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十善业道经注

作者:周叔迦
佛说十善业道经注

将释此经,略开四门:一教兴所由,二藏乘所摄,三传译因缘,四随文解释。 初教兴所由者,一关闭诸恶趣门故,二开示人天善道故,三为显三乘菩提之正因故,四为善法之自性故。

猜你喜欢的书

宝庆会稽续志

宝庆会稽续志

一称《宝庆续志》、《会稽续志》。南宋绍兴府志之一。八卷。创修于宝庆元年(1225),为续《嘉泰会稽志》之作,故称“续志”。体例承袭《嘉泰会稽志》,用细目标题,共有五十目,纠补前志之讹误与缺漏,简赅有法,向有好评。始撰者张淏,为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绍定元年(1228)致仕。而此书卷二安抚题名、提刑题名、提举题名,又卷六进士,均记及景定五年(1264)事,则付刊最早在咸淳年间,其时张淏当已物故,系由后人续成。宋刊本已佚,今有明正德五年(1510)重刊本、清嘉庆十三年(1808)采鞠轩重刊本及1926年影印采鞠轩本流传。

伤寒医诀串解

伤寒医诀串解

清·陈修园撰。约成书于1823年。全书5. 2万字。书凡6卷。该书自太阳篇始, 至厥阴病终, 对仲景原文, 详为阐发。其注释发挥有如下特点: ①综贯衍绎, 诠解伤寒。其对《伤寒论》原文,不是随文顺演, 逐条注释, 而是采用综贯衍绎的方法, 即把《伤寒》各篇条文, 按不同的内容分成若干段, 综合分析, 融会贯通, 既说明条文之间的联系, 又指出其辨证要点, 使人深得要领。②以经为纲, 分经审证。其用分经审证的方法, 以六经为纲, 根据各经病变特点归纳仲景条文。如三阳病篇, 以经证、腑证为纲; 三阴病篇, 以阴(寒) 化、阳(热) 化为纲。进而阐明各病之证型和病机治法, 再依循《伤寒》条文分节论述其精义。这一特点在他的《伤寒论浅注》中得到更充分的体现。③辨识六经, 注重气化。他以《内经》理论为依据, 善于运用标本中气、经络学说来推阐六经奥旨, 以明六经证治传变之理。④文字朴实, 切合实用。本书不足之处在于对某些《伤寒》条文的移易不甚合理, 某些论点也比较牵强。此书乃陈氏晚年所编集, 惜六篇之中尚缺厥阴一篇, 以其未成书, 故不及付梓。陈氏去世后, 其门徒、侄儿陈道著承修园之志, 日尝阅览而秘藏之, 复体会其遗意, 而敬续一篇, 以补其缺。篇帙既成, 遂刊刻于世。此书有清刻本及《陈修园医书》诸种本; 后上海科技卫生出版社、福建科技出版社有印行。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等藏有清·咸丰六年丙辰(1856) 刻本; 扬州市图书馆藏有清·光绪十八年壬辰(1892) 图书集成印书局铅印本; 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藏有清·光绪二十二年丙申(1896) 珍艺书局铅印《陈修园医书二十一种》之单行本。

易隐

易隐

八卷,首一卷,清曹九锡辑,子曹璿演。此书为卜筮而作。卷首谢三宾序云:“卜筮者,隐君子之所托也。昔严君平卖卜成都市,与人子言依于孝,与人弟言依于顺,与人臣言依于忠,君子以为得作者之意,不啻登太皞氏之堂而耳提面命焉。”故题名《易隐》。曹氏上究《连山》、《归藏》,下逮京(房)焦(延寿)占法,旁通壬甲,广采占歌,参考历代占书一百一十四种而成此书。卷首所载皆占筮基本知识如八卦体象、五行生克、天干地支、六神六亲、以钱代蓍及刘伯温、张星元等占断之论。正文分事专占,有身命、僧道、家宅、迁移、树艺、育蚕、六畜、奴婢、脱祸、征伐、坟茔、晴雨、朝廷、年时、婚姻、胎产、乳母、痘疹、求嗣、延师、觅馆、投师、小试、乡试、会试、殿试、武试、官禄、文书、谒贵、行人、出行、舟行、谋望、求财、贸易、开店、寄物、求病、讼狱、逃亡、遗失、盗贼四十三占。一占之下往往又分数目,如官禄占分为:何官、候选、领凭、任所、赴任、在任、升迁、替代、贪廉、官职退复、丁忧起复十一节。虽名为《易隐》,实与《易》道无关。

雪地

雪地

短篇小说。周文(署名何谷天)作,载《文学》1933年9月1日1卷4号。写一支军阀部队在西康大雪山的冰天雪地里艰苦行军的故事,士兵们饥寒交迫,他们的“生命不如一只鸡”,军官们克扣军饷,中饱私囊,横行不法,终于激起士兵哗变。刻划了夏得海等普通士兵的形象,对话、叙述也多用旧军人的口头禅及方言土语,题材新鲜,有生活实感,发表后颇得好评。1934年,美国伊罗生编选英译中国现代短篇集《草鞋脚》,鲁迅向他推荐此篇。

原道醒世训

原道醒世训

洪秀全著。1852年编入《太平诏书》刊行。写于1845—1846年间。是太平天国重要文献之一。它依据“皇上帝,天下凡间大共之父也”,“天下凡间,分言之则有万国,统言之实则一家”,“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姐妹之群”的思想,吸取儒家理想社会的观点,指出人类社会应是“有无相恤、患难相救,门不闭户,道不拾遗,男女别涂,选举上德”,“强不犯弱,众不暴寡,智不诈愚,勇不苦怯”,“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美好和谐的世界。但由于人们“见”小,“量”小,不懂“天下万国实一家”的道理,使“世道乖漓,人心浇薄,所爱憎,一出于私”,对同国、同省、同府、同县,同乡、同里、同姓“则爱之”;对异国,异省、异府……异姓“则憎之”,以至“相侵相夺相杀”。洪氏从朴素辩证法观点出发,认为黑暗的世道不会不变,“乱极则治,暗极则光”,黑暗的时代即将过去,光明即将来临。他号召人们“跳出邪魔之鬼门,循行上帝之真道,时凛天威,力遵天诫,相与淑身淑世,相与正己正人,相与作中流之砥柱,相与挽已倒之狂澜”,变“乖漓浇薄之世”为“公平正直”之世。该书反映了洪氏改造旧社会的思想,这种思想虽然不出道德救世的藩篱,但从他对黑暗政治的激烈批判,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以及对激发千百万农民群众投入反封建革命,争取自身解放来看,确有启蒙“醒世”的作用。

幽梦影译注

幽梦影译注

这是一部唤醒审美力的品味之书。全书共收录219则语录体随笔,每则附有作者友人点评。山水园林、四时风物、诗词歌赋、书画器玩······世间闲趣风雅,无不包罗其中。翻开本书,用全新的眼光发现生活之意趣,全面提升感知力与审美力。《幽梦影》是一种独立于经史诗文之外的文体,其内容丰富,文笔优雅洒脱,若行云流水。书中涉及花鸟草木、湖光山色,看似信手拈来,实则以简洁的格言语录形式,表现传统中国文人的哲思和审美趣味。本书体例上按原文、评语、注释、译文顺序排列,力求详尽、准确、完备。"以风流为道学,寓教化于诙谐",优雅随性,清新不凡,读之令人齿颊留香。本书以道光年间世楷堂刊《昭代丛书》本为底本,参考1935年中央书店“国学珍本文库”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