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道地经卷第二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W2q中华典藏网

  慈品第六W2q中华典藏网

  贾人行旷野  饥渴于厄道W2q中华典藏网

  导师救护之  将至水果处W2q中华典藏网

  以无为之道  消灭诸垢毒W2q中华典藏网

  积安得等心  稽首佛世尊W2q中华典藏网

  本船在巨海  向鱼摩竭口W2q中华典藏网

  其船入鱼腹  发慈以济之W2q中华典藏网

  向没之顷间  度人及珍宝W2q中华典藏网

  知无数百千  终始之苦乐W2q中华典藏网

  超越诸先圣  其德如太山W2q中华典藏网

  道智逾日光  奉愿稽首慧W2q中华典藏网

  修行道者当弃嗔恚常奉慈心。或有行者但口发愿令众生安。不晓何缘救济使安。虽有此言柔软安隐。不为慈心平等定故。修行道者莫为口慈。或修行者发意念慈。欲安一切众生之类。有此慈心亦为佳耳。非是道德具足之慈也。欲行大道莫兴此慈。于是颂曰。W2q中华典藏网

  设使学道士  心口言念慈W2q中华典藏网

  则自鲜安隐  亦获薄福祐W2q中华典藏网

  譬如师治箭  失堕火烧之W2q中华典藏网

  安能使其箭  成就而可用W2q中华典藏网

  修行道地建大弘慈当何行之。设修行者在于暑热。求处清凉然后安隐。在冰寒处求至温暖然乃安隐。如饥得食如渴得饮。如行远路疲极甚困。而得车乘然后安隐。如见住立而得安坐。如疲极者得卧安隐。如人裸形得衣弊盖。如身有垢沐浴澡洗。心大忻欢隐定寂然。若干种苦各得所便。身志踊跃得诸安故。执心不乱所可爱敬。亲亲恩爱父母兄弟。妻子亲属朋友知识。皆令安隐。一切众生诸苦恼者。亦复如我身得安隐。十方人民悉令度脱身心得安。欲使二亲宗族中外悉令安隐。次念凡人等加以慈普。及怨家无差特心。皆令得度如我身安。设使前念十方人民。中念怨家其心傥乱。初始之心不能顿等。怨家及友中间之人者。当作是观我所怀结憎于怨家。此心已过今已弃舍。更甚爱之念如父母及身妻子。亦如宗亲敬之。如是不复怀恨。察其本源五道生死。或作父母家室妻子兄弟朋友。但其久远不复识念。以是之故不当怀怨。于是颂曰。W2q中华典藏网

  当发行慈心  念怨如善友W2q中华典藏网

  展转在生死  悉曾为亲族W2q中华典藏网

  譬如树生华  转成果无异W2q中华典藏网

  父母妻子友  宗亲亦如是W2q中华典藏网

  修行道者心自念言。假使嗔恚向于他人。则为自侵也。如木出火还自烧身。若如芭蕉生实便枯。如骡怀驹还自危身。吾亦如是设怀嗔恚自侵犹然。有起嗔恚向他人者。傥用此罪堕于蛇虺或入恶道。谛观如是不当怀恶。若憎于人当发慈哀。于是颂曰。W2q中华典藏网

  其有从嗔恚  怨害向他人W2q中华典藏网

  后生堕蛇虺  或作残贼兽W2q中华典藏网

  譬如竹树劈  芭蕉骡怀妊W2q中华典藏网

  还害亦如是  故当发慈心W2q中华典藏网

  其修道者当行等慈。父母妻子兄弟朋友。及与怨家无远无近等无憎爱。及于十方无量世界。普以慈向未曾增减。有如此行乃应为慈。于是颂曰。W2q中华典藏网

  其行慈心者  等意无憎爱W2q中华典藏网

  不问于远近  乃应为大慈W2q中华典藏网

  等心行大哀  乃至三界人W2q中华典藏网

  行慈如是者  其德逾梵天W2q中华典藏网

  其修道者成具慈心。火所不烧刀刃不害。毒亦不行。众邪不得便。于是颂曰。W2q中华典藏网

  刀刃不能害  县官及大怨W2q中华典藏网

  邪鬼诸罗刹  蛇虺雷霹雳W2q中华典藏网

  师子并象虎  及余诸害兽W2q中华典藏网

  一切不敢近  无能中伤者W2q中华典藏网

  修道习慈行当如是。夜寐安隐寤已欢然。天人宿护未曾恶梦。颜色和悦衣食不乏。生于梵天所在之处。常端正好眼目白黑分明。身体柔软少于疾病。而得长寿诸天恭敬。所趣得道佛所称叹。消于尘劳逮不退转。以获安隐至无余界。而得寂度皆由慈心。于是颂曰。W2q中华典藏网

