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慧印三昧经

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vx6中华典藏网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只耆阇崛山中。与摩诃比丘僧千二百五十比丘俱。菩萨有四十亿人。皆逮得陀邻尼。悉得诸三昧。皆逮得空法。皆得寂无想法。悉逮得不动摇愿。悉得无所著陀邻尼行。得无央数陀邻尼门。佛尔时便三昧三摩越。霍然无色。不可见不可得。如虚空不可知。无所住不可得。无吾无作。亦无来亦无去。亦非住亦非止。亦非偶亦非不偶。亦非身。亦非忧亦非喜。亦非心亦非不随心。亦非行所语。亦不有是语空。亦非著。佛尔时作是三昧三摩越。便不见佛身。亦不可得想。佛身佛心意。亦不可得想。亦不见中衣外衣及与坐。亦不见经行时。亦非声。尔时三昧咸神照三千大千日月。于是三千大千佛刹诸日月光明皆为覆蔽不见。诸摩尼宝诸逾填宝。诸天及天坐。诸释梵所有名香。悉为其歇。是皆三昧威神力之所蔽隐。三千大千刹土。但闻是三昧香。照于诸佛刹。其中人民眼不为遮迦和摩诃遮迦和。及须弥山诸黑山之所覆蔽。尔时便有七宝交露。覆盖三千大千刹土。一切诸佛刹及与竹园。耆阇崛山。若干种华悉遍布满其中。其地悉平等。地为生莲华。其华大如车轮。一华者有十万叶。其花上悉有七宝盖。摩竭提国界地。悉为柔软如天綩綖。有东方恒边沙佛等。遣无央数一生补处菩萨。令到沙诃楼陀刹土。有多陀竭阿罗诃三耶三佛。名为释迦文。今现在一切诸佛境界。深入多陀竭慧印三昧三摩越。若有菩萨积累功德。奉行六波罗蜜。百劫除沤和拘舍罗。不如一时闻是三昧。诸菩萨即受其佛教。持神足飞到竹园中。前为佛作礼。皆却坐莲花上。如是南方恒边沙佛等。亦复遣无央数菩萨。西方北方东南方西南方西北方东北方上方下方。如是恒边沙诸佛等。各复遣无央数一生补处菩萨。令到沙呵楼陀刹土。有陀竭阿罗诃三耶三佛。名为释迦文。今现在一切诸佛境界。深入陀竭慧印三昧三摩越。若有菩萨积累功德。奉行六波罗蜜。百劫除沤和拘舍罗。不如一时闻是三昧。诸菩萨即受其佛教。持神足飞到竹园中。前为佛作礼。皆却坐莲华上。尔时于是三千大千刹土。诸比丘僧及诸菩萨。所在远方皆来会于竹园在于佛前。尔时无央数菩萨。及四十亿比丘菩萨。皆来会于竹园。用是三昧威神故。于是三千大千刹土。诸释诸梵诸摩夷亘天。诸遍净天。一切诸龙王。诸鬼神王。诸犍陀罗王。诸阿须轮王。诸迦留罗王。诸真陀罗王。诸摩睺勒王。是诸王皆各从无央数官属来到佛所。前为佛作礼却住一面。尔时于是三千大千刹土。诸天及人非人。从下上至二十八天。中无空缺皆悉遍满。尊弟子舍利弗罗。摩诃目迦兰。拘提迦栴延。邠耨文陀尼弗罗等。即到文殊师利前。问文殊师利言。佛向者三昧三摩越。今皆不见不知所至到处。愿为吾等说之。文殊师利答舍利弗罗言。仁者智慧而具足。何以不各各自三昧共推索无央数佛刹。知佛身何如行。即时舍利弗罗等。各各自三昧共推索无央数佛刹。了不见佛身。亦不知所至到处。舍利弗罗等。即从三昧起。复前问文殊师利言。吾等以各各三昧。推索无央数佛刹。亦不见佛身。亦不知所凑。愿欲闻知惟为说之。文殊师利言。贤者舍利弗罗等。不知佛所至到处者。悉且安坐。佛须臾顷自当来还。尔时佛从慧印三昧起。便动三千大千佛刹。舍利弗罗等。便前白佛言。佛住何三昧。吾等以智慧眼推索佛。了无有能知其处者。佛语舍利弗罗言。佛所至到处。非若阿罗汉辟支佛等所可知。独佛自知之耳。所以者何。无念不动不摇故。vx6中华典藏网

