的变异,(2)自然状态下的变异,(3)生存斗争,(4)自然选择——即适者生存,(5)变异的法则,(6)学说的疑难,(7)对于自然选择学说的各种异议,(8)本能,(9)杂种性质,(10)地质记录的不完全,(11)生物在地质上的演替,(12—13)地理分布,(14)生物的相互亲缘关系——形态学——胚胎学——退化器官,(15)复述与总结。主要表述了两大内容:用人工选择过程阐明生物进化的事实,论证了自然界生物的进化是通过自然选择实现的。归纳出进化论的三大要素:变异、遗传和选择。《物种起源》把变化的、科学的、历史的观念引入科学领域,彻底粉碎了上帝创世说的神话,宣告了科学进化论的确立,不仅在科学史,而且在人类思想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莎车府乡土志

莎车府乡土志

甘曜湘修。莎车,原称叶尔羌,清光绪八年(1882)置直隶州,二十八年改府。曜湘,光绪末署莎车府知府,奉饬采集乡土志以为小学课本,遂修是志。列五门13目,略述该地历史、政治、经济、地理、民族等。内容极为简略,仅2000余字。惟所载民族、户口、物产、商务等,对研究新疆民族史、经济史有一定参考价值。有光绪三十四年(1908)抄本、1955年湖北省图书馆辑《新疆乡土志稿二十九种》打印本、1976年新疆图书馆重印本。

山家清供译注

山家清供译注

饮食论著。南宋林洪撰。2卷。洪字龙发,号可山,泉州(今属福建)人,肄业杭州。是书记述各色粥、饭、酒、菜肴、点心等凡百余品,皆以山林野味、蔬果、中草药等制作。每品均介绍其原料和制作方法,并多引证前人有关诗词、故事,时寓讽谏之意。其中颇多药膳,如青精饭、百合面、黄精果、真君粥、萝菔面、麦门冬煎等,均涉及疗效。末又附《茶供》、《新丰酒法》2篇,论述茶叶的煎法、功用,及新丰酒的酿制技术。是书反映出宋代文人清静养生、讲究美食的风气,所述颇为详明,为饮食文化研究的重要资料。此外,还可视为中国较早的药膳食谱,对古代医药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有《夷门广牍》、《说郛》、《丛书集成初编》等本。

本朝茶法

本朝茶法

茶税茶法专著。宋代沈括撰。约成书于宋元祐六年(1091)。原为 《梦溪笔谈》卷十二中的一段,元末陶宗仪《说郛》将其作为专书录出,并以该段首四字题书名。全文约一千一百字,主要记述宋朝茶税和茶叶专卖,对研究茶史和茶文化有一定参考价值。

大业杂记

大业杂记

一作《大业拾遗》、《大业杂志》。唐杜宝撰。原十卷。今本一卷。作者预修《隋书》,嫌其缺漏,因作此编。今本仅叙隋大业三年(607)至十二年事。详于炀帝土木营建和巡幸江都故事。对洛阳城营建,江南河开凿,西苑、汾阳十二亭和毗陵四殿十六宫及永济桥建造等,记载较为切实。

大佛顶如来放光悉怛多般怛罗大神力都摄一切咒王陀罗尼经大威德最胜金轮三昧咒品

大佛顶如来放光悉怛多般怛罗大神力都摄一切咒王陀罗尼经大威德最胜金轮三昧咒品

大佛顶如来放光悉怛多般怛罗大神力都摄一切呪王陀罗尼经大威德最胜金轮三昧呪品,一卷,「又名大佛顶别行法,无畏出」,后注或本题云大佛顶如来放光大神力都摄大威德记最胜金刚三昧呪法,尾题大佛顶如来放光法卷第二,日本佚名题记,九四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