  其有行慈者  端正衣食丰W2q中华典藏网

  众人皆宗仰  长寿明如日W2q中华典藏网

  卧觉行止安  神天悉拥护W2q中华典藏网

  生梵诸天敬  世尊所称叹W2q中华典藏网

  是故修道当行慈心。于是颂曰。W2q中华典藏网

  其行慈心向一切  除诸嗔害是谓慈W2q中华典藏网

  今吾已现众德本  观察佛经而抄说W2q中华典藏网

    修行道地经除恐怖品第七W2q中华典藏网

  诸所当觉了  分别悉解之W2q中华典藏网

  睹诸过去佛  明达为若斯W2q中华典藏网

  用正等觉故  是故号为佛W2q中华典藏网

  明智及天龙  莫不归命奉W2q中华典藏网

  教化诸部界  除去众瑕秽W2q中华典藏网

  化恶窈冥者  令心获光明W2q中华典藏网

  得安脱诸苦  除去众恐怖W2q中华典藏网

  愿稽首彼佛  归命于最胜W2q中华典藏网

  佛降于不调  象吼如雷震W2q中华典藏网

  秉志声普闻  悉出永蒙度W2q中华典藏网

  愚痴而自恣  奔走如暴雨W2q中华典藏网

  象名为檀钵  以制伏贡高W2q中华典藏网

  及诸龙神王  怀毒眼出火W2q中华典藏网

  佛以善化救  其身常寂然W2q中华典藏网

  解脱而无碍  今吾愿稽首W2q中华典藏网

  归命寂然胜  世尊之足下W2q中华典藏网

  睹魔怀恚毒  变化普为火W2q中华典藏网

  戴山赍兵仗  持刀及矛戟W2q中华典藏网

  蛇虺擎大树  欲来危世尊W2q中华典藏网

  诸鬼神普至  不惧亦不懅W2q中华典藏网

  其毛如锥刀  周匝而围绕W2q中华典藏网

  计数甚众多  不以为恐畏W2q中华典藏网

  亦未曾惊疑  而无诸愚痴W2q中华典藏网

  已弃诸畏难  愿归命最胜W2q中华典藏网

  其行道者若在闲居及于屏处。傥怀恐怖衣毛为竖。当念如来功德之善。形像颜貌及法众僧。思其戒禁分别解空。知为六分十二因缘。奉行慈哀假使恐怖。若念此事无所复畏。于是颂曰。W2q中华典藏网

  或以恐怖而躄地  不能自正立于法W2q中华典藏网

  教令坚住持戒法  如风吹山不能动W2q中华典藏网

  譬如彼蜂采花味  吾抄诸经亦如是W2q中华典藏网

  其文甚少所安多  欲除恐怖故讲是W2q中华典藏网

    修行道地经分别相品第八W2q中华典藏网

  本失于宝珠  堕之于大海W2q中华典藏网

  即时执取器  耗海求珠宝W2q中华典藏网

  精进不以懈  执心而不移W2q中华典藏网

  海神见如此  即出珠还之W2q中华典藏网

  适兴此方便  休息意天王W2q中华典藏网

  超至大宝山  不以为懈惓W2q中华典藏网

  能究竟本无  稽首无所著W2q中华典藏网

  所愿而不转  归命礼最胜W2q中华典藏网

  如龙王蟠结  端坐亦如是W2q中华典藏网

  求道以精进  大力起得佛W2q中华典藏网

  独步于七日  能忍化女人W2q中华典藏网

  稽首彼至尊  信见而不转W2q中华典藏网

  其行道者心设自念。在于生死不可称计。习淫怒痴已来甚久。人命既短又复懈怠。安能一生除尽诸瑕乎。若有此念当作是观。譬如故舍初无居者。若干之岁冥不燃灯。执火而入冥即消索也。虽为久习尘垢众毒。以有智慧诸瑕则灭。所以者何。智慧力强愚痴劣故。于是颂曰。W2q中华典藏网

  欲求道义莫懈怠  以得法利离衰耗W2q中华典藏网

  承佛光明之智慧  除淫怒痴悉永尽W2q中华典藏网

  谁能奉斯顺道如是。唯有信者精进智慧。无谄有志尔乃顺行。何谓为信。见知万物皆归无常。所可受身悉为忧苦。三界悉空一切诸法计皆无我。解如此者是谓为信。于是颂曰。W2q中华典藏网

