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
作者:佚名
又名《四分律藏》、《昙无德律》。印度小乘佛教上座部系统法藏部戒律。后秦佛陀耶舍与竺佛念共译,60卷。全律由四部分组成,故名。第一部分叙述比丘应遵守的戒律250条;第二部分叙述比丘尼应遵守的戒律348条及受戒、说戒两犍度。第三部分包括从“自恣犍度”到“法犍度”等十五种犍度。第四部分为房舍、杂两犍度及结集法、调部、毗尼增一。律中对比丘、比丘尼平日衣、食、住、行、修习、内部关系、对外关系、议事规则、僧团活动等各方面应遵守的戒律作详细说明,要求比丘、比丘尼在身、口、意三个方面都必须收摄身心,止恶生善,并对违犯戒律者应如何处理也作了明确规定。律中还保存许多佛教史实、印度社会状况史料,是研究古印度社会、佛教史及佛教教团生活的重要资料。亦为唐代律宗依据的基本经典,因此也是研究中国佛教的重要资料。为历代大藏经所收。影响较大的注疏有:唐法砺《四分律疏》十卷、唐道宣《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三卷(或六卷、十二卷)、《四分律含注戒本疏》四卷、唐怀素《四分律开宗记》十卷等。
章节列表
升序↑- 四分律序
- 四分律卷第一(初分之一)
- 四分律卷第二(初分之二)
- 四分律卷第三(初分之三)
- 四分律卷第四(初分之四)
- 四分律卷第五(初分之五)
- 四分律卷第六(初分之六)
- 四分律卷第七(初分之七)
- 四分律卷第八(初分之八)
- 四分律卷第九(初分之九)
- 四分律卷第十(初分之十)
- 四分律卷第十一(初分之十一)
- 四分律卷第十二(初分之十二)
- 四分律卷第十三(初分之十三)
- 四分律卷第十四(初分之十四)
- 四分律卷第十五(初分之十五)
- 四分律卷第十六
- 四分律卷第十七(初分之十七)
- 四分律卷第十八(初分之十八)
- 四分律卷第十九(初分之十九)
- 四分律卷第二十(初分之二十)
- 四分律卷第二十一(初分之二十一)
- 四分律卷第二十二(二分之一明尼戒法)
- 四分律卷第二十三(二分之二明尼戒法)
- 四分律卷第二十四(二分之三明尼戒法)
- 四分律卷第二十五(二分之四明尼戒法)
- 四分律卷第二十六(二分之五明尼戒法)
- 四分律卷第二十七(二分之六明尼戒法)
- 四分律卷第二十八(二分之七明尼戒法)
- 四分律卷第二十九(二分之八明尼戒法)
- 四分律卷第三十(二分之九明尼戒法)
- 四分律卷第三十一(二分之十)
- 四分律卷第三十二(二分之十一)
- 四分律卷第三十三(二分之十二)
- 四分律卷第三十四(二分之十三)
- 四分律卷第三十五(二分之十四)
- 四分律卷第三十六(二分之十五)
- 四分律卷第三十七(二分之十六)
- 四分律卷第三十八(三分之二)
- 四分律卷第三十九(三分之三)
- 四分律卷第四十(三分之四)
- 四分律卷第四十一(三分之五)
- 四分律卷第四十二(三分之六)
- 四分律卷第四十三(三分之七)
- 四分律卷第四十四(三分之八)
- 四分律卷第四十五(三分之九)
- 四分律卷第四十六(三分之十)
- 四分律卷第四十七(三分之十一)
- 四分律卷第四十八(三分之十二)
- 四分律卷第四十九(三分之十三)
- 四分律卷第五十(第四分之一)
- 四分律卷第五十一(第四分之二)
- 四分律卷第五十二(第四分之三)
- 四分律卷第五十三(第四分之四)
- 四分律卷第五十四(第四分之五)
- 四分律卷第五十五(第四分之六)
- 四分律卷第五十六(第四分之七)
- 四分律卷第五十七(第四分之八)
- 四分律卷第五十八(第四分之九)
- 四分律卷第五十九(第四分之十)
- 四分律卷第六十(第四分之十一)
猜你喜欢的书
天花板上的足迹
降灵会开始前,在斯凯尔顿海岛尽头一栋有闹鬼传闻的古屋里,患有怪病、不能离开房子的女主人琳达暴毙……现场房门紧锁,一串脚印清晰地印在墙面和天花板上……暴雨袭来,船舶被人破坏,各怀鬼胎的众人困在了孤岛之上……相貌英俊、皮肤殷蓝的阿诺德,神秘失踪的海盗宝藏狂热爱好者佛洛伊德,美丽动人却忧心忡忡的维瑞尔小姐,形迹可疑的前黑帮头目兰博,神秘的发明家埃拉·布鲁克,心机深沉、别有图谋的灵媒拉波特夫人,看似与案件毫无关系的盖尔医生和瓦托斯上校……凶手到底是谁?伟大的魔术师马里尼再次挑战不可能犯罪!
