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叔迦

周叔迦
  • 姓名:周叔迦
  • 别名: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安徽僧至德县
  • 出生日期:1899年
  • 逝世日期:1970年
  • 民族族群:

周叔迦(1899年-1970年),原名明夔,笔名云音、演济、水月光、沧衍等。他是安徽僧至德县人,祖父、父亲都是科甲出身,在外省服官,是一个世代书香的官宦人家。叔迦出生于清光绪二十五年(一八九九年),上有二兄,下有一弟,另外还有几个姐妹。叔迦这一辈,兄弟四人都走上工商业,不再从政。


民国九年(一九二○年),叔迦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工科,以后自行开办工厂。本来对佛教素不了解,亦没有接触的机会。民国十五、六年(一九二六、七年),他旅居青岛,遇到一位密宗传法的大师,从之受持密咒,智慧大开,由此潜心研究佛学,阅经礼佛,日有进境。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年),他在青岛创办佛学研究社,约集有志学佛的友好,共同研究。后来在研究社中还附设佛经流通处,流通佛经,以广弘传,接引很多人学佛,其中最为发心的,如梁少庭、丁莲峰、陈研卿、项幼轩、张焕庭等十多位男女居士,组织念佛会。后来,佛学研究社改组为青岛佛学会。青岛在德国人经营时期,信佛的人极少,也没有佛教社团的组织。有之,即是由周叔迦的研究会为始。


民国二十年(一九三一年),叔迦到北京,先后任教于北京、清华、中国、辅仁、中法、国民诸大学。他学工科,却在各大学教哲学。主讲的课程,有中国佛教史、唯识学、因明学、成实论、三论宗哲学、佛教文学等。


民国二十二年(一九三三年),他在北京大学讲授唯识学,以授课的讲义编着为《唯识研究》一书,由当时以著作《佛法与科学的比较研究》而著名的王小徐季同写了一篇序,文中说∶


我少年时代喜欢研究数理科学,读明季利玛窦、徐光启到清季江南制造局的译本书,周美权先生与我有同好,四十年前我们二人就因为讨论数学结为朋友,对于神秘的宗教,不可以科学说明的,也同抱不信任的心,而深闭固拒。后来我认识了学佛的朋友,又读了大乘经论,才知道佛法圆融,实在不是其它宗教和近代的西洋哲学所可比拟,也决非科学知识所能推翻;于是才发了坚固的信心。而不久听见美权先生也发心了,这是六年前的事。


新近美权先生来,把他从弟叔迦先生在北京大学教授唯识哲学的讲义──唯识研究──给我看,并且告诉我∶叔迦先生先在同济学工科,毕业后曾自办工业,本来不信佛法,也不十分聪明,后来遇密宗传法某大师,受持密咒,智慧大开,各宗经典豁然贯通,并且感佛现像,他自己和在旁的人一同看见。尊翁缉之先生先也不信佛法,从此也就长斋念佛了,佛法实在不可思议。


叔迦在北京任教期间,参加了各种佛教活动。民国十七年(一九二八年),北方的唯识大师韩清净与朱芾煌、徐森玉等组织「三时学会」,叔迦到北京后也加入该会,从韩清净学唯识。民国二十二年(一九三三年),山西赵城县广胜寺发现金代藏经,叔迦与叶恭绰等共同发起,将金藏中有关法相的典籍六十四种,选出来以三时学会名义影印,名之曰∶《宋藏遗珍》。这一部书,在当时以印制精美称着。


民国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叔迦的母亲周太夫人八十寿辰,叔迦兄弟姊妹预备给老太太做寿,他们本主张款宴亲友,大事铺张一番。老太太信佛虔诚,心地慈悲,不愿意因为自己做寿而残杀生灵,造作恶业,但如果做素斋待客,又怕客人吃不惯,或者有人说周家怕花钱,为了节省。后来一家人会商,决定取消寿宴,由子女各办慈善事业,为老太太作功德。


后来,叔迦的大哥周志辅,捐款在青岛湛山寺修了一座药师塔;叔迦的二哥周志俊,在湛山寺修了一座藏经楼;叔迦自己在北京拈花寺建药师坛,拜三期药师忏;叔迦的四弟和几位姊妹合捐了几万块钱,办赈济施舍济贫。


