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迁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旧京遗事
地理杂志。明末清初史玄撰。一卷。玄字弱翁,吴江(今属江苏)人。是书以明末北京生活习俗为背景,叙述宫中遗事轶闻及民间生活习俗。约当崇祯年间成书。一万三千余字。首言北京外城、内城、紫禁城规格、各门设置及南北京帝庙所祀诸帝贤臣名相异同及所在位置。对万历以来神宗、熹宗、崇祯诸帝性格爱好及皇亲势派、宫中选婚、日常风习等皆有记载。涉及刑典者如阉党魏忠贤弄权,设东厂、西厂,寻事杀人。他如宫中端午、重阳赐宴;京中祭祀、课税、灾异、民情;妇女服饰、民间饮食、伎艺等皆有详载。亦记宫中打稻之戏,宫人饰演农夫贩妇, “田官”征税等。是书可供研究明宫遗事、北京风俗参考。有民国十八年(1929) 铅印本。
汇评三国志演义
汇评三国志演义,正文以毛伦、毛岗宗改评本为底本。批语包含了毛评本、李贽评本、李渔评本、钟伯敬评本等各评本的批语。批语汇评参考陈曦钟等《三国演义汇评本》等书。
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
《圣祖仁皇帝实录》300卷。全称《大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实录》。雍正元年(1723)命大学士马齐、朱轼等人开馆纂修,九年(1731)十二月成书,书中记载了玄烨自顺治十八年 (1661) 正月继位至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卒共61年间,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活动,如登极、亲政、册封、巡幸、定礼乐、免赋税、开疆拓土、兴修水利等等。这些资料对于正确考察和客观评价康熙帝的政绩,及其所开创的 “康乾盛世”的形成,具有重要价值。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诗经注本。二十一卷,《诗序》一卷。清王鸿绪等奉敕编。始于康熙末年,成于雍正五年(1727)。编者在序言中提出:“《集传》一书,参考众说,探求古始,独得精意。”实际上代表了康熙王朝官方的评价。此书的编辑,“皆以朱子之说为宗”,将《诗集传》有关诗旨大义、章句训诂以及所标赋、比、兴作法,分别录入各篇各章之首,而对《毛传》、《郑笺》、《孔疏》和其他诸家之说有可取者,皆列于“集说”或“附录”之中。是书之出,可谓朱熹《诗集传》登峰造极的最后一瞬。迨至乾隆二十年(1755),敕编《诗义折中》,“分章多准康成,征事率从小序”,虽云“折中”,实则存心提倡汉学,《集传》一派,从此而日见式微。本书特色之一是内容简明醒目。编者总论,介绍篇义章旨,言简意赅,条理清楚,颇便初学。本书案语,着重推崇《集传》,树朱学的权威。《邶风·静女》、《桧风·羔裘》诸篇,也曾对朱说提出质疑,不过措辞比较委婉。本书采录自汉迄明有关《诗经》的论述凡二百六十家,其中汉至唐代(包括五代)五十五家(汉以前唯引荀况一家),宋代九十四家,元代二十三家,明代八十七家,所引宋、元、明三朝超过二百家以上,占全书的五分之四。宋代的诗学革新,在朱熹之前,较著者有欧阳修、郑樵、王质诸家,朱熹受他们的影响很大,本书收录欧、郑、王的论述较多。朱熹以后,南宋后期的辅广、蔡沈、王柏,元代的许谦、刘瑾、梁益、朱公迁,明代的朱善、胡广等,相继羽翼并发明朱熹的学说,他们的著作,实际上可以视作《集传》的笺疏。本书大量收录上述诸家的论述,穷源溯流,源流俱备,可谓集朱学之大成。将原来散出各处的资料汇为一编,对于研究诗经学史上的“宋学”,非常有用。《诗经传说汇纂》有《四库全书》本、清同治七年(1868)马新贻刻本、1968年台湾维新书局影印本。
涅槃经本有今无偈论
陈优禅尼国沙门真谛译,天亲菩萨造,兼释诸行无常偈。
中本起经
凡二卷。东汉昙果、康孟详合译(一说康孟详译)。收于大正藏第四册。记述释迦成道后教化之事迹。计有转法轮品、现变品、化迦叶品、度瓶沙王品、舍利弗大目揵连来学品、还至父国品、须达品、本起该容品、瞿昙弥来作比丘尼品、度波斯匿王品、自爱品、大迦叶始来品、度奈女品、尼揵问疑品、佛食马麦品等十五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