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传
作者:星云章节列表
升序↑- 十版缘起
- 初版自序
- 第一章 序 说
- 第二章 佛陀住世时的印度社会
- 第三章 佛陀住世时的印度思想界
- 第四章 佛陀的家谱
- 第五章 净饭大王与摩耶夫人
- 第六章 蓝毘尼园中太子降诞
- 第七章 相者的预言
- 第八章 太子少年时的教育
- 第九章 美丽的耶输陀罗妃
- 第十章 太子出城去郊游
- 第十一章 最大的诱惑
- 第十二章 太子立志去出家
- 第十三章 车匿和犍陟
- 第十四章 苦行林中劝谏仙人
- 第十五章 都城中的悲哀
- 第十六章 王师追至苦行林
- 第十七章 频婆娑罗王俗利劝诱
- 第十八章 访问阿罗蓝仙人
- 第十九章 伽耶山太子修行
- 第二十章 降伏魔军与魔女
- 第廿一章 成就无上正觉的佛陀
- 第廿二章 初转法轮教团成立
- 第廿三章 最初的居士和信女
- 第廿四章 三迦叶弃邪归正
- 第廿五章 频婆娑罗王的皈依
- 第廿六章 在竹林精舍的教化
- 第廿七章 祇园精舍的建立
- 第廿八章 波斯匿王的皈依
- 第廿九章 归城施法语
- 第三十章 诸王子出家得度
- 第卅一章 净饭大王的逝世
- 第卅二章 最初的比丘尼
- 第卅三章 制戒的因缘
- 第卅四章 僧团中的争执与安乐
- 第卅五章 毘舍佉大心布施
- 第卅六章 迦留陀夷其人其事
- 第卅七章 玉耶女的悔改
- 第卅八章 善生长者归佛化
- 第卅九章 摩登伽女出家证圣果
- 第四十章 最初的迫害
- 第四十一章 提婆达多叛逆遭报
- 第四十二章 阿阇世王忏悔得救
- 第四十三章 迦毘罗城的悲运
- 第四十四章 特别的教化
- 第四十五章 十大比丘弟子
- 第四十六章 从越祇国到毗舍离国
- 第四十七章 最后的弟子及遗教
- 第四十八章 涅槃
猜你喜欢的书
革象新书
亦名《原本革象新书》。中国宋末元初自然科学著作。赵友钦著。明王袆删节该书为2卷本,称《重修革象新书》。现在上述2种版本俱存。赵友钦(1279—1368),元代民间科学家。又名钦、字敬夫,自号缘督,人称缘督先生或缘督子。饶州德兴人,宋代宗室。南宋末年,隐居为道士,奔走他乡,道号缘督真人。曾定居龙游鸡鸣山,并筑观象台于山上,观察天象。时常外出游学,深入自然,接触实际,对天文经纬地理术数等,均有研究,并颇有建树。重修本为明王祎删定。二卷。两本各有所长。从科学史角度看,以原书五卷本为善。是书为天文学和光学的重要著作。其中,关于观测恒星赤经差和去极度的新方法,与近代子午观测原理相一致;在“小罅光景”一节中所描述的小孔成像实验,是古代世界最大型的光学实验
元城语录解
《元城语录》三卷,宋马永卿编。永卿字大年,扬州人,流寓铅山。据《广信府志》,知其尝登大观三年进士。据所作《懒真子》,知尝官江都丞、浙川令、夏县令。又称尝官关中,则不知何官矣。徽宗初,刘安世与苏轼同北归,大观中寄居永城。永卿方为主簿,受学於安世,因撰集其语为此书。安世之学出於司马光,故多有光之遗说。惟光有《疑孟》,而安世则笃信之,亦足见君子之交不为苟同矣。其中艺祖制薰笼一事,周必大《玉堂杂记》谓其以元丰后之官制加之艺祖之时,失於附会,然安世非妄语者,或记忆偶未确耳。李心传《道命录》又论其记程子谏折柳事为虚,谓程子除说书在三月,四月二日方再具辞免,四月上旬非发生之时云云,然四月上旬与三月相去几何,执此以断必无方春万物发生不可戕折之语,则强辨非正理矣。安世风裁岳岳,气节震动天下,朱子作《名臣言行录》,於王安石、吕惠卿皆有所节取,乃独不录安世。董复亨《繁露园集》有是书序曰,朱文公《名臣言行录》不载先生,殊不可解。及阅《宋史》,然后知文公所以不录先生者大都有三。盖先生尝上疏论程正叔,且与苏文忠交好,又好谈禅。文公左袒正叔,不与文忠,至禅则又心薄力拒者,以故不录。其说不为无因,是亦识微之论。然《道命录》备载孔平仲诸人弹论程子疏议,以示讥贬,独不载安世之疏,不过於孔平仲条下附论其不知伊川而已,盖亦知安世之人品世所共信,不可动摇,未敢丑诋之也。近时有安邱刘源渌者,作《冷语》三卷,掇拾伊、洛之糟粕,乃以卫道为名,肆言排击,指安世为邪人,谓其罪甚於章惇、邢恕,岂非但执朋党之见,绝无是非之心者欤。要之,安世心事如青天白日,非源渌一人所能障蔽众目也。《行录》一卷,明崔铣所续编,大名兵备副使於文熙又补缀其文。旧本附语录之末,今亦并存之,庶读者知安世之行,益足证安世之言焉。至语录之中,时有似涉於禅者,此在程门高弟游、杨、吕、谢之徒,朱子亦讥其有此弊。是不必独为安世责,亦不必更为安世讳矣。
黄帝阴符经集解
三卷。宋袁淑真撰。原书题“朝散郎行潭州长沙县主簿袁淑真解”。《黄帝阴符经集解》,简称《阴符经集解》,又称《阴符经疏》。唐代有两种《阴符经》注本为历代承传。即唐李筌三百字本和张果四百余字本。袁淑真取李筌三百字本,分为三章,其体例有注有疏。注文着重阐述“机”字,认为圣人须体察天道运行、阴阳变化之机,使自己行为与之符合,就会有利于治国安民之法,固躬养生之术。引文多用太公等家言与骊山老母百言演道、百言演法、百言演术之说。卷末“自然之道静”以后有经文五十八字,与他本不同,而这五十八字也未加疏释。后世史书对《阴符经集解》都有著录。此书流传至元代,形成两种版本,一称《阴符经疏》三卷,一称《阴符经集解》。明《道藏》本注疏合一。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录入道家类存目。《道藏》中另有《阴符经疏》三卷,题李筌疏,除序文以外,内容与此本基本相同,近代学者疑其为袁氏之作而误题李筌。因二者版本略有出入,可与之相互校阅。现存明《道藏》本,标名 《黄帝阴符经集解》。
龙飞录
周必大撰,《龙飞录》又称《壬午龙飞录》,乃周必大所第二部日记,内容紧接《亲征录》。“龙飞”,取意《易·乾卦》“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喻帝王即位。起绍兴午岁(1162)孝宗即位,所记主要为孝宗即位初期朝政政务,但凡军事动态、边疆军情、朝野铁闻、典章制度等都有涉及,是研究这一时期政治历史的重要资料。
明佛法根本碑
密教著述。唐智慧轮撰。一卷。今本与《示教指归》合为一卷(上、下篇)。其中主张佛之根本为毗卢遮那,法之根本为真言陀罗尼,并讲趣入密教之道,宣扬和判释密教为佛法根本的思想。见载于日本《大正藏》。
分别善恶报应经
一卷,赵宋法天译。中阿含鹦鹉经之别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