  舍利弗罗。佛身有百六十二事。难可得知。何等百六十二事。非身。无作。无起。无减。未常有。无有比。亦无所比。亦无行。亦无所至不可知。亦无习一切净。无所有。亦不有。亦不行。亦不住。亦非生。亦非受。亦非闻。亦非见。亦非香。亦非味。亦非细滑。亦无往启。亦无还答。亦非启答。亦非心。亦非念。亦非心。心念离于心心等。心无所等。无所与。无来。无去。亦非润。亦非泽净。不复有。亦非恐。亦非惧。亦非动。亦非摇。亦无造。亦无成。亦非满。亦非不满。亦非见。亦非明。亦非不明。亦非冥。亦非不冥。亦非灭。已离灭。于灭中净。复净清净。于色无所有。无爱欲。一切非我。离于非我。住无所住。亦无处。亦无从。亦非无从。亦非法。亦非不法。亦非福田。亦非不福田。亦非尽。亦不可尽。无所有。离于无所有。远离于字。远离于向。远离于教。远离于行。远离于念。亦非祸。亦非不祸。亦非量。亦非不量。亦非来。亦非去。亦非双。亦非不双。亦非猗。亦非不猗。亦非相。亦非不相。无有相能现相。无诸入。亦非著。离诸著。一切人令得信。不受入住。于谛谛复谛。一切非我度。无所度。净无所净。度厄难为无所度。所说不说二无所等。于等无所等。无量等。与空等。无处等。无生等。不可得等。所安无所安。寂复寂。寂明中复明。于行无转能转行。一切断诸所著。诸法谛无有二。从本来无所有。所觉者已谛觉。已度于一切行。行所度无所度。亦非是。亦非不是。亦非长。亦非短。亦非圆。亦非方。亦非身。亦非体。亦非入。亦无所入。亦非世。亦非世所有。亦未曾有见者。亦未曾有知者。亦非去。亦非不去。亦非世因缘。亦非不世因缘。如是身不可获。亦非有。亦非无。亦无有去。亦无有来。亦非心念。亦非忧。亦非作。亦非不作。亦非诤。亦非不诤。亦非泥洹。亦非不泥洹。亦非行。亦非不行。是为百六十二事。vx6中华典藏网