  其行修道者  计知世不安W2q中华典藏网

  万物尽非常  其受身皆苦W2q中华典藏网

  三界悉为空  一切法无我W2q中华典藏网

  所在能受行  是故谓有信W2q中华典藏网

  设有吾我想  则为颠倒人W2q中华典藏网

  能解了悉空  即当知是佛W2q中华典藏网

  获致甘露道  觉了如是者W2q中华典藏网

  无有能动摇  此乃谓为信W2q中华典藏网

  修行道者何谓精进。假使行者专精空无。心不舍离是谓精进。设野火烧稍来近座。并烧衣服上及首目。心当念言火烧我头。正使燋燃骨肉皮肌。令我身死终不舍行。所以者何。虽烧吾身为不足言。其内体中淫怒痴火。展转生死三恶道中。烧我身来无央数世。未得究竟至于道德。虽烧一身不足为救。但当力济淫怒痴火。已得灭度不复退还。已无有身则无内外诸火之患。此淫怒痴不可轻灭。譬如以糠欲消铜铁终不能也。执心坚强一切方便。乃可除尽淫怒痴病。于是颂曰。W2q中华典藏网

  其有专精于道德  当尔之时莫惜身W2q中华典藏网

  譬如有象洗其身  沐浴适净复卧土W2q中华典藏网

  假使急厄来及已  雷电霹雳不以惊W2q中华典藏网

  譬如萎华人不惜  捐弃尘劳当如是W2q中华典藏网

  修行道者何谓智慧。晓了寂定时知当观时。知察慧时知受法时。了知定意正受之时。亦知迟疾从定起时。分别己心所有善恶。譬如良医知腹中病也。当制其心莫令放恣。譬如健象坠向沟井。将养之者以御抑之不令堕落。修行道者制断外著亦当如是。知心因缘诸想所奉。譬如明者知食所便。又如宰人知君主意所嗜可否也。了知方便一切解脱进止所趣。犹如金师别金好丑。设行道者离于明智。不了道趣心怀恐惧。以是为非以非为是则不成慧。其行道者设得一禅至第二禅。则自畏惧谓为失禅不知转寂也。心自念言咄哉迷设本有善应而念反失心便移走也。在欢喜悦离于定意。则自限心而不得前。怀疑如此便为失禅。谓成不成谓不成为成。云何了知禅定之意。专心秉志入第一禅心在灭定。适作是行入第二禅。所以迷者久习俗事。未知正谛及诸漏尽。用不了谛志在所漏故也。求第二禅不能制心。则不具禅。是故行者当知此非也。设行者明不作是迷。则不失禅斯谓智慧。于是颂曰。W2q中华典藏网

  假使晓了身诸法  则知其意所归趣W2q中华典藏网

  方便制止心所趣  譬如铁钩调白象W2q中华典藏网

  其有明了解定意  分别寂观亦如是W2q中华典藏网

  常以智慧无犹豫  住于道德如法教W2q中华典藏网

  修行道者云何不邪。谓不谀谄其心质直。专精行道敦信守诚。设使在行而不为行。诸所尘劳不可之事。悉向法师说其瑕疹。譬如病者而有疾苦。悉当为医至诚说之。法师观察行者志意。应所乏短为其说法。于是颂曰。W2q中华典藏网

  行者怀质直  其心无谀谄W2q中华典藏网

  承受法师教  断诸尘劳垢W2q中华典藏网

  安隐善清净  专精勤修道W2q中华典藏网

  奉经如佛教  遵法犹战斗W2q中华典藏网

  假使行者情欲炽盛。为说人身不净之法。有三品教。一曰身骨如锁支拄相连。二曰适受法教便观头骨。三曰已了是观复察额上系心著头。假使嗔怒而炽多者。为说慈心慈有四品。一曰父母宗亲。二曰中间之人无大亲疏。三曰凡人众庶。四曰以得是行等施慈心。护于怨家仁心具足。则除九恼及与横嗔。分别此义。虽有亲厚则远离之。何谓九恼而横嗔者。一曰心自念言。此人本曾侵抂我。二曰此人后傥侵我。三曰今复欺我。四曰过去之时抂我亲友。五曰后傥复侵我亲友。六曰于今现复欺我亲友。七曰其人前时敬我怨家。八曰后傥复敬。九曰于今现复敬之。虽有是心悉当弃舍。何能令人不侵己身。但当自守不侵人耳。是我宿罪不善之报。致此恶果也。吾亲友本亦有罪故致此患也。及吾怨家素与彼人宿旧亲亲。又有福德令人敬耳。三品九恼不足怀恨。何谓横嗔未曾相见见便恚之。即当思惟此人未曾侵抂我身。今亦无过复且无失。何故怀恶视他人乎。其发恶心横加于人还自受罪。譬如向风扬尘还自坌身也。修行道者不能灭恚令不起者。此辈之人不入道品。如坏盛水不能致远也。能制恚者如水浇火则无所害。是应修行入于道律。以是之故虽遭苦恼。刀锯截身莫起嗔恚。如烧枯树无有恨心。况复嗔恚向精神者。于是颂曰。W2q中华典藏网

