莹山清规
作者:莹山绍瑾猜你喜欢的书
梁州记
甘肃地方志。后凉段龟龙撰,清张澍(1781—1847)辑。原十卷,一说八卷。段氏原书久佚,张氏于《太平御览》、 《初学记》、 《北堂书抄》、 《艺文类聚》诸书辑得二十余事,加以考证纠误,集成是书。记述今甘肃河西走廊历史、地理、民族及吕光事迹。
集韵
韵书名。宋丁度、李淑等奉敕编撰。十卷。二百零六韵。体例仿《广韵》,但韵目名称和次第稍有变动。参考当时读音更订反切。收字五万三千五百的二十五(包括古体、或体、俗体等不同字体)。是收字最多的一部韵书。完稿于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后司马光续编,英宗治平四年(1067)成书。本书以《广韵》为底本修订成,韵目分部与《广韵》同,仍为206部,韵目名称和部分韵目编排次序及韵目下面注的“同用”、“独用”的规定稍有不同,如覆元泰定本《广韵》吻韵下注“独用”, 《集韵》下注“与隐通”。还改变了《广韵》注释中反切与释义的先后次序,先音后义,文字义训以《说文解字》为依据
太乙元真保命长生经
托为太乙元真为诸仙说“道”。以积阳为神,积阴成形,阴阳两半,合成其身。修道者通过内视、存神、引气、诵咒等以阳化阴,至阳气独化,则可飞升无碍而保命长生。收入《道藏》第29册。
通鉴辑览明季编年
甲申、崇祯十七年(是年三月,流贼陷京师;五月,福王由崧称帝于南京,以明年为「弘光」元年)、我大清世祖章皇帝顺治元年春正月朔,李自成僭号于西安。臣等谨按:历代史家书法,义例攸殊;率于历朝代嬗时,意多偏私曲徇,进退失宜。如「续纲目」于元至正十五年后,即标「元」国号,大书「明年」。臣等学识凡猥,尝拟崇祯甲申即应仿沿前例;钦蒙我皇上折衷至义、昭示大公,面谕臣等以『祟祯十七年明统犹存,仍当大书纪岁;即福王称号,尚可比于宋代「建炎」之例。必俟芜湖被执,始书「明亡」。因以揭万世之闳纲,去百家之私议;辨统系而必存其实,垂法戒而永着为程』。睿制煌煌,为自古史臣发凡起例所未有;以视「春秋」谨严,后先一揆。臣等谨首登卷端,用彰盛美。自是以次编排,悉敬遵宸衷笔削,洵非管牖之见所能仰测高深于万一云。
元史纪事本末
断代纪事本末体史书。明陈邦瞻撰,共27卷,约10万字,其中《律令之定》一篇为臧懋循补撰。作者撰成《宋史纪事本末》之后,经徐申倡仪,又据《元史》和商辂等《通鉴纲目续编》,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撰成此书6卷,立27目。并有徐、陈二人之序及《凡例》。臧懋循补撰《律令之定》1篇。张溥有论正,并改目为卷,是为27卷。叙述简明扼要,对于元代政治、经济上的一些重要事件,特别是与明代有关联的问题(如科举、文武官级等),书中都有较详细的记载。它还全文收入欧阳玄的《至正河防记》。这是我国水利史上一篇很重要的资料。
百法明门论纂
百法明门论纂,一卷,明广益纂,德清手批,刘起相序,方远题后,程开裕后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