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疏

作者:竺道生
法华经疏

法华经疏,二卷,宋竺道生撰

竺道生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

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

宋代诗文别集。30卷。林希逸著。据《宋史·艺文志》载作者尚有《鬳斋前集》60卷,已散佚不存。本书为其门生林式之所编。作者为理学名家,文章大多以宣扬理学为宗旨;在《学记》中论及文艺,尚有部分可取的观点。诗歌多遣兴应酬之作,无重大题材;作者擅长山水画,一些描绘山水的作品中往往富于诗情画意。《溪上谣》一诗写道:“溪流自漱溪不喧,山鸟相呼山愈静。野鸡伏卵似养丹,睡鸭栖芦如入定。人生何必学臞仙,我行自乐如散圣。”表现出隐居遁世的志趣。在题画诗中,亦偶有佳作,如《题马和之觅句图》就颇具幽默之趣:“先生隐几奴煨火,斜插疏枝破瓦樽。鹤梦未回更几转,吟成应是月黄昏”。

龟巢稿

龟巢稿

元代诗文别集。谢应芳撰。《四库全书》曾据编修汪如藻家藏本编入别集类。《龟巢稿》版本较多,而且卷数也不一致,有17卷、15卷、20卷、10卷等版本,另有选本《龟巢摘稿》3卷。以17卷本较常见,《四库全书》底本也是17卷本。17卷本卷首有张绅序。卷1为赋,卷2—5为诗(未类编),卷6为记,卷7为启,卷8为启、札、状、笺、表,卷9为序,卷10为疏,卷11为书,卷12为词,卷13为行状、志、铭、赞、箴,卷14为题跋、传、说、论、辨、文、杂著,卷15为祭文、哀辞,卷16—17又为诗。《四库全书总目》认为本集“编次颇为无绪,疑后人传写乱其旧第。抑或本为前集十二卷,后集五卷,一则先诗而后文,一则先文而后诗,传写误并为一集,故参错如是也。”但20卷本编次则较为合理。20卷本卷首为明洪武十二年(1379)余诠序,卢熊序。卷1为赋,卷2—10为诗,卷11为词,卷12为书,卷13为疏,卷14为序,卷15为记,卷16—17为启,卷18为题跋、说、杂著,卷19为行状、铭、赞、箴,卷20为祭文。近人傅增湘认为,20卷本可能是清初人重编之本。谢应芳的诗洁雅可诵,他的文章则多为应酬之作,缺乏特色。

长安志

长安志

城镇志。北宋宋敏求(1019—1079)纂。二十卷。敏求字次道, 平棘(今河北赵县)人。熙宁进士,官至龙图阁直学士。长安(今西安)为周、秦、汉、唐都城,历史悠久。敏求以唐韦述《两京记》仅详古迹,余多阙如,乃创体例,遍搜传记诸书,于熙宁九年(1076)成此书,约十五万字。记事以秦、汉、唐等前代事迹为主,兼及本朝。搜集与长安有关的史部实录、传记、家谱、古志、古图、碑刻、笔记等整理、编纂成书。详细记载了唐代长安城郭、宫室、坊市。另附元人李好文所绘图3卷。清人将图并入《长安志》。卷一为总述,述分野、土产、土贡、风俗、四至、管县、户口,卷二述雍州、京都、京兆尹、府县官,卷三至六为宫室,分述周秦汉唐长安诸宫、诸殿、苑囿、唐宫城,卷七至十述唐皇城及京城各坊,卷十一至二十,述京兆府所管长安等等

日本乞师记

日本乞师记

明季海盗有周崔(鹤)芝者,福清人也。少读书不成,去而为盗于海。其人饶机智,尝往来日本,以善射名,与日本之萨摩岛主结为父子。

太清经天师口诀

太清经天师口诀

太清经天师口诀,撰人不详。从内容看,似出于南北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经文言外丹法术要诀,可分作两部分。前半篇为〈太清神丹经诀〉,有作华池法、水真珠法、消铅锡为水银法、银雪法、雄雪法等,皆为水法炼丹术。其内容与《抱朴子•金丹篇》所述略同。后半篇为〈赤松子肘后药诀〉,内载赤松子所传制作丸散膏药之法,共计十种。即度灾灵飞散、玉灵飞霞散、白精固命散、乾元子黄神膏、胡冲子玉灵膏、真华子白神膏(原缺)、太真未央丸、三景膏、凝灵膏、初精散。皆列举药物配方斤两及合药方法,以及服药方法和药效。篇末又称:凡合大药,须选择山林静处,作符药以却恶鬼神。书中有作却鬼丸药法。

清真居士年谱

清真居士年谱

年谱。陈思编撰,《辽海丛书》本。本谱注重对清真生卒年号、游踪及作品创作年代的考证,对清真词中本事、文意的阐发,也较为精到。查阅本谱,可初步了解清真词创作的社会背景及其艺术特点。谱后附清郑文焯《清真词校后录要》,对清真词集版本也作了较为详核的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