  等观于己身  凡人怨无异W2q中华典藏网

  弃捐诸九恼  立志不横嗔W2q中华典藏网

  制心不怀恨  如枯树无恚W2q中华典藏网

  修行道地者  如是无瑕秽W2q中华典藏网

  修行道者设多愚痴当观十二因缘分别了之。从生因缘而有老死。设不来生则无终始。于是颂曰。W2q中华典藏网

  不痴则无生  已除老死患W2q中华典藏网

  睹本无有始  何从致衰尽W2q中华典藏网

  原因六情兴  多乱故致痴W2q中华典藏网

  从痴有结网  转成愚冥痴W2q中华典藏网

  修行道者设多想念。则为解说出入数息。喘息已定意寂无求。于是颂曰。W2q中华典藏网

  数息求止及相随  睹正谛想心便止W2q中华典藏网

  本性净者奉如是  独坐多想不成行W2q中华典藏网

  修行道者设多憍慢为说此义。人有三慢。一曰言我不如某。二曰某与我等。三曰我胜于某。有念是者为怀自大。当作此计城外塳间。弃捐骨锁头身异处。无有血脉皮肉消烂。当往观此贫富贵贱。男女大小端正丑陋。枯骨正等有何殊别。本末终时肉衣皮裹血润筋束。衣服香花璎珞其身。譬如幻化巧风所合。因心意识周旋而行。至于城郭国邑聚落出入进止。作是观已无有憍慢。本无观者见于塳间。及一切人等而无异。于是颂曰。W2q中华典藏网

  其有豪富贵  乘驾出城游W2q中华典藏网

  及散弃塳间  计之等无异W2q中华典藏网

  闲居处树下  若有作是观W2q中华典藏网

  执心而行道  慢火不能烧W2q中华典藏网

  法师说经观察人情凡十九辈。以何了知。分别尘劳尔乃知之。何谓十九。一曰贪淫。二曰嗔恚。三曰愚痴。四曰淫怒。五曰淫痴。六曰痴恚。七曰淫怒愚痴。八曰口清意淫。九曰言柔心刚。十曰口慧心痴。十一者言美而怀三毒。十二者言粗心和。十三者恶口心刚。十四者言粗心痴。十五者口粗而怀三毒。十六者口痴心淫。十七者口痴怀怒。十八者心口俱痴。十九者口痴心怀三毒。于是颂曰。W2q中华典藏网

  其有淫怒痴  合此为三毒W2q中华典藏网

  两两而杂错  计便复有四W2q中华典藏网

  口柔复有四  口痴言痴四W2q中华典藏网

  世尊之所说  人情十九种W2q中华典藏网

  何而知人有贪淫相。文饰自喜调戏性急。志操匆匆性如猕猴。而多忘误。智诈浅薄无有远虑。举动所为不顾前后。造作不要多事恐怖。多言喜啼易诈易伏。安隐易解十耐勤苦。得小利入大用欢喜。忘失小小而甚忧戚。闻人称誉欢喜信之。伏匿之事。悉为道说。体温多污。皮薄身臭。毛发稀疏。多白多皱。不好长须白齿起行。喜净洁衣。好著文饰。庄严其身喜于薄衣。多学伎术无所不通。数行游观常喜含笑。绮饰奉戒性和敬长。见人先问巧黠妍雅。性不佷戾惭愧多慈。分别好丑取与交易。柔和多哀多所恩惠。于诸亲友放舍施与。所有多少不与人争所惠广大。观顾身形所作迟缓。了知世法悉能决断。若见好人敬而重之。觉事翻疾工于言语黠慧言和。多有朋友不能久亲。少于嗔恚尊敬长老。卧起行步而不安详。虽学于法爱欲财物。亲属朋友舍不坚固结友不久。闻色欲事即贪著之。说其恶露寻复厌之。易进易退。以是之故为贪淫相。于是颂曰。W2q中华典藏网