  佛告舍利弗罗言。佛身如是。欲想视佛身无有能见者。所以者何。佛身不可以想见知。佛尔时欲旷大慧印三昧。于十方便说偈言。vx6中华典藏网

  是身亦非身  于身已度脱vx6中华典藏网

  亦无作无有  坏亦无所得vx6中华典藏网

  一切诸法相  双亦非不双vx6中华典藏网

  欲见诸佛身  所处皆如是vx6中华典藏网

  不是非不是  非忧非不忧vx6中华典藏网

  不取亦不放  不等亦不长vx6中华典藏网

  不乐亦不住  一切无从生vx6中华典藏网

  佛身已如是  便能致安隐vx6中华典藏网

  亦非作不可  获空无有想vx6中华典藏网

  亦非色心无  有我亦非一vx6中华典藏网

  于受无所受  于有无所有vx6中华典藏网

  一切诸正觉  其身谛如是vx6中华典藏网

  不刚亦不弱  无瑕亦不秽vx6中华典藏网

  不断亦不连  不有亦不坏vx6中华典藏网

  亦无所得于  多少无所亡vx6中华典藏网

  欲见诸佛身  一切无尘垢vx6中华典藏网

  不见亦不闻  非香无细滑vx6中华典藏网

  不知亦不动  譬之若如影vx6中华典藏网

  住形于一切  晓诸著人心vx6中华典藏网

  佛已成其身  一切各如是vx6中华典藏网

  非身亦非体  非等亦非谛vx6中华典藏网

  非净非不净  诸根无所有vx6中华典藏网

  不藏非不藏  譬如水中月vx6中华典藏网

  欲见诸佛身  一切悉如是vx6中华典藏网

  身复与身从  因缘本自然vx6中华典藏网

  不生亦不灭  无来亦无往vx6中华典藏网

  不见于三界  然现若如幻vx6中华典藏网

  欲见诸佛身  不动亦不摇vx6中华典藏网

  非声亦非诤  非默亦非寂vx6中华典藏网

  非获未常有  不有亦无彼vx6中华典藏网

  譬如虚空本  自然无所有vx6中华典藏网

  见佛已如是  昼夜当供养vx6中华典藏网

  一切及十方  亿千诸佛刹vx6中华典藏网

  上至廿八天  满中诸珍宝vx6中华典藏网

  悉以供养所  乃至无数劫vx6中华典藏网

  不如书是经  其福出彼上vx6中华典藏网

  譬如恒边沙  复倍无数劫vx6中华典藏网

  展转于其中  常等行慈心vx6中华典藏网

  不如晓了惠  解是印三昧vx6中华典藏网

  如是无数载  其德过彼上vx6中华典藏网

  若在五道中  展转无数劫vx6中华典藏网

  如是若干劫  一切能悉忍vx6中华典藏网

  不如一时慧  解是印三昧vx6中华典藏网

  其福如芥子  在于须弥边vx6中华典藏网

  若人在三界  生已便长大vx6中华典藏网

  一切悉戴之  能忍无数劫vx6中华典藏网

  其身不以劳  不用作勤剧vx6中华典藏网

  如是悉能忍  不如解三昧vx6中华典藏网

  譬人生悉遍  复多于劫数vx6中华典藏网

  其百劫中沙  一切以为数vx6中华典藏网

  不如昼夜力  行是印三昧vx6中华典藏网

  其福欲譬之  不可以比慧vx6中华典藏网

  其如是智者  常与行相随vx6中华典藏网

  于无数劫中  譬之如一尘vx6中华典藏网

  能谛晓了是  慧印三昧者vx6中华典藏网

  其福欲譬之  若海取一滴vx6中华典藏网

  莫持色相好  想视欲见佛vx6中华典藏网

  莫如著有者  欲见多陀竭vx6中华典藏网

  如须菩提所  见者为见佛vx6中华典藏网

  见佛已如是  一切无三千vx6中华典藏网

 vx6中华典藏网

  如是舍利弗罗。多陀竭慧印三昧。诸菩萨摩诃萨。于十方无所挂碍。悉使愿欲见诸佛。当内至意昼夜行是三昧。便见一切十方诸菩萨无央数行三昧门。住于无所挂碍法。是为陀邻尼所猗门。从是中成其相。从是中成其好。如是行者诸罪盖悉得除。诸魔事悉已过。佛所说皆审谛。佛所住及所语。无空缺悉具足。身所行无瑕秽。意念所行净无垢。若欲晓佛所行。欲解了一切人意。令各得其所。欲起愿成佛刹者。当行是三昧。欲得佛顶中光明者。欲起比丘僧者。欲庄严其刹土者。自在所欲作所欲行。当奉行是三昧。所以者何。譬如一切药树在所。求索悉具足。是三昧亦如是。菩萨于是三昧中。所求索亦悉具足。佛尔时便说偈言。vx6中华典藏网