民国二十九年(一九四○年),叔迦在北京瑞应寺开办中国佛学院,自任院长,主讲佛学课程。是年, 虚法师到天津讲经,叔迦与靳云鹏、龚心湛、王绍贤、刘子明等发起在天津为 虚法师建庙。天津是一个人文荟萃的地方,但是没有一处十方丛林,因此佛教居士们有建庙之议。后来找到一处荒废已久的大悲院,住持禹山和尚愿意把庙交出来改建为十方丛林,大悲院到民国三十三年(一九四四年)改建完成。


叔迦与佛教居士在北京组织中国佛学研究会,由他主持编印佛教史志六种。同时还担任《微妙音》、《佛学月刊》两种杂的主编,也经常发表佛学论文。


民国三十四年(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后,叔迦一度从事政治活动,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一九五○年,他在北京担任中国尼泊尔友好协会副会长,并当选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一九五三年六月,他与陈铭枢、赵朴初、吕澄、释巨赞等发起组织中国佛教协会,圆瑛法师当选会长,喜饶嘉错当选第一副会长,赵朴初当选第二副会长兼秘书长,释巨赞、周叔迦当选副秘书长、吕澄等当选常务理事。后来,叔迦曾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到锡兰参加释迦牟尼涅盘二千五百年纪念大会,并在大会提议编纂「佛教百科全书」。返国后,又参加房山石经的拓印工作,及对全国石窟的调查工作。


一九五六年,他为印度的摩诃菩提会吸收为终身会员。是年中国佛教协会在北京法源寺成立中国佛学院,培育僧才,由叔迦担任副院长兼教务长,亲自教授课程,指导学生,孜孜不倦。一九七○年春,因心脏病肾脏病合并症,在北京逝世,享年七十二岁。


叔迦生平的佛学著作,除了早年出版的《唯识研究》外,后来出版的有《牟子丛残》、《法华经安乐行义记》、《药师如来本愿经疏》、《阿弥陀经义疏》、《决定毗尼经疏》、《菩萨戒律汇集》、《灌佛形象经疏》、《因明学新例》、《法苑谈丛》等多种,并有大量未结集的论文。


叔迦殁后,弟子苏晋仁收辑他历来讲授课程时所撰写的稿本和未结集的论文,编辑为《周叔迦佛学论着集》,由北京中华书局出版。此书上下二册,共一千一百馀页,分为八大部分∶一、中国佛学史,二、中国佛教史,三、八宗概要,四、印度佛教史,五、佛经研究法,六、释典丛录,七、序跋,八、单篇论文集。


叔迦有子绍良,亦为佛教学者,曾担任北京中国佛教会副会长和秘书长。


猜你喜欢的书

宗玄集

宗玄集

唐代诗文别集。吴筠撰。吴筠弟子曾私谥他为宗玄先生。《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为《吴筠集》10卷。现存为鲍廷博知不足斋抄本3卷,附录《元纲论》1卷。《内丹九章经》1卷。前有权德舆序。共载诗赋论119篇。鲍氏跋说:“世无别本。”《四库全书》所收即此本。其《总目》说:“卷末所附《元纲论》三篇,自属筠作。至《内丹九章经》,核之以序,伪妄显然。”

喻选古方试验

喻选古方试验

方书。清喻昌撰。四卷。昌有《尚论篇》 已著录。本书约十二万字,选录《本草纲目》所附方剂,予以分类编辑而成,间附亲试之单方、验方。卷一,为合药分剂法则、养生须知、患病须知、服药须知、食物宜忌、通治方四首等内容。卷二,杂证上、中、下三部。包括头病、目病、面病、肠风下血、诸淋等六十四种病证。卷三,妇科。包括调经、崩漏、带下等九种病证。卷四,儿科。包括小儿诸病、小儿惊痫、小儿诸疳、痘疹四大类。外科。包括折伤跌扑、虫兽伤、中毒及食物毒等十三种病证。凡九十二种病证,近二千首方剂。分类详明,每种病证,又详列治法,易于读者检索。对研究《本草纲目》及临床运用均有帮助。有道光十八年 (1838)梅春华家刊本,裘吉生 《珍本医书集成》 本。