  卒暴轻举如猕猴  常欢喜笑又喜啼W2q中华典藏网

  得利大喜失甚忧  多于言语易降伏W2q中华典藏网

  志惑匆匆而惊恐  自喜易诈信人语W2q中华典藏网

  志性多忘无远虑  好按戒法而有慧W2q中华典藏网

  贪视于色志善施  绮顾其身敬朋友W2q中华典藏网

  舒缓体温为多污  喜信惭软而有勇W2q中华典藏网

  于法财色及亲友  不可便疏寻即悔W2q中华典藏网

  诸所造学即能得  虽疾知之速忘失W2q中华典藏网

  花饰庄严其衣服  所作不要而敬老W2q中华典藏网

  智者敬之有学志  通达能明而和解W2q中华典藏网

  常喜出城行游观  美于言语亦乐听W2q中华典藏网

  利口便辞能分别  所处卧坐不忍久W2q中华典藏网

  柔软性至诚  轻事不顾后W2q中华典藏网

  志卒不耐苦  朋友好惠施W2q中华典藏网

  憎长须喜短  自喜然而臭W2q中华典藏网

  巧黠多皱白  奉戒慧无碍W2q中华典藏网

  见人先问讯  衣薄面齿净W2q中华典藏网

  有慈易从事  起行不惜财W2q中华典藏网

  别知人行慈  易教不很戾W2q中华典藏网

  佛说性如是  为应贪淫相W2q中华典藏网

  当何以观嗔恚之相。解于深义不卒怼恨。若怒难解无有哀心。所言至诚恶口粗[麩-夫+黃]。普怀狐疑不寻信之。喜求他短多寤少寐。多有怨憎结友究竟。仇仇难和所受不忘。无有怨惊人怖不惧。多力反复不能下屈多忧难训。身体长大肥项大头广肩方额。好发勇猛性强难伏。所可听受迟钝难得。既受得之亦复难忘。若失法财所欲亲友。永无愁顾难进难退。以是知之为嗔恚相。于是颂曰。W2q中华典藏网

  志性刚强深解义  普疑于人求长短W2q中华典藏网

  少于睡眠难屈伏  性曚难学亦难忘W2q中华典藏网

  能忍勤苦叵触近  无所畏录不卒嗔W2q中华典藏网

  身口相应难谏晓  勇猛有力而刚强W2q中华典藏网

  少恐鲜友多怨憎  少安有反身广大W2q中华典藏网

  所可作为不追悔  弃法财反不顾念W2q中华典藏网

  一舍所亲不思之  未曾还变亦不伏W2q中华典藏网

  勤力精进修大事  佛说是辈为嗔相W2q中华典藏网

  云何察知愚痴之相。谓性柔软喜自称誉。无有慈哀破坏法桥。常而闭目面色憔悴。无有黠慧爱乐冥处。数自叹息懈惰无信。憎于善人常喜独行。寡见自大作事犹豫。不了吉凶不别善恶。若有急事。不能自理又不受谏不别善友及与怨家。作事反戾弊如虎狼。被服弊衣身体多垢。性不自喜须发蓬乱不自整顿。多忧嗜卧多食无节。人倩使之而不肯作。不倩不使而更自为。当畏不畏。不当畏者然反畏之。当忧反喜。当喜反忧。应哭而笑。应笑而哭。设有急事使之不行。适去呼还不肯反顾。常遭勤苦强忍尘劳。有所食啖不别五味。言语多笑喜忘重语。啮舌舐唇然而噤龂。行步卧起未曾安隐。举动作事无所畏难不知去就。佛说是辈为愚痴相。于是颂曰。W2q中华典藏网

