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三

菩提道次第内修法简授速修次第科判(即马车科判)09H中华典藏网

皈敬于具足无缘大悲至尊上师正士之足下愿一切时中慈悲摄受09H中华典藏网

菩提道次导释中开为四门09H中华典藏网

甲一、为明法源清净释作者之重要09H中华典藏网

甲二、为于教授生敬释法之重要09H中华典藏网

甲三、于具足二种重要之法应如何听受讲说09H中华典藏网

甲四、以正教授如何此导弟子之次第09H中华典藏网

甲一、分三 乙一、于胜族中受生09H中华典藏网

乙二、此生所得功德09H中华典藏网

乙三、得功德已为正教09H中华典藏网

所作事业此中分二 丙一、于印度所作09H中华典藏网

 丙二、于西藏所作09H中华典藏网

甲二、为于教授生敬释法之重要分四 乙一、会通一切经教互不相违之重要09H中华典藏网

 乙二、能见一切经教皆为教授之重要09H中华典藏网

 乙三、易得佛密意之重要09H中华典藏网

 乙四、诸大恶行自趣消灭之重要09H中华典藏网

甲三、于具足二种重要之法应如何听受讲说分三 乙一、听法之规律09H中华典藏网

乙二、说法之规律09H中华典藏网

乙三、于完结时共作之规律09H中华典藏网

乙一、分三 丙一、思闻法之胜利 丙二、于法及说法者生起承事09H中华典藏网

丙三、正明听之规律此中分二 丁一、净治违缘除三种过09H中华典藏网

丁二、成办顺缘依六种想09H中华典藏网

乙二、分四 丙一、思说法之胜利 丙二、于大师及法生起承事09H中华典藏网

丙三、由何意乐及何加行而说 丙四、于何境处应说应默之差别09H中华典藏网

乙三、于完结时共作之规律谓以善根回向菩提09H中华典藏网

甲四、以正教授如何引导弟子之次第此中分二 乙一、依止善知识为道之根本09H中华典藏网

 乙二、得依止已如何修心之次第分二09H中华典藏网

丙一、座上应如何作 丙二、座下应如何作09H中华典藏网

丙一、分三 丁一、加行 丁二、如何修习正行 丁三、于完结时应如何作09H中华典藏网

丁一、六加行法09H中华典藏网

丁二、正行分四 戊一、依止善知识之胜利 戊二、不依止及不如理依止之过患09H中华典藏网

戊三、以意乐而行依止戊四、以加行而行依止09H中华典藏网

戊一、依止善知识之胜利有八己一、能近佛位09H中华典藏网

班己二、诸佛豫悦09H中华典藏网

 己三、魔及恶友不能损害09H中华典藏网

 己四、烦恼恶行皆自消灭09H中华典藏网

 己五、道地诸德展转增上09H中华典藏网

 己六、一切生中不缺善知识09H中华典藏网

 己七、不堕恶趣09H中华典藏网

 己八、不由辛劳即能成办现前究竟一切义利09H中华典藏网

戊二、反此即为不依止中八种过患不如理依止之过患有八09H中华典藏网

 己一、轻毁上师即轻毁诸佛09H中华典藏网

 己二、若于上师起嗔恚心等同如是刹那数劫永断善根往生地狱09H中华典藏网

 己三、虽依密咒亦不能证殊胜功德09H中华典藏网

 己四、虽所勤修是密续义亦如修习地狱之因09H中华典藏网

 己五、未生功德不能新生诸已生者还复退失09H中华典藏网

 己六、于此生中为疾病等不意乐事之所损害09H中华典藏网

 己七、于未来世漂流恶趣无有边际09H中华典藏网

 己八、一切生中难过善知识09H中华典藏网

戊三、以意乐而行依止分二 己一、修信为本 己二、念恩生敬09H中华典藏网