  无上慧为慧王  慧能散诸欲著vx6中华典藏网

  是尊慧入慧门  是印经无量慧vx6中华典藏网

  知根行住智地  智无碍智去冥vx6中华典藏网

  智消著智说法  经如日照三界vx6中华典藏网

  常等行于三昧  一切著谛所断vx6中华典藏网

  诸三昧慧印将  诸佛者等是种vx6中华典藏网

  欲得宝度无极  愿福相福神足vx6中华典藏网

  志所愿从是得  是三昧诸佛乐vx6中华典藏网

  王乐国及臣下  宝无上宝如来vx6中华典藏网

  淫怒垢悉消除  宝三昧说是经vx6中华典藏网

  从我学恭敬意  持净清除吾我vx6中华典藏网

  勇猛者坏生死  持谛法得三昧vx6中华典藏网

  慧能说所当说  持是慧智能多vx6中华典藏网

  慧能放光明遍  是经者慧之门vx6中华典藏网

  等能降尽吾我  六十二诸所疑vx6中华典藏网

  到佛门无恐惧  便从是相好具vx6中华典藏网

  三尊中佛为尊  独能说七觉意vx6中华典藏网

  为懈怠示现法  是三昧不可尽vx6中华典藏网

  一切法当广说  入无低陀邻尼vx6中华典藏网

  持是法入十方  陀邻尼譬如海vx6中华典藏网

  于是中成施与  戒忍辱及精进vx6中华典藏网

  禅智慧不可尽  住是经成无极vx6中华典藏网

  莫恐惧施罪地  及诸魔与恶道vx6中华典藏网

  行三昧无能害  如所愿得为佛vx6中华典藏网

  菩萨住于是法  以十方为明证vx6中华典藏网

  其来者索法器  持是经得法住vx6中华典藏网

  过去佛经是母  当来者亦从是vx6中华典藏网

  现在佛从是出  行是者为佛子vx6中华典藏网

  罪垢除行不转  过第七住法去vx6中华典藏网

  其有住是经者  便具足诸佛宝vx6中华典藏网

 vx6中华典藏网

  说是法时。三十恒边沙等诸菩萨。皆得是三昧。六十八那术他菩萨。诸罪盖皆除悉住阿惟越致地。皆得不可尽陀邻尼所入声。六十亿天与人。从本已来未曾起菩萨意。今皆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提心。闻是三昧皆悉愿乐。愿乐已后。便住阿惟越致地。当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提。佛尔时便授其决。却后三十亿百千劫。皆当为佛。号名离于恐怖。诸菩萨各自起愿。便得无所从生法忍。然后于其刹土。悉得为佛。皆同一字。佛尔时三昧遍视众会。告文殊师利言。以是故。文殊师利。菩萨欲护我法者。当作无所著住。当悔当持当说之。常当清净独处。不当有所猗。文殊师利。便从坐起整衣服。以头面著地。为佛作礼。白佛言。我能忍护是无所著法。于菩萨道无吾无我。不有亦未曾有。不见亦不闻。不得亦不亡。尔时众会中。三十亿菩萨。皆叉手起住。白佛言。我等能忍是无数阿僧祇劫。拥护菩萨行。诸菩萨。各以身上衣供养佛。便即起愿。佛语弥勒菩萨言。念若本所愿行。于后当持是法。于是三十亿菩萨中。八千菩萨能持是法耳。其余菩萨者。皆刚强不能持法。于后皆当乱我法。亦不悔亦不持。弥勒有七事起菩萨意。何等为七事。一者起菩萨意。二者法欲尽时护法使不尽。起菩萨意。三者为十方人非人起哀。起菩萨意。四者见菩萨便起菩萨意。五者施与起菩萨意。六者见他人起菩萨意。便效起菩萨意。七者闻佛身有三十二相端正人向赞叹。便起菩萨意。弥勒。是为七事。其可起怛萨阿竭菩萨意。其护法使不尽。其哀十方人非人起菩萨意。是三昧辈能护菩萨意。疾得阿惟越致。其四辈起菩萨意者皆为刚强菩萨。佛语弥勒菩萨言。有五法住。疾得阿惟越致。何等为五法。一者等心于十方人非人。二者无所适莫于他人财宝。三者其有说经法者。没命从后终不说其恶。四者其有供养衣被。若床卧具病瘦医药。所当得者适无所慕。五者深入微妙法中。是为五法。菩萨住知是阿惟越致菩萨相。复有五法。菩萨住为刚强。何等为五法。一者面目无好色。二者所作皆怯弱。三者悭贪。四者谕谄。五者口但道空。是为五法住菩萨刚强相也。复有五法。菩萨住知是阿惟越致法。何等为五法。一者无我。二者无人。三者不处法有二。四者不著于菩萨。五者不持想视佛。是为菩萨五法住。疾得阿惟越致。佛尔时便说偈言。vx6中华典藏网