  弱颜愚无慈  强额而自举W2q中华典藏网

  眼目不视眴  燋焠数叹息W2q中华典藏网

  独行然无信  嫉贤及懈息W2q中华典藏网

  常忧多狐疑  不别诸善恶W2q中华典藏网

  体面多尘垢  不知善恶语W2q中华典藏网

  作事多愦闹  不能自究竟W2q中华典藏网

  所倩使不肯  不使而反行W2q中华典藏网

  当畏而不畏  不畏而反畏W2q中华典藏网

  应喜而反忧  应忧而反喜W2q中华典藏网

  当哭而反笑  当笑而反哭W2q中华典藏网

  贪饮食无饱  不别反怨仇W2q中华典藏网

  志性喜佷戾  无慧遭苦恼W2q中华典藏网

  须发常蓬乱  无信喜居冥W2q中华典藏网

  不别知五味  多卧如虎狼W2q中华典藏网

  寡见而贡高  啮舌而舐唇W2q中华典藏网

  弄口而喜龂  所语而多笑W2q中华典藏网

  卧处而不安  诸急事难进W2q中华典藏网

  呼还而突前  性尔为痴相W2q中华典藏网

  何谓淫怒痴相。向所说淫怒痴是也。淫痴怒痴相亦如是。其与一切尘劳合者。是谓淫怒痴相。于是颂曰。W2q中华典藏网

  其处于尘劳  与淫怒俱合W2q中华典藏网

  当观淫怒相  是为痴无慧W2q中华典藏网

  一切前所说  贪欲诸垢秽W2q中华典藏网

  有淫怒愚行  则知不离痴W2q中华典藏网

  何谓口欲心欲者。语言柔软顺从不违。身所不欲不加于人。言念辄善安隐可意。譬如好树其华色鲜果实亦美。口欲心欲亦复如此。于是颂曰。W2q中华典藏网

  其语常柔和  顺从言可人W2q中华典藏网

  言行而相副  心身不伤人W2q中华典藏网

  譬如好花树  成实亦甘美W2q中华典藏网

  佛尊解说是  心口之淫相W2q中华典藏网

  何谓口欲心怒者。口言柔软而心怀毒。如种苦树其花色鲜成果甚苦。言柔怀毒亦复如是。于是颂曰。W2q中华典藏网

  其口言柔软  而心怀毒害W2q中华典藏网

  视人甚欢喜  相随而可亲W2q中华典藏网

  口言而柔顺  其心内含毒W2q中华典藏网

  如树华色鲜  其实苦若毒W2q中华典藏网

  云何知口欲心痴者。言语柔和其心冥冥。不能益人亦不欺损。譬如画瓶视表甚好里空且冥。口欲心痴亦犹如此。于是颂曰。W2q中华典藏网

  口言有柔和  而心怀冥痴W2q中华典藏网

  当知此辈人  口淫而心愚W2q中华典藏网

  观其口如慧  心中冥如漆W2q中华典藏网

  外好如画瓶  其内空且冥W2q中华典藏网

  何谓口欲而心怒痴。所言柔软念善鲜少。性不调顺或复念恶。有时不念善恶不别其性难知。譬如甜药杂以咸苦不可分别。其有口欲而心怒痴亦复如此。于是颂曰。W2q中华典藏网

  其有口言欲  心怀诸怒痴W2q中华典藏网

  譬如醍醐蜜  杂以辛苦咸W2q中华典藏网

  何谓口粗而心淫者。语言刚急中伤于人。众所憎恶不欲见之。无有敬者。譬如父母诃教子孙。虽口刚急而心犹爱。譬如疮医破洗人疮。当时大痛久久除愈心甚欢喜。其有口刚而心淫者亦复如是。于是颂曰。W2q中华典藏网

  有现口言急  而心怀淫欲W2q中华典藏网

  譬如夏日热  其光照冷水W2q中华典藏网

  何谓口刚而心怒者。口言粗[麩-夫+黃]。所可怀念。无有慈善不欲人利。譬如苦药复和以毒。设饮病人吐之不服。设饮消时则害人命。其口刚急而心怒者亦复如是。于是颂曰。W2q中华典藏网

  其口言急无亲敬  心念弊恶而怀毒W2q中华典藏网

  常喜侵枉于他人  当观此辈行杂毒W2q中华典藏网

  何谓口粗而心痴者。言常刚急恶加于人。举动所作心不自觉。不念人善亦不念恶。譬若有贼拔刀恐人而不能害。如是行者知为口急而心愚痴。于是颂曰。W2q中华典藏网

  口言刚急心不害  喜恐于人无所加W2q中华典藏网

  譬如拔刀无所施  口粗心痴亦如是W2q中华典藏网

  何谓口粗心怀三毒者。口言刚急或善于人。又复加恶乍念不善亦不能恶。譬如大吏捕得盗贼。其下小吏恐责其辞。又复有吏诱进问之。其次小吏鞭杖拷之。又复有吏不问善恶亦不拷责。是谓口粗而怀三毒者。于是颂曰。W2q中华典藏网

  口言而刚急  其心怀三毒W2q中华典藏网

  志性如是者  不善不为恶W2q中华典藏网

  行迹若斯者  名之中间人W2q中华典藏网

  勤苦及安隐  是事杂错俱W2q中华典藏网

  何谓口痴而心欲者。无所别知人与共语。都无所解不晓善恶。义所归趣心常自念。当何以益加于人也。至于趣事如所思念不失本要。譬如冥夜兴云降雨。其口痴心欲亦复如此。于是颂曰。W2q中华典藏网

