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
作者:佚名
又名《四分律藏》、《昙无德律》。印度小乘佛教上座部系统法藏部戒律。后秦佛陀耶舍与竺佛念共译,60卷。全律由四部分组成,故名。第一部分叙述比丘应遵守的戒律250条;第二部分叙述比丘尼应遵守的戒律348条及受戒、说戒两犍度。第三部分包括从“自恣犍度”到“法犍度”等十五种犍度。第四部分为房舍、杂两犍度及结集法、调部、毗尼增一。律中对比丘、比丘尼平日衣、食、住、行、修习、内部关系、对外关系、议事规则、僧团活动等各方面应遵守的戒律作详细说明,要求比丘、比丘尼在身、口、意三个方面都必须收摄身心,止恶生善,并对违犯戒律者应如何处理也作了明确规定。律中还保存许多佛教史实、印度社会状况史料,是研究古印度社会、佛教史及佛教教团生活的重要资料。亦为唐代律宗依据的基本经典,因此也是研究中国佛教的重要资料。为历代大藏经所收。影响较大的注疏有:唐法砺《四分律疏》十卷、唐道宣《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三卷(或六卷、十二卷)、《四分律含注戒本疏》四卷、唐怀素《四分律开宗记》十卷等。
章节列表
升序↑- 四分律序
- 四分律卷第一(初分之一)
- 四分律卷第二(初分之二)
- 四分律卷第三(初分之三)
- 四分律卷第四(初分之四)
- 四分律卷第五(初分之五)
- 四分律卷第六(初分之六)
- 四分律卷第七(初分之七)
- 四分律卷第八(初分之八)
- 四分律卷第九(初分之九)
- 四分律卷第十(初分之十)
- 四分律卷第十一(初分之十一)
- 四分律卷第十二(初分之十二)
- 四分律卷第十三(初分之十三)
- 四分律卷第十四(初分之十四)
- 四分律卷第十五(初分之十五)
- 四分律卷第十六
- 四分律卷第十七(初分之十七)
- 四分律卷第十八(初分之十八)
- 四分律卷第十九(初分之十九)
- 四分律卷第二十(初分之二十)
- 四分律卷第二十一(初分之二十一)
- 四分律卷第二十二(二分之一明尼戒法)
- 四分律卷第二十三(二分之二明尼戒法)
- 四分律卷第二十四(二分之三明尼戒法)
- 四分律卷第二十五(二分之四明尼戒法)
- 四分律卷第二十六(二分之五明尼戒法)
- 四分律卷第二十七(二分之六明尼戒法)
- 四分律卷第二十八(二分之七明尼戒法)
- 四分律卷第二十九(二分之八明尼戒法)
- 四分律卷第三十(二分之九明尼戒法)
- 四分律卷第三十一(二分之十)
- 四分律卷第三十二(二分之十一)
- 四分律卷第三十三(二分之十二)
- 四分律卷第三十四(二分之十三)
- 四分律卷第三十五(二分之十四)
- 四分律卷第三十六(二分之十五)
- 四分律卷第三十七(二分之十六)
- 四分律卷第三十八(三分之二)
- 四分律卷第三十九(三分之三)
- 四分律卷第四十(三分之四)
- 四分律卷第四十一(三分之五)
- 四分律卷第四十二(三分之六)
- 四分律卷第四十三(三分之七)
- 四分律卷第四十四(三分之八)
- 四分律卷第四十五(三分之九)
- 四分律卷第四十六(三分之十)
- 四分律卷第四十七(三分之十一)
- 四分律卷第四十八(三分之十二)
- 四分律卷第四十九(三分之十三)
- 四分律卷第五十(第四分之一)
- 四分律卷第五十一(第四分之二)
- 四分律卷第五十二(第四分之三)
- 四分律卷第五十三(第四分之四)
- 四分律卷第五十四(第四分之五)
- 四分律卷第五十五(第四分之六)
- 四分律卷第五十六(第四分之七)
- 四分律卷第五十七(第四分之八)
- 四分律卷第五十八(第四分之九)
- 四分律卷第五十九(第四分之十)
- 四分律卷第六十(第四分之十一)
猜你喜欢的书
写作与生活
对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来说,写作与生活是她眼中的奇迹——日常生活——的一体两面。 《写作与生活》是李斯佩克朵的随笔选集,反思并探讨了写作的行为与体验。读者既可能从中理解李斯佩克朵作品背后的深沉动机,也能找到她对写作——并对经由写作来强化自身生命——的鼓励。毕竟,写作与生活不仅点亮了李斯佩克朵的文学创造和生存状态,更能够同时点亮读者自己的生命。 这本书中所选取的文章都是围绕着这两个主题展开的,每一节的篇幅不长,内容和思想变化多端,语句简洁又神秘,字里行间透出作者依靠直觉写作的特点。对于初次阅读李斯佩克朵的人来说,这本书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李斯佩克朵的文学世界,让我们了解她的真实、探索她写作的奥秘。
推求师意
医论。明戴思恭 (1324—1405)撰,汪机编。二卷。思恭有 《秘传证治要诀》 已著录。本书所论均本于其师朱震亨之意,予以推求阐发,发其未竟之意,故名。成书于正统八年 (1443)。卷上有论述消渴、喉痛、疝、肠痈等二十七种病证,卷下有论述大风、痛风、内伤、小儿脉、安胎、恶阻等三十一种病证。包括内、外、喉、妇、儿科之病证。对各类病证的病因、病机、治法的论述,均本于朱氏之意,参以己见,予以发挥。对朱氏临证以“阳有余阴不足”立论,而重在养阴的学术观点,分析透彻。对后来汪机的 “营卫论”有一定影响。本书世无传本,嘉靖中汪氏于歙县得其本而抄录,予以编次,并提书名。由其门人陈桷校刊。有嘉靖十三年 (1534) 陈桷刊 《汪石山医书七种》本。
徽钦北徙录
《徽钦北徙录》原名《南烬馀闻》,惟原序中有云:“余亦有感而作书曰《南烬馀闻》,此盖二帝北徙实录。”为切于书的内容起见,故改今名。他本亦有作《南渡录》的,内分《南烬馀闻》、《窃愤录》、《窃愤续录》三种;然《窃愤录》与《窃愤续录》,本书中亦包括在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杂史类中有《南渡录》、《窃愤录》二书,据其所述,亦与本书完全相同。盖原书不一其名,且题名晦涩,在当时或嫌忌讳,在今日大可不必,故亦以改题今名较为统一明晰。
钦定执中成宪 [四库本]
八卷。清爱新觉罗·胤祯敕撰。是书于雍正六年(1728)始撰,雍正十三年(1735)书成奏进,宣付武英殿校刊,乾隆三年(1738)完成,御制序文颁行。前四卷录尧以来至明孝宗之嘉言善政,后四卷为唐虞至明诸臣之论说,皆关于治国之道者。如有奥旨未显或疑义未明者,皆折衷之,以阐发其理蕴或评判其是非。该书有《四库全书》本。
集诸学颂
集诸学颂,一卷。亲教师寂静菩萨造,民国赴藏学法僧超一译。大藏经补编,第10册。
大佛顶广聚陀罗尼经
大佛顶广聚陀罗尼经,五卷,缺卷三,唐代失译,卷一二尾题大佛顶无畏佛顶经,卷四五尾题大佛顶无畏宝广聚经,九四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