陕西四镇图说
《陕西四镇图说》是明代(1368–1644 年)的边防要籍,详述了“九边”边防系统中陕西四镇(延绥、宁夏、甘肃、固原)战略要地的边防防务。原著一共有四册,每册介绍一个镇。此书为残本,只存两册包含延绥、宁夏两镇的材料。第一册记述延绥镇,共 40 页,以一幅延镇图开篇,图后附有解说文字。接下来作者详细地描述了延绥镇和三十六座城,以及其中堡、营、寨等防卫据点,如黄甫川堡、清水营堡等。每个据点都配有插图,图后介绍了要塞所在位置、四面的边界,驻防军兵人数、马骡、粮草的数量,乃至境外敌人游牧部落地点,遇警如何防御截杀等等。第二册记述的是宁夏镇,共 35 页,计有花马池营、高平堡以及中卫城等共三十余座营堡。此版本虽是残本,而且作者及出版时间均未知,却是现存的记录中可供研究明朝中期政治、经济、军事的重要史料。
云阜山申仙翁传
不题撰人。有“大元崇祀”语,盖元人所撰。本书鲜见其他传本。申仙翁,名泰芝,字广祥,唐道士。
公债委员
《公债委员》属于恋爱小说,主要写的是公债委员陈仲章和阿欢的婚恋生活。小说开头描写一个已经退职的公债委员(陈仲章)伙同一个革了职的排长,携短枪到某村假托发行公债票的名义勒索乡村富绅,最终事情败露,陈仲章被捕。内层故事则写阿欢病重,陈仲章百般筹款而不得。其中夹杂着由于缺少金钱而引起的生活困窘和心理焦虑。
钦定皇朝通典
一百卷。清乾隆时三通馆臣奉敕编修。又名《清朝通典》。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开始编修,大约完成在乾隆五十一年至乾隆五十二年之间。其编纂目的正如其书总目中所指出的“用以昭示万年”。是书共分九典,分别为:“食货典”十七卷,“选举典”五卷,“职官典”十八卷,“礼典”二十二卷,“乐典”五卷,“兵典”十二卷,“刑典”十卷,“州郡典”七卷,“边防典”四卷,卷首并有“凡例”四则。是书主要根据《清律例》、《清一统志》、《大清通礼》、《大清会典》等书的内容编纂而成,汇总了清代开国至乾隆中期一百七十多年间的社会典章制度,反映了这一阶段的历史变化,其作用为研究清史所不可或缺。如“食货典”中榷酤、算缗等细目,“礼典”中封禅的内容,编书者认为这都是前朝的弊法,清代没有推行,所以尽皆删去不用,“兵典”中则增加了介绍清代八旗制度的内容,“州郡典”分省排列,改变了以前按九州叙述的成例,这些细目的更改,都反映了当时的实际情况,表明了是书的史料价值。但也应当指出的是,是书内容虽较充实,但毕竟不能与《通典》相提并论,书中为巩固清代统治的目的显而易见,其在总目中的自我吹捧,也是需要加以甄别注意的。是书有武英殿刊本和清末浙江书局的复刻本,都是与《三通》合刊的。上海商务印书馆于1935年至1937年出版《万有文库》二集,其中的《十通》合刊本中《清朝通典》影印精装一册,是目前仍在通行使用的本子。
三主要道颂
三主要道颂,一卷,宗喀巴大师造颂,是多闻比丘吉样善慧,称为侄察科语自在称所作教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