  其有口痴而心淫  口所言说不了了W2q中华典藏网

  如龙兴云而不雷  口痴心淫亦如是W2q中华典藏网

  云何为口痴心刚。不能施善亦不加恶。常心念言以何方便中伤于人。设得便者辄危害人。譬如以灰覆于炭火。行人蹑上便烧其足。口痴心怒亦复如是。于是颂曰。W2q中华典藏网

  口痴而心刚  不柔无恶言W2q中华典藏网

  常怀恶加人  不念人善利W2q中华典藏网

  所言不了了  藏恶在于心W2q中华典藏网

  如灰覆炭火  设蹑烧人足W2q中华典藏网

  何谓口痴而心怀冥。不能以善加施于人。亦不加恶心亦不念。他人善恶无所增损。所以者何。无势力故。譬如火灭以灰覆之。若持枯草及燥牛屎。积著其上手触足蹈。无所能烧而不成熟。所以者何。无所堪任。口痴心冥亦复如是。于是颂曰。W2q中华典藏网

  其口有痴愚  而心怀闇冥W2q中华典藏网

  都不能念恶  亦不能念善W2q中华典藏网

  不能成办事  亦不不为能W2q中华典藏网

  如暴中炊煮  无所能成熟W2q中华典藏网

  何谓口痴心怀三毒。口无所犯不益于人。少所中伤昼夜思念。以何方便中伤于人。又复心念云何饶人。或心念言不损益人。譬如故瓶盛净不净。而盖其口不见其里发口则现。口痴心怀三毒亦复如此。于是颂曰。W2q中华典藏网

  作性喜反戾  口言不了除W2q中华典藏网

  而怀淫怒痴  盛满以臭秽W2q中华典藏网

  譬如大故瓶  受诸净不净W2q中华典藏网

  不能益于人  亦都无所损W2q中华典藏网

  其为法师以此十九事。观察人情而为说法。其淫相者云何解说。为讲法言习欲多者堕于地狱饿鬼之中。然后得出复作淫鸟。鹦鹉青雀及鸽鸳鸯。鹅鹜孔雀野人猕猴。设还作人多淫放逸轻举卒暴。仁当察此曼及人身。观知罪垢恶露不净莫习淫欲。于是颂曰。W2q中华典藏网

  其多习淫色  憍慢速目烧W2q中华典藏网

  在人若畜生  地狱饿鬼中W2q中华典藏网

  生彼还自害  尘劳火见烧W2q中华典藏网

  欲令解脱此  随行故说是W2q中华典藏网

  设多嗔者随其行迹。而为说法。犯众嗔恚堕于地狱饿鬼之道。从恶处出当作毒兽。鬼魅罗刹反足女鬼溷鬼之类。又作师子虎狼蛇虺。毒虫蚊虻蚑蜂百足之虫。设从此道还在世间。形貌丑陋人所不媚。常当短命而多疾病身体不完。以是之故殃罪分明。常奉慈心除其嗔恚。于是颂曰。W2q中华典藏网

  人多怀嗔恚  众共所憎恶W2q中华典藏网

  坐是堕恶道  多病不安隐W2q中华典藏网

  堕鬼及毒兽  既作人下贱W2q中华典藏网

  能行慈心者  即除嗔恚冥W2q中华典藏网

  设多愚痴为说此法。曚冥兴盛死堕地狱饿鬼之路。若在畜生则作痴兽。谓牛羊狐犬骡驴猪豚之属。设还人道性不决了少眼根弱。当多疾病六情不完。生于夷狄野人之中。从冥入冥。以是教之观十二缘除愚冥本。于是颂曰。W2q中华典藏网

  多习愚痴者  诸根不完具W2q中华典藏网

  生于牛羊中  然后堕地狱W2q中华典藏网

  假使修学人  愿度此恶道W2q中华典藏网

  欲得脱其冥  当观十二缘W2q中华典藏网

  设多淫怒当行二事。观其不净又奉慈心。若多淫痴为讲二事。空无及慈。设怒痴盛为说二事。导以慈心并了痴本。于是颂曰。W2q中华典藏网

  行慈观不净  攻治淫怒痴W2q中华典藏网

  教色诸愚者  十二缘不明W2q中华典藏网

  若人嗔恚盛  及痴甚除冥W2q中华典藏网

  当为讲慈心  十二因缘本W2q中华典藏网

  若有口淫而心欲者。为说无常空寂之义也。心怒口恚唯讲慈仁也。口痴心冥讲十二缘。其余四种众病备具。一者口淫心怀三毒。二者口怒淫恚痴具。三者口愚内怀三垢。四者有人淳怀三毒。其解法师当为此辈说法教化。令其寂然观因缘本。所以者何。是辈种类尘劳淳厚。积诸罪殃而自缠裹。虽为现法不见圣谛。唯当教之讽诵劝进。缘是之故专在诵务。尘劳转薄。虽不获道可得上天。于是颂曰。W2q中华典藏网