 己一、分三 庚一、须观上师是佛之理09H中华典藏网

 庚二、能观成佛之理09H中华典藏网

 庚三、应如何观此中分四09H中华典藏网

 辛一、上师即佛乃金刚大持所许辛二、上师即作佛之一切事业者09H中华典藏网

 辛三、现在诸佛菩萨仍正作度生事 辛四、自所现见非必真实09H中华典藏网

己二、念恩生敬分四 庚一、上师较佛尤胜之恩 庚二、说法之恩09H中华典藏网

庚三、身心获庚四、以其货财摄为眷属之恩09H中华典藏网

戊四、以加行而行依止分三 己一、利养供奉09H中华典藏网

 己二、恭敬承事09H中华典藏网

 己三、遵教成办09H中华典藏网

己三、遵教成办09H中华典藏网

以后各种缘念法门除修正行各不同外于初中后及下座时如何作等如上应如09H中华典藏网

己二、得依止已如何修心之次第分二 丙一、于有暇身劝取心要09H中华典藏网

 丙二、依何理趣而取心要09H中华典藏网

丙一、于有暇身劝取心要分三 丁一、晓了暇满 丁二、思惟大义 丁三、思惟难得09H中华典藏网

丙二、依何理趣而取心要分三 丁一、于下士共道次第中修心09H中华典藏网

丁二、于中士共道次第中修心09H中华典藏网

丁三、于上士道次第中修心09H中华典藏网

丁一、中分二 戊一、发心希求后世义利 戊二、修习后世安乐方便09H中华典藏网

戊一、分二己一、于此世界不能久住以随念死 己二、思惟后世所当转成二趣苦乐09H中华典藏网

己一、中分三 庚一、不念死之过患 庚二、念死之过患 庚三、正修念死之法09H中华典藏网

庚一、中分六 辛一、思忘失正法之过患 辛二、思虽未忘失而不修习之过患09H中华典藏网

 辛三、思虽修而不清净之过患 辛四、思虽修而不殷重之过患09H中华典藏网

 辛五、思自不应理之过患 辛六、思悔恨而死之过患09H中华典藏网

庚二、念死之胜利分六 辛一、义利重大之胜利辛二、力量重大之胜利09H中华典藏网

 辛三、初时重大之胜利辛四、中时重大之胜利09H中华典藏网

 辛五、后世时重大之胜利 辛六、欢忻怡悦而死之胜利09H中华典藏网

庚三、正修念死之法分二 辛一、于九门中念死 辛二、念死之相09H中华典藏网

辛一、分三 壬一、思惟定死09H中华典藏网

壬二、思死无定期09H中华典藏网

壬三、思于死时除佛法外余皆无益09H中华典藏网

壬一、分三 癸一、思惟死主必来任何外缘所不能阻09H中华典藏网

癸二、思惟寿命无增不断减少09H中华典藏网

癸三、思惟虽活命时终无暇修法而死09H中华典藏网

壬二、思死无定期分三 癸一、总思赡洲人寿无定别思浊世寿尤无定09H中华典藏网

 癸二、思死缘极多活缘甚少亦致死期无有定时09H中华典藏网

 癸三、思身极脆弱亦致死期无有定时09H中华典藏网

壬三、思于死时除佛法外余皆无益分三 癸一、思惟货财无益09H中华典藏网

癸二、思惟亲友无益09H中华典藏网

癸三、思惟身躯无益09H中华典藏网

己二、思惟后世所当转成二趣苦乐分三 庚一、思地狱之苦09H中华典藏网

庚二、思饿鬼之苦09H中华典藏网

庚三、思傍生之苦09H中华典藏网

庚一、分四 辛一、思大地狱之苦 辛二、思近边地狱之苦09H中华典藏网

辛三、思寒地狱之苦 辛四、思孤独地狱之苦09H中华典藏网

庚二、分三 辛一、思饥渴苦 辛二、思困乏恐怖苦 辛三、思寒热苦09H中华典藏网

庚三、思傍生之苦分五 辛一、互相残食之苦 辛二、愚痴之苦 辛三、寒热之苦09H中华典藏网

 辛四、饥渴之苦 辛五、鞭鞑役使之苦09H中华典藏网

