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升序↑- 四分律名义标释序
- 四分律名义标释总目
- 四分律名义标释卷第一
- 四分律名义标释卷第二
- 四分律名义标释卷第三
- 四分律名义标释卷第四
- 四分律名义标释卷第五
- 四分律名义标释卷第六
- 四分律名义标释卷第七
- 四分律名义标释卷第八
- 四分律名义标释卷第九
- 四分律名义标释卷第十
- 四分律名义标释卷第十一
- 四分律名义标释卷第十二
- 四分律名义标释卷第十三
- 四分律名义标释卷第十四
- 四分律名义标释卷第十五
- 四分律名义标释卷第十六
- 四分律名义标释卷第十七
- 四分律名义标释卷第十八
- 四分律名义标释卷第十九
- 四分律名义标释卷第二十
- 四分律名义标释卷第二十一
- 四分律名义标释卷第二十二
- 四分律名义标释卷第二十三
- 四分律名义标释卷第二十四
- 四分律名义标释卷第二十五
- 四分律名义标释卷第二十六
- 四分律名义标释卷第二十七
- 四分律名义标释卷第二十八
- 四分律名义标释卷第二十九
- 四分律名义标释卷第三十
- 四分律名义标释卷第三十一
- 四分律名义标释卷第三十二
- 四分律名义标释卷第三十三
- 四分律名义标释卷第三十四
- 四分律名义标释卷第三十五
- 四分律名义标释卷第三十六
- 四分律名义标释卷第三十七
- 四分律名义标释卷第三十八
- 四分律名义标释卷第三十九
- 四分律名义标释卷第四十
猜你喜欢的书
在人间
又译《人间》。自传体长篇小说。高尔基著。1914年至1915年间写成。最初发表于1915年1至12月各期《俄罗斯言论报》上。1916—1917年间首次在柏林出版单行本。中译本1950年上海开明书店出版,楼适夷译。1954、1956、1961年分别由中国青年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和1977年出过汝龙的译本。本书是高尔基自传体长篇小说3部曲的第2部。作者根据自己少年时代的亲身经历,在阴暗暴戾的社会背景上,塑造了一个来自社会底层的心地善良,满怀生活信心,探索生活出路的阿辽沙形象。描写了阿辽沙1879—1884年间的生活,表现了他的性格形成和发展的一个更高阶段。11岁的阿辽沙由于家境贫穷,不得不到社会上谋生。他先后在鞋店、圣像作坊当过学徒,也在绘图师家、轮船上做过杂工,备受欺凌,饱尝了人世间的痛苦。在轮船上当洗碗工时,阿辽沙结识了正直的厨师斯穆雷,在他的帮助下开始读书。与人民的密切交往以及书籍的启发和教育对阿辽沙的成长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不仅使他抵御了社会上各种不健康的影响,对未来充满信心,也培养了他反抗黑暗社会的精神。书中还描写了19世纪70年代俄国底层的社会生活,展示了人民的精神生活及其对真理的渴求。小说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发表后受到读者的好评。
三宝太监西洋记
《三宝太监西洋记》,全称《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 义》,别题《三宝开港西洋记》。长篇神魔小说。全书20 卷100回。作者罗懋登。小说依据明朝永乐年间太监郑 和率领船队远涉重洋、游历各国的史实编著。小说主要写郑和率船队拥数万将士前后7次出使 西洋。其间历时28年,通使30个国家,最远至非洲东 部。出使途中历尽艰险。尤其是各种妖魔鬼怪不断骚扰 船队。在张天师和金碧峰长老神力帮助之下,才得以荡 妖涤怪、化险为夷,终于胜利归返。小说描写了各地风 土人情,轶闻趣事。情节中过多的神魔情节的描写是作 者着意模仿《西游记》所致,这极大地损害了小说的历史 意义和现实意义。艺术上,构思奇巧,情节曲折。但其语 言冗赘,人物刻画也不甚鲜明。《三宝太监西洋记》主要版本有明万历本,咸丰文德 堂明刻写本。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再版该书。
笑堂和尚语录
禅宗语录典籍,主要收录了清代禅僧笑堂和尚的禅法思想与修行实践。笑堂和尚为清代禅宗高僧,主要活跃于浙江余杭地区,曾驻锡卧龙山广化禅寺并开堂说法,其禅法以“单拈最上”“接祖祢裕弓冶”为特色,注重机锋棒喝与生活禅修的结合。生平无考。书中包含笑堂和尚在浙江余杭卧龙山广化禅寺的开堂法语、与弟子的机锋问答、佛事仪轨及赞偈等,展现了其“单拈最上”“接祖祢裕弓冶”的禅风。例如,他常以棒喝、公案接引学人,强调“饥时食饱时欢,曲肱而枕乐考槃”的自然悟道境界。
诸经要钞
诸经要抄,一卷,首尾缺,二八一九。佛教著述。作者不详。一卷。敦煌遗书藏本。原卷无标题,现题系据内容所拟。本书罗列了善知识、恶知识、假佛、真佛、法身礼、假三宝、真三宝、假戒、真戒、不净说法、净说法、有诤法、有为法等类别,然后引证二十余种经文论述之。由于本书引用了译于唐开元年间(713—741)的《念诵结护法普通诸部》,而其文字又为《历代法宝记》所引用,故产生年代约为723—779年间。书内引用了《法句经》、《金刚三昧经》、《禅门经》的文字,且有不少禅宗色彩的词句,故研究者认为它与禅宗及《历代法宝记》的作者或有某种关系。本书中国历代大藏经未收,仅存于敦煌遗书中,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八识规矩浅说
八识规矩浅说,一卷,清行舟说并序,王庭序。
释迦如来成道记
凡二卷。唐代王勃撰。收于卍续藏第一三○册。系叙述释迦牟尼一代教化之事迹,及其入灭后教法之弘通等。明万历六年(1578),明得为作序,极言此书‘要而不略,该而不漏,玉润金精,星明日耀’。唐代道诚作成道记注,凡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