  其有行犯淫  而心嗔恚痴W2q中华典藏网

  当教讽诵经  及劝使为福W2q中华典藏网

  尘劳虽兴盛  缘是除罪盖W2q中华典藏网

  因斯之方便  然后得生天W2q中华典藏网

  譬如有人修治树园。地高下之丘墟平之。溉灌以时拔去荆棘。秽草芦苇邪生诸曲。横出不理皆落治之。弃著垣外令其顺好。树木无碍根生滋茂。皆悉护之令不折伤。以是之故。树木转大花实兴盛。其修行者受法师教。除淫怒痴欲想诸秽。以是之故。行遂长成至于得道。于是颂曰。W2q中华典藏网

  其树木曲戾  邪出不顺生W2q中华典藏网

  荆棘诸瑕秽  悉落治令政W2q中华典藏网

  以若干方便  修理乃得成W2q中华典藏网

  修行治法树  奉经亦如是W2q中华典藏网

  除诸淫怒痴  受师百千教W2q中华典藏网

  灭去诸瑕秽  如园师修树W2q中华典藏网

  法师说经察以四事。何谓为四。一曰博学而得至道。二曰怀来以道其于学问不能论义。三曰博学道德未得成就。四曰无知无道。复有四法。一曰初由法师从其启受知义解法。二曰虽解其义不能微妙。三曰分别浅法不能至深。四曰不知其义亦不晓了。如是学法所习唐苦。譬如两人俱不晓泅堕深水中。欲相免济反更溺死。如盲牵盲欲有所至。中道迷惑竟不能达。不知义者亦不晓慧。而欲说法欲有所救亦复如是。于是颂曰。W2q中华典藏网

  譬如人博学  众善无央数W2q中华典藏网

  已得度无极  若人越大海W2q中华典藏网

  若人净如谛  而无有智慧W2q中华典藏网

  但可取其要  不能获深义W2q中华典藏网

  若习入道者  随顺不违律W2q中华典藏网

  以能敬受教  如是有反复W2q中华典藏网

  譬如近尊者  必当获大利W2q中华典藏网

  其学修行道  所求义必进W2q中华典藏网

  但解进其义  而不能微妙W2q中华典藏网

  如人食空羹  而无有饭具W2q中华典藏网

  从师咨受义  不了妙如是W2q中华典藏网

  不能解大道  不至正真慧W2q中华典藏网

  设使不入道  不能分别说W2q中华典藏网

  则不解于慧  无义不了了W2q中华典藏网

  如盲欲御盲  不能致所趣W2q中华典藏网

  无义亦无慧  譬之亦其然W2q中华典藏网

  其修行者计有三品。一曰或身行道而心不随。二曰或心行道而身不从。三曰修道身心俱行也。何谓身行而心不随。假使行者结跏趺坐政直端心。譬如柱树未曾动摇。而现此相内心流逸。色声香味细滑之念。所更不更而普求之。其心放逸不得自在。譬如死尸捐在冢墓。虎狼禽兽飞鸟狗犬貉争食之。身定内乱亦犹其然。斯为修行道德地者身定心乱。于是颂曰。W2q中华典藏网

  结加趺端坐  不动如太山W2q中华典藏网

  其心内迷散  情犹象堕渊W2q中华典藏网

  如是修行者  身定而心乱W2q中华典藏网

  譬若树狂花  不成果而落W2q中华典藏网

  何谓修行道地者。有心在道而身不从。身不端坐成四意止。是时心定而身不安。于是颂曰。W2q中华典藏网

  假使心性自调和  住四意止无他相W2q中华典藏网

  是时则名四意止  虽身不定心不乱W2q中华典藏网

  修行道地。何谓身心而俱定者。身坐端正心不放逸。内根皆寂亦不走外随诸因缘也。当尔之时身心端定都不可动。以此知之身心等定。于是颂曰。W2q中华典藏网

  其身心俱定  内外不放逸W2q中华典藏网

  寂然加趺坐  如柱定难倾W2q中华典藏网

  见于生死谛  如水漂岸树W2q中华典藏网

  身心而相应  疾成道得果W2q中华典藏网

  修行道地。专精于道而不动转。如是寂灭速至泥洹。于是颂曰。W2q中华典藏网

  讲说若干之要义  如乳石蜜和食之W2q中华典藏网

  其无谀谄能承法  则以佛教自调顺W2q中华典藏网

    修行道地经卷第二W2q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