戊二、修习后世安乐方便分二 己一、趣入佛法妙门谓修皈依09H中华典藏网

己二、生起诸善根本谓信业果09H中华典藏网

己一、分五 庚一、依何因皈依 庚二、于何境皈依 庚三、齐何量皈依09H中华典藏网

庚四、皈依之胜利 庚五、皈依之学处09H中华典藏网

庚二、于何境皈依分二 辛一、正明皈依境 辛二、彼堪皈依之理09H中华典藏网

庚三、分四 辛一、由知功德为门而皈依 辛二、由知差别为门而皈依09H中华典藏网

辛三、由自承许为门而皈依 辛四、由不说有余处为门而皈依09H中华典藏网

庚四、胜利分八 辛一、入内道佛弟子数辛二、能作诸戒之所依09H中华典藏网

辛三、能净宿积业障 辛四、易积广大福泽09H中华典藏网

辛五、人与非人不能为害 辛六、不堕恶趣09H中华典藏网

辛七、随愿皆成 辛八、速得成佛09H中华典藏网

庚五、皈依学处分二 辛一、各别学处 辛二、共通学处09H中华典藏网

辛一、中分二 壬一、应遮之学处 壬二、应行之学处09H中华典藏网

辛二、共同学处分六 壬一、由念三宝功德为门数数皈依09H中华典藏网

壬二、由念大恩为门一饮一食均行先供09H中华典藏网

壬三、安置他人于皈依中09H中华典藏网

壬四、由念胜利为门昼三夜三而行皈依09H中华典藏网

壬五、凡有作所并皆一心依赖三宝而后作行09H中华典藏网

壬六、大至失命小至戏笑亦不因是舍离三宝09H中华典藏网

己二、生起诸善根本谓信业果分三 庚一、总思业果 庚二、别思业果09H中华典藏网

庚三、既思惟已行止之法09H中华典藏网

庚一、分二 辛一、正明总思惟 辛二、各别思惟09H中华典藏网

辛一、分四 壬一、业决定之理 壬二、业增长广大09H中华典藏网

壬三、业不作不遇 壬四、业作已不失09H中华典藏网

辛二、各别思惟分三 壬一、思惟黑业果09H中华典藏网

壬二、思惟白业果09H中华典藏网

壬三、便中略显势力强大之业09H中华典藏网

壬一、分三 癸一、正明黑业道 癸二、明轻重差别 癸三、释彼等果09H中华典藏网

癸三、释彼等果分三 子一、异熟果 子二、等流果 子三、增上果09H中华典藏网

壬二、思惟白业果分二 癸一、正明白业道 癸二、释彼等果09H中华典藏网

庚二、别思业果分三 辛一、异熟之功德 辛二、彼之业用 辛三、成办其因09H中华典藏网

以上说于下士共道次第中修心之科判竟。09H中华典藏网

丁二、于中士共道次第中修心分二 戊一、生起求解脱之心09H中华典藏网

戊二、抉择所趣解脱道之自性09H中华典藏网

戊一、中分二 己一、思惟流转总苦 己二、思惟别苦09H中华典藏网

己一、分六庚一、无定过患 庚二、无有厌足过患 庚三、数数舍身过患09H中华典藏网

 庚四、数数结生过患 庚五、数数胜劣无定过患 庚六、无伴而往过患09H中华典藏网

己二、思惟别苦分二 庚一、思惟恶趣苦 庚二、思惟善趣苦分三09H中华典藏网

 辛一、思惟人趣苦 辛二、思惟非天趣苦 辛三、思惟天趣苦中分七09H中华典藏网

 壬一、思惟生苦 壬二、思惟老苦 壬三、思惟病苦09H中华典藏网

 壬四、思惟死苦 壬五、思惟爱别离苦 壬六、思惟怨憎会苦09H中华典藏网

 壬七、思惟求不得苦09H中华典藏网

戊二、抉择所趣解脱道之自性分二 己一、思惟集谛谓趣入流转之次第09H中华典藏网

己二、正抉择所趣解脱道之自性09H中华典藏网

己一、分三 庚一、烦恼发生之相 庚二、由彼造业之相 庚三、死及结生之相09H中华典藏网

