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真言二宗同异章
作者:佚名
日本证真在文治四年著,主要对天台宗和真言宗的异同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书中指出大乘皆是诸佛秘藏实相印,佛因应机缘设教不同,或显或密,各有利益。天台宗强调 “真如随缘”,认为真如能变作诸法,诸法即真如;真言宗则主张 “性相历然”“理事平等”,不仅 “事事无碍”,更是 “理理无边”。在 “烦恼即菩提” 的义理上,天台宗虽也主张烦恼菩提 “全体相即”,但在真言宗学者杲宝看来,天台宗只是针对 “所见” 之相,对于 “能见” 之心则依然有真妄之别,而真言宗则是 “不动妄情”“即事而真”。 天台宗的修行方法多强调对治修行,通过转迷开悟来达到解脱,如 “以无贪治贪”;真言宗则更注重 “不動妄情”,任运自然,认为众生念念妄心,悉从缘生故即假也,缘生无性故即空也,此空有即不二故即中也,通过对当下一念妄心的体悟来证悟真理。 在判教方面,真言宗弘法大师空海的 “十住心” 判教中,将天台法华宗列为第八住心。而证真在书中对两宗的判教理论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探讨了各自判教体系的特点和依据。
猜你喜欢的书
康熙锦州府志
地方志。刘源溥等纂。清康熙十八年(1679)始修,二十二年 (1683) 成书,为纂修康熙《盛京通志》而作。有刘、孙等人序、跋,附图五幅。无刊本,《盛京通志》著录。康熙二十一年(1682)抄本。此志始由刘源溥邀请范勋纂修,范先修锦县、宁远(今兴城)、广宁(今北镇)三志,后由孙成在三志基础上,删繁就简,订讹补缺,裁定而成。是书共八志、十卷、四十六目。
引力
现代长篇小说。李广田著。初载《文艺复兴》1946年2月第1卷第6期,上海晨光公司1947年6月初版。小说中故事发生的背景是抗日战争爆发前夕。一个叫做兰华的青年女教师,不堪忍受亡国奴的屈辱生活,并为丈夫参加的如火如茶的抗日斗争生活所吸引,冒着生命危险,携带两岁幼子,从沦陷的济南逃出,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四川成都,但得到的却只是丈夫留下的一封书信,告诉她,他已到“一个更多希望与更多进步的地方”去了。面临生活的窘境,兰华没有绝望,她决心循着丈夫的足迹继续前行。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画面相当广阔:从梦想到现实,从过去到未来,从城市到农村,从沦陷区到国统区,从家庭到社会。作品中塑造的人物也多姿多彩,个性突出,除主人公兰华和丈夫雷孟坚外,还有不屈的民主斗士洪先生,国难当头却仍沉溺于儿女之情中的庄荷卿,老练圆滑的女校校长,认贼作父的米绍棠,苟且偷生的温子升,以及性格各异的女学生群。作品反映了被炮火震醒了的一代知识青年,寻找救国救民真理和人生归宿的艰难历程。他们各自起点不同,人生经历各异,但如百川归海,最终都汇入民族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的洪流之中。小说发表后,曾出现过不同形式的日文节译本。1952年日本岩波书店出版了由冈崎峻夫翻译的全译本,并连续再版达11次。
白话旧五代史
《旧五代史》。纪传体断代史书。“二十四史”之一。宋薛居正等撰。原名《五代史》,后世为与欧阳修《新五代史》相别,改今称。开宝六年(973)成书。一百五十卷。此为《旧五代史》白话文。
一切佛菩萨名集
一切佛菩萨名集,二十二卷。德云集,房山石经最全30987尊佛菩萨名号。
因明入正理论直疏
因明入正理论直疏,一卷,明明昱疏,大善序,相宗八要解第六。
成唯识宝生论
凡五卷。护法撰,唐代义净译。又称二十唯识顺释论、二十唯识颂释论、唯识导论。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为世亲所著二十唯识论之注释书。印度有关二十唯识论之注释书虽多,但传译于我国者仅有本书,其中义净对二十唯识之颂所作之翻译,多承袭玄奘所译之唯识二十论。窥基所撰唯识二十论述记二卷,其说与本书相通处亦不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