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新爱洛伊丝
法国思想家卢梭的书信体小说。写于1761年。平民知识分子圣普乐在贵族家担任教师,与他的学生、贵族小姐朱丽发生恋情,受到朱丽父亲的阻挠,最终酿成悲剧。封建等级制度是他们不幸的根源。作品细致的心理刻画和情景交融的格调,赢得了无数读者的赞赏。在欧洲感伤派文学中占有重要的一席。故事发生在阿尔卑斯山脚下的小城克拉郎,平民圣普乐当了贵族小姐朱丽和她的表妹克莱尔的家庭教师。不久,朱丽和圣普乐相爱了,但遭到她父亲的反对,因为他已经将她许给了俄国贵族沃尔玛。圣普乐被迫与朱丽分离。朱丽在父亲的恳求下结了婚,成为贤妻良母,她把自己与圣普乐得关系坦诚地告诉了丈夫,得到沃尔玛的理解,他邀请圣普乐回到克拉朗。圣普乐周游了世界,6年后重新见到朱丽,他虽然想同朱丽鸳梦重温,但朱丽没有越雷池一步,她因跳入湖中救落水的儿子,染病不起,临死时希望圣普乐照顾她的一家,并与克莱尔结婚。圣普乐答应照顾她的家人,却拒绝和克莱尔结婚。
二十四画品
指中国画二十四种重要品评标准及绘画风格特点。也指绘画的二十四种美的境界, 即气韵、神妙、高古、苍润、沉雄、冲和、淡逸、朴拙、超脱、奇辟、纵横、淋漓、荒寒、清旷、性灵、圆浑、幽邃、 明净、健拔、简洁、精谨、隽爽、空灵、韶秀。二十四种美的境界,既是指的客观现实的反映, 又指的是画家主观的人品、胸次、气质和情思的表现。《二十四画品》为清代黄钺所撰,集中反映出黄钺的绘画美学思想, 为中国绘画的重要品评标准。黄氏强调绘画作品的情景交融,主客观的统一,提倡与欣赏“妙在画外,如音栖弦, 如烟成霭”的“气韵”一品。认为绘画的作用在于“消忧”、“药俗”、“增才”等, 以既传客观之神,又抒主观之情为第一要求。同时注意到景物的基本规律“理”的前提下, 重视所谓“天倪”与“兴”对于绘画美形成的作用。指出多读书的作用与锤炼作为创造绘画美的境界的笔墨技巧的重要, 既不反对师古,又很主张创新。《二十四画品》为宋代以后重要的画品之作,《二十四画品序》云:“昔者画绘之事,备于百工, 两汉以还,精于学士。谢赫姚最, 并事书传,俱称画品。于时山水犹未分宗, 止及像人肖物。钺涂余闲,乃仿司空表圣之例,著画品二十有四篇。 专言林壑理趣。管蠡之见,曾未得其二三,后有作者, 为其前驱可乎?”
金针秘传
近代方慎庵著。方氏有感于中医针法“尤式微”不彰,遂发奋钻研针灸学术,“将平时所得于师门与出于心悟者,著成此书”。全书不分卷,论述了针灸源流,骨度尺寸,经脉孔穴,经穴主治,临床常用手法等。方氏上溯《内经》、《难经》等有关针灸论述的旨义,旁采针灸诸家针法,结合自己的潜心研究所得,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针灸理论与腧穴的主治应用,全书图文并茂,有易于记诵的歌诀,有临床针灸治疗的验案,不仅易于学习和掌握,更有利于临证应用,因此,本书是一本非常实用的针灸参考书。
五行精纪
《五行精纪》“是南宋朝代算命学的一部集大成作,它引用了当时流行的50多种算命文献,并且具有确切的撰写年代,内容相当重要。我们可以此书为基础,清理算命学说的‘源’(往前追溯)和‘流’(往后延伸),探讨八字算命理论的发展脉络,从而了解唐宋时期八字算命学说的重要成就。”
玉箫女两世姻缘
杂剧剧本。元乔吉著。写书生韦皋在游学途中和妓女韩玉箫相爱。玉箫的母亲趁皇榜招贤之机,逼韦皋上京赶考,欲将二人拆散。韦皋走后,玉箫相思成疾。临终时嘱其母以 自画像往觅韦皋。玉箫死后,转世为荆襄节度使张延赏的义女,取名张玉箫。 韦皋中状元后,因平定边患有功,官至镇西大元帅,闻韩玉箫已死,悲痛不 已。数年之后,韦皋班师回朝,途经荆襄,于张延赏的家宴上,不期而遇延赏义女张玉箫。韦皋以其容貌酷似韩玉箫而向延赏求婚,遭到拒绝。适韩玉 箫之母携玉萧画像而至,出示遗容,以表明张玉箫即韩玉箫转世。后来奏明 朝廷,奉旨成婚。 该剧歌颂了韦、韩之间生死不渝的爱情。特别是乔吉多识 青楼歌妓,对处于最底层的广大妓女不甘心于受屈辱和乐于从良,过正常生 活的愿望十分了解和同情,所以在剧中写玉箫对韦皋的恋情十分真切。剧本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妇女沦落青楼的痛苦生活,有进步意义。
华严原人论
全一卷。唐代圭峰宗密撰。简称原人论。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本书旨在破除儒道二教之妄执,究寻人类本源。分为四篇:(一)斥迷执,破斥儒道二教元气剖判说及虚无大道说。(二)斥偏浅,就佛教中人天教、小乘教、大乘法相教、大乘破相教之所说,破斥业为本说、色心相续说、赖耶缘起说、万法皆空说。(三)直显真源,依华严一乘显性教之旨,以本觉之真心,为天地万有之本源,显示一切有情本来是佛。(四)会通本末,会通前所破之诸教,悉引入一乘方便教。注疏有发微录三卷、原人论解五卷、原人论合解二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