庚一、分四 辛一、认识烦恼 辛二、彼发生之次第如何09H中华典藏网

辛三、烦恼之因 辛四、烦恼之过患09H中华典藏网

庚三、死及结生之相分三 辛一、死相当如何现09H中华典藏网

辛二、死已成中有之理09H中华典藏网

辛三、从彼结生生有之相09H中华典藏网

己二、正抉择所趣解脱道之自性分二 庚一、依何等身以遮止流转09H中华典藏网

 庚二、由何等道以遮止流转09H中华典藏网

以上说于中士共道次第中修心之科判竟09H中华典藏网

丁三、于上士道次第中修心分三 戊一、明大乘入门惟在发心及其胜利09H中华典藏网

 戊二、为菩提而发心09H中华典藏网

 戊三、既发心已修学诸行09H中华典藏网

戊一、分十 己一、明惟发心是大乘入门 己二、得佛子名 己三、荫蔽声闻独觉09H中华典藏网

己四、成殊胜供田己五、容易圆满次粮己六、迅速净除罪障09H中华典藏网

己七、所愿皆成 己八、灾害障碍所不能侵09H中华典藏网

己九、迅速圆满一切地道己十、成为有情一切安乐之所生处09H中华典藏网

戊二、为菩提而发心分二 己一、正明修心 己二、发心轨则受持法09H中华典藏网

己一、分二 庚一、依七种因果为门而修心 庚二、依自他平等相换为门而修心09H中华典藏网

庚一、分八 辛一、修平等舍 辛二、知母 辛三、念恩 辛四、报恩09H中华典藏网

辛五、慈心 辛六、悲心 辛七、增上意乐 辛八、正修发心09H中华典藏网

庚二、依自他平等相换为门而修心分五 辛一、自他平等09H中华典藏网

辛二、多门思惟自爱执之过患09H中华典藏网

辛三、多门思惟他爱执之功德09H中华典藏网

辛四、正修自他相换之心09H中华典藏网

辛五、依此修习取舍之法09H中华典藏网

己二、发心轨则受持法分二 庚一、律仪未得令得 庚二、得已守护不失09H中华典藏网

戊三、既发心已修学诸行分二 己一、修学能熟自相续之六度09H中华典藏网

己二、修学能熟他相续之四摄09H中华典藏网

己一、分三 庚一、总修佛子行 庚二、别修后二度 庚三、修学金刚乘09H中华典藏网

庚一、分六 辛一、修学布施 辛二、修学持戒 辛三、修学忍辱09H中华典藏网

辛四、修学精时 辛五、修学静虑 辛六、修学智慧09H中华典藏网

庚二、别修后二度分二 辛一、修习静虑自性之止 辛二、修习智慧自性之观09H中华典藏网

辛一、分六 壬一、依于止之资粮 壬二、正明修止 壬三、依此引发九住心09H中华典藏网

壬四、由六力成办此 壬五、此中具有四种作意09H中华典藏网

壬六、从彼生起真实之止09H中华典藏网

壬二、宣说修八断行为断五过之能对治09H中华典藏网

辛二、修习智慧自性之观分三 壬一、抉择补特伽罗无我09H中华典藏网

壬二、抉择补特伽罗法无我09H中华典藏网

壬三、从彼生起胜观09H中华典藏网

壬一、中分二 癸一、根本位中如虚空之修法 癸二、后得位中如幻化之修法09H中华典藏网

癸一、分四 子一、认识应破之重要子二、认识能遍之重要09H中华典藏网

子三、远离与谛实一体之重要 子四、远离与谛实异体之重要09H中华典藏网

壬二、抉择法无我分二 癸一、抉择有为法无自性 癸二、抉择无为法无自性09H中华典藏网

癸一、分三 子一、抉择色法无自性 子二、抉择心法无自性09H中华典藏网

子三、抉择心不相应行法无自性09H中华典藏网

以上说于上士道次第中修心之科判竟09H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