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道生

- 姓名:竺道生
- 俗姓:魏
- 性别:男
- 朝代:东晋
- 出生地:钜鹿(河北平乡)人
- 出生日期:355
- 逝世日期:434
- 民族族群:
竺道生(355~434)东晋涅槃经学者。又称道生。钜鹿(河北平乡)人,俗姓魏。寓居彭城(江苏铜山)。后改姓竺。师幼即颖悟,聪慧如神,依瓦官寺竺法汰出家。十五岁登讲座,虽宿学名士亦不能抗衡。及至受具足戒,更名遍华夏,王公显贵皆参其席。初于建业之龙光寺(青园寺)弘法。罽宾沙门僧迦提婆莅止庐山,译出阿毗昙心论。师闻之,乃从学‘一切有部’之教义。鸠摩罗什至关中,师复负笈北上,依止从学。关中诸僧,咸服其英秀,与道融、僧睿、僧肇等皆为罗什门下之俊杰,称为关内四圣。义熙五年(409),还归建业龙光寺。刘宋兴起,文帝极敬重之,王弘、颜延之等人皆来问道。景平元年(423),师与慧严共请佛陀什在龙光寺译出五分律。师精通龙树、提婆之学说,慨叹当时学者受经文滞碍而疏于圆通义理,遂深究有、空、因、果之理,创立善不受报及顿悟成佛说,并着二谛论、佛性当有论、法身无色论、佛无净土论、应有缘论等,以阐释其说。又因阅及法显所译之六卷泥洹经,乃谓一阐提人皆得成佛。其时,大般涅槃经尚未传至,闻者难信,群起攻讦之。师逐遭摈斥,再度入庐山隐居。其后,昙无谶所译之大般涅槃经传至南方,内容果如其说,众师皆叹其卓识。师自此亦得以此经宣说阐提成佛之义。据传,师曾于江苏虎丘山聚石为徒,阐述‘阐提成佛’之说,感群石点头,后世遂有‘生公说法,顽石点头’之美谭。元嘉十一年冬十月,于山中讲经,坐化于师子座上。葬于庐山之阜,世寿八十。另撰有维摩诘、法华、泥洹、小品般若等经之义疏。[出三藏记集卷十二、梁高僧传卷二、卷三、佛祖统纪卷二十七]
竺道生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东皋录
三卷。明释妙声撰。释妙声,字九皋,江苏吴县人,生卒年不详。元末居景德寺,后居常熟慧曰寺,又主平江北禅寺。洪武三年(1370),与释万金同被召,总领全国佛事。所作诗文,辑为《东皋集》三卷。洪武十七年(1384),其徒德瓛始刊行。《明史·艺文志》、明僧《宏秀集》皆作七卷。此本有汲古阁印,盖毛晋家钞本。前有毛晋题识,亦称德瓛所刻,凡诗三卷、杂文四卷。而其书杂文及诗仅为三卷,可能是在传录时有所合并。妙声入明时,年已六十余,诗文多至正中所作。故顾嗣立《元诗选》亦录是集。妙声与袁桷、张翥、危素等俱相友善,故所作颇有士大夫风气。当元季扰攘之时,感事抒怀,往往激昂可诵。杂文体裁清整,四六俪语,亦具有南宋遗风。本书有 《四库全书》本。
九曜斋笔记
三卷。清代惠栋撰。惠栋见《新本郑氏周易》条。此书是作者的札记,涉及面较广,内容取自经史多种著作,考据十分精详、广博。由于作者精于汉易学,所以书中有许多“识粹道藏之论”,如卷一“卦气”、卷二“龟卜”等内容。书中涉及的经史考证有一定资料价值。另外,书中还记载了注释王士祯诗句数条,即是作者所著的《王士祯精华录训纂》的底本。有 《聚学轩丛书》本。
有木诗八首
《有木诗八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五言古诗组诗作品。这八首诗均为咏物诗。诗表面写的是植物,实际写的是人。八首依次写了柳树、樱桃、橘树、梨、野葛、柽、凌霄、丹桂八种植物。通过这八种植物作者对某些人进行揭露贬斥或肯定赞扬。而且,作者在这里不仅是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而且是针对当时社会的。这八首诗咏物生动形象,寓意深刻,极富内涵。
治谱
政书。明余自强撰。十卷,续集一卷。自强字腔吾,官副邯御史。余不洋。凡涉及封建社会做官道德、 施政原则,人事交往、社会应酬等,一一论述,借以介绍当时官场状况和为官道理,摘抄现行政策、法令。初入官场者可赖此书了解社会,学会人情世故,免生差误,确保官运亨通。全书共有十门: 初选、到任,堂事、词讼、钱粮、人命,贼盗、狱囚、待人,杂事。 续集收宪约、 慎刑两篇,书名《祥刑要览》。正文卷五所收“一条鞭”是当时税制改革的重要史料。正续两集均不失为研究明末施坎、执法,官场应酬的必备参考书。右崇祯十年(1637)刻本和十二年刻本。
大佛顶广聚陀罗尼经
大佛顶广聚陀罗尼经,五卷,缺卷三,唐代失译,卷一二尾题大佛顶无畏佛顶经,卷四五尾题大佛顶无畏宝广聚经,九四六。
八名普密陀罗尼经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佛为金刚手菩萨,说易成无损之咒。有异译者,谓之秘密八名陀罗尼经。佛告金刚手菩萨,有八名咒,受持之者,广大之威德易成,秘密之神用无损,故说八名咒。八名者神咒之八种德名也,一功德宝藏,二庄严象耳,三善勇猛,四胜谛云,五成炽然,六微妙色,七严饰,八金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