  不当贡高  及与嫉妒  妄造非说vx6中华典藏网

  索人长短  亦非口语  及与怯弱vx6中华典藏网

  如是曹人  不能护法  若有行者vx6中华典藏网

  在于空闲  能忍微妙  不但口言vx6中华典藏网

  譬若如犀  常乐独处  如是曹辈vx6中华典藏网

  能护后法  常喜独处  乐于清净vx6中华典藏网

  譬如怖禽  乐在深山  不乐供养vx6中华典藏网

  譬如虚空  如是人者  能护尊法vx6中华典藏网

  朽弃躯体  及与寿命  何况世间vx6中华典藏网

  所有珍宝  力行精进  于无所著vx6中华典藏网

  如是法器  能护后法  于后来世vx6中华典藏网

  当有是人  当自说言  我菩萨行vx6中华典藏网

  志意迷乱  著于世间  不能奉行vx6中华典藏网

  护于明法  我念宿命  提和竭佛vx6中华典藏网

  过于尔时  八十亿劫  尔时有佛vx6中华典藏网

  号为光明  为一切人  说是三昧vx6中华典藏网

  第一大会  八十那术  第二会六vx6中华典藏网

  七十那术  第三会七  十三那术vx6中华典藏网

  皆悉逮得  阿惟越致  其佛寿命vx6中华典藏网

  住世一亿  项中光明  七十逾旬vx6中华典藏网

  比丘僧数  九十九亿  逮得自在vx6中华典藏网

  皆阿罗汉  尔时有王  典主人民vx6中华典藏网

  名为慧上  是遮迦越  尔时纵广vx6中华典藏网

  阎浮利地  其里数计  二万逾旬vx6中华典藏网

  四天其数  皆悉如是  王有采女vx6中华典藏网

  六十亿人  其子千人  皆悉具足vx6中华典藏网

  其国土名  极乐无厌  王治诸国vx6中华典藏网

  二万郡县  国中人民  各有戏园vx6中华典藏网

  常乐安隐  五谷自然  譬如天上vx6中华典藏网

  无所不有  尔时尊王  于梦中闻vx6中华典藏网

  有佛于世  名为光明  从梦悟起vx6中华典藏网

  便到佛所  从诸臣下  六十亿乘vx6中华典藏网

  尔时从佛  闻是尊经  微妙三昧vx6中华典藏网

  诸佛奥藏  便以诸国  奉上与佛vx6中华典藏网

  所当供养  无所乏少  一切诸国vx6中华典藏网

  为佛供养  立起讲堂  用栴檀香vx6中华典藏网

  一切讲堂  具人供养  所可经行vx6中华典藏网

  金薄布地  具足于八  万四千岁vx6中华典藏网

  不起王事  但供于佛  不乐睡卧vx6中华典藏网

  勤力事尊  亦不起俗  无爱于国vx6中华典藏网

  设使有人  说王功德  日日说之vx6中华典藏网

  不能究竟  所可供佛  不可称数vx6中华典藏网

  所以者何  悕望三昧  便即独处vx6中华典藏网

  内自思惟  今是三昧  甚深微妙vx6中华典藏网

  今我不可  在于饮食  欲得悕望vx6中华典藏网

  成是三昧  便即弃国  剃去须发vx6中华典藏网

  因入深山  受行正戒  于三千岁vx6中华典藏网

  无有休息  行是三昧  未尝睡卧vx6中华典藏网

  佛天中天  中间所道  所可说法vx6中华典藏网

  皆悉启受  其光明佛  般泥曰后vx6中华典藏网

  国县起塔  六十四亿  诸塔供养vx6中华典藏网