太上元始天尊说宝月光皇后圣母天尊孔雀明王经

太上元始天尊说宝月光皇后圣母天尊孔雀明王经

太上元始天尊说宝月光皇后圣母孔雀明王经,简称《孔雀明王经》。撰人不详。约出于元代或明代。三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经为正一派道士所作。据书末所载正一天师张国祥跋语称,此经原在武当山,由太和紫霄宫李提点从舍身崖洞寻得。经文内容大多为正一道士持诵此经之礼忏祈禳仪式,上卷为孔雀经「启白」,包括奏乐、称职、启圣、捧经启请、开念等仪式。启请三清、圣父圣母、玉皇天尊及真武、文昌等神。又元始天尊演说经文,宣称「孔雀明王一部经,能令护国救凡民,谈演灵史消厄难,广开方便度众生。」中卷载孔雀经「启白仪」。首先由知磬领唱「更生永命天尊」之号。其次元始天尊再次召集诸天仙真「法演教,救济世人」。下卷载孔雀经「白文」。首先由知磐领唱「长生保命天尊」之号,其次元始天尊再次召三界十方仙真集会,听讲《孔雀明王经》延生度死之法。三卷经文内容连贯,大抵皆为念诵此经以求消灾延寿,护国济民。

许真君受炼形神上清毕道法要节文

许真君受炼形神上清毕道法要节文

许真君受炼形神上清毕道法要节文,此篇节录南宋何守澄《灵宝净明新修九老神印伏魔秘法》,盖为宋元净明道道士所作,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方法类。内叙以神印及服炁之术炼形护神,伏魔治病之法。全篇文字甚简略。

神巫之爱

神巫之爱

现代中篇小说。沈从文著。上海光华书局1929年7月初版,列入“新世纪文艺丛书”。它由“第一天的事”、“晚上的事”、“第二天的事”、“第二天晚上的事”、“第三天的事”、“第三天晚上的事”等6章组成。作品以浪漫主义的笔调,描写了一个荒诞不经的神话故事。“美男子”神巫来到湘西边地的云石镇作“法事”,花帕族“为数有五十”的年青女子,“各打扮得像一朵花”,在“那神巫来临”时出来争宠,千方百计祈求获得神巫的一夜之欢。神巫为了“尽众女人爱他”而把“自己爱情的门紧闭”。然而当他做“祈福”法事时,面对“请求神许可她爱神巫”的一个个年青女子,迫使神巫“烦恼了”。最后,他却爱上了“在神坛前流泪”的哑巴女人,这使神巫也“疑心今夜的事完全是梦”。苏雪林在《沈从文论》中评论本书:“故事是浪漫的,而描写则是幻想的。”

绮楼重梦

绮楼重梦

原名《红楼续梦》,又作《蜃楼情梦》。有坊刻本,首有嘉庆四年(1805)西汵萴园居士序。本书第四十八回作者自称“兰果主人”,第一回又自称“兰臬居士”,第一回还提到“吾家凤洲先生”,凤洲乃明王世贞,故作者或姓王。此书尚有光绪戊戌(1898)上海书局石印本,首有叙、图,但图像与书中内容多不合。共六卷四十八回。描写贾宝玉转世,成为自己的遗腹子小钰,文武双全,出将入相,最后与转世为湘云之女的黛玉联姻。小珏锐意仕宦,全不似宝玉当年的厌恶官场,于是宝玉在这部续书中俨然变成了自己的不肖子。不过,续书最出奇之处在于对小珏情爱经历的描写。作者在情色方面流露出一种奇特的恋物癖,这种恋物癖并不以三寸金莲或者身体某一部位为迷恋对象,更不同于原著中宝玉“爱红的毛病儿”,而是特别针对处于污秽状态的女性身体——无论是呕吐,行经,大小便,或者烫伤。小钰的怜香惜玉表现为不顾腌臜,对这些因为处于特殊生理情况而软弱无助的女性身体予以照管和爱抚。这样的癖好,在古典小说里还是仅此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