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广五蕴论

作者:安慧
大乘广五蕴论

在大正藏中,《大乘五蕴论》有两种,一种是世亲论师造的《大乘五蕴论》,另一种是安慧菩萨造的《大乘广五蕴论》。广五蕴论是世亲大乘五蕴论的注释本,大唐中天竺沙门地婆诃罗译。《大乘五蕴论》在大正藏中占两页的位置,全文三千余字。而广五蕴论全文七千字。广论和五蕴论两者内容大同小异,而广论较五蕴论详尽的多。

猜你喜欢的书

曹月川集

曹月川集

一卷。明曹端(1376—1434)撰。曹端,字正夫,学者称月川先生,渑池(今属河南)人。做过霍州学正。学宗朱熹。提出 “理驭气”说,主张“事事都于心上做工夫”。从维护儒学正统出发,反对佛、老,认为“佛氏以空为性,非天命之性;老氏以虚为道,非率性之道。”(《明史》本传)。著有《太极图说述解》、《四书详说》、《儒宗统谱》等。明初理学,以曹端与薛瑄为最醇。《薛瑄诗文集》、《读书录》等传于世。而曹端之遗书散佚几尽,其集亦不复存。此本为清仪封(今河南兰考)张伯行裒辑而成。首以夜行烛,次为家规辑略,再次为语录、录粹、序篇、诗。其中,序为七篇,诗为十五首。夜行烛、家规二序不冠本书,而别载于后诗之中,间以太极图赞一篇,皆非体例。盖编次者之误。末附诸儒评语及张信民所纂年谱。曹端诗皆击壤派,却殊不入格。文亦质直朴素,不以章句为工。然其人品既已醇正,学问又复笃实。直抒所见,皆根理要,不可仅以音律绳之。况且是集属残编断帙,更不应求之过严。是集收入《四库全书》。另有《曹月川先生文集》 (二卷) 收入 《续中州名贤文表》。

藤氏医谈

藤氏医谈

医话著作。2卷。日本近藤明(隆昌)撰于享和二年(1802年)。上卷述温病、疫病等凡10论,下卷述杂说、伤寒等凡6论。在辨温病、时疫方面颇有见地。书中论证疫乃厉气为病,对疫、温、伤寒3种病证之异予以鉴别,并辨正吴又可对于“冬伤寒、春病温,亦即疫病”说之误。各论间有若干附方。现有日本1802年浪华书铺刻本,及其他多种刻本,后收入《皇汉医学丛书》。

虚损启微

虚损启微

清·洪缉庵撰。缉庵字洪炜,又字霞城,浙江余姚人。书成于乾隆辛巳,其上卷,首述经义, 阐明调摄之义,保持固有元神,庶几可免致虚成损,得尽其天年。次论证,既不能遵行古人摄生 调神诸法,或以酒为浆,或以妄为常,或醉饱入房,或饮食过度,或喜怒失常,或七情内伤,皆能 致虚。阴虚者,其病则为发热烦躁,头红面赤,唇干舌燥,吐血衄血;阳虚者,其病则为怯寒憔悴, 气短神疲,头晕目眩,呕恶食少,腹痛飧泄,二便不禁等。至若咳嗽吐痰,遗精盗汗,气喘声喑,筋 骨疼痛,心神恍惚,肌肉渐削,妇人月闭等症。治法之要,阴虚补阴,阳虚补阳。或咳嗽,或失血, 或骨蒸,或遗精,或妇人月闭,各列现证,按证施治。及诸虚见证,分别阴阳寒热虚实治法。次论 虚损劳瘵,次论虚损传变,论五劳七伤六极,辨虚火,论脉,论爪,论嚏,辨虚损危候,辨似损非 损。其下卷,列方七十二道,鉴别各方,专治证候,及加减各法。辨证详明,用药准确,断非他书 所能及,实为虚劳类中最要之书也。

曲海总目提要

曲海总目提要

董康编著。四十六卷,著录元、明、清戏曲六百八十五种(号称六百九十种),系董康汇集无名氏《传奇汇考》及《乐府考略》,又取黄文旸《曲海目》互勘,加以编订而成。该书署为董康、王国维、吴梅、陈乃乾和孟森五位名家共同校订,可谓名家荟萃。其中董康负责第1、6、11、16、21、26、31、36、41、46卷;王国维负责第2、7、12、17、22、27、32、37卷;吴梅负责第3、8、13、18、28、33、38、43卷;陈乃乾负责第4、9、14、19、23、24、29、34、39、44卷;孟森负责第5、10、15、20、25、30、35、40、42、45卷。这部由王国维、吴梅等共同校订的《曲海总目提要》,已经成为戏曲研究者案头必备的工具书,并多次再版,然而他们参与整理的过程则几乎不见记录。甚至在王国维、吴梅等人去世后,此书也并未归人其著述名录。

只麈谈

只麈谈

《只麈谈》卷上及《续只麈谈》卷上内容是证经考史与诗话文评之类,包括写人情、述物理、叙风土之类,有重要的文献史料价值,从中亦一窥作者的世界观和文学观。《只麈谈》卷下及《续只麈谈》卷下共计小说42则,内容相对集中。或出于胡承谱自身性格特点及人生经历,他对忠臣、能臣、清官、廉吏十分欣赏,对刚烈不阿、有胆有识的奇士,颇有惺惺相惜之感。有用绝大部分篇目为这些人著书立传,成为小说写得出色的一大部类。由于他所写大部分为真人真事,其史料价值也是非常珍贵的,可以说,胡承谱是从一个特有的侧面,反映了明末至清中叶官僚知识分子阶层的思想生活风貌。

元史纪事本末

元史纪事本末

断代纪事本末体史书。明陈邦瞻撰,共27卷,约10万字,其中《律令之定》一篇为臧懋循补撰。作者撰成《宋史纪事本末》之后,经徐申倡仪,又据《元史》和商辂等《通鉴纲目续编》,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撰成此书6卷,立27目。并有徐、陈二人之序及《凡例》。臧懋循补撰《律令之定》1篇。张溥有论正,并改目为卷,是为27卷。叙述简明扼要,对于元代政治、经济上的一些重要事件,特别是与明代有关联的问题(如科举、文武官级等),书中都有较详细的记载。它还全文收入欧阳玄的《至正河防记》。这是我国水利史上一篇很重要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