  各五百盖  七宝交露  及与香华vx6中华典藏网

  诸天缯彩  及与帐幔  挂树灯火vx6中华典藏网

  各有八千  约省饮食  以为节度vx6中华典藏网

  积累其数  八十万岁  为一切人vx6中华典藏网

  说印三昧  未常从人  有所悕望vx6中华典藏网

  若人赞叹  不用为喜  何况于世vx6中华典藏网

  当有爱欲  若有请者  意常远离vx6中华典藏网

  至心内行  常护后法  七十那术vx6中华典藏网

  与八十亿  于是数中  世世逢佛vx6中华典藏网

  如是计数  供养无极  常遇明法vx6中华典藏网

  得是三昧  若有起意  护菩萨行vx6中华典藏网

  其欲学者  当如我学  不稸财宝vx6中华典藏网

  欲解微妙  内行至意  无有虚饰vx6中华典藏网

  后来世人  当自说言  我所作业vx6中华典藏网

  是菩萨行  欲得供养  非求法者vx6中华典藏网

  住在有中  言一切空  亦不晓空vx6中华典藏网

  何所是空  内意不除  所行非法vx6中华典藏网

  口但说空  住在有中  说菩萨行vx6中华典藏网

  我无所疑  时王慧上  阿弥陀是vx6中华典藏网

  尔时千子  是劫得佛  今大众会vx6中华典藏网

  于我前者  时皆弃家  悉为比丘vx6中华典藏网

  我念宿命  无数佛时  住于名字vx6中华典藏网

  常作沙门  佛所说经  皆悉讽诵vx6中华典藏网

  奉行空事  猗在有中  如是作行vx6中华典藏网

  不可称数  持想猗住  供养诸佛vx6中华典藏网

  供养如是  不得慧行  转意作行vx6中华典藏网

  便向慧门  却后与提  和竭佛会vx6中华典藏网

  断吾狐疑  便见平等  尔时封拜vx6中华典藏网

  得谛要决  当于后世  人中为佛vx6中华典藏网

 vx6中华典藏网

  尔时瓶沙王第一夫人。名为拔陀斯利。阿阇世之母也。亘那腊者拘邻之女也。瓶沙王第一夫人拔陀斯利。便从坐起。前到佛所为佛作礼。以杂彩珠衣及五百七宝华盖供养于佛。便自说言。我于后来世当解是三昧。当持是三昧。其有持是法者。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我当拥护之。衣被饮食床卧具病瘦医药。教一切人发菩萨意。不诽谤于空法。不但口说空。朽身不惜寿命。何况世间所有。尔时瓶沙王宫中八千采女。及摩竭提国中六万优婆夷。闻是三昧。皆发菩萨意。皆悉愿乐是三昧。然其后世皆当持是法。佛尔时便笑。若干种色光。色色各异从口中出。青黄赤白遍照无央数佛刹。皆覆蔽日月之明。还绕身三匝。便从顶上忽然不现。尔时拔陀斯利。便于佛前赞叹佛。而说偈言。vx6中华典藏网

  在人中无有上  于行中无所等vx6中华典藏网

  今三界无有比  佛威神如盛华vx6中华典藏网

  如飞鸟在虚空  若欲笑一切可vx6中华典藏网

  所可说皆柔软  悉饱满于十方vx6中华典藏网

  口所说如莲华  人中上悉与眼vx6中华典藏网

  今所说无不可  声软好如梵天vx6中华典藏网

  今佛笑当何感vx6中华典藏网

 vx6中华典藏网

  佛尔时。为瓶沙王夫人拔陀斯利亘那腊。说偈言。vx6中华典藏网

  我自念无央  数恒边沙劫vx6中华典藏网

  尔时于世有  佛名为福明vx6中华典藏网

  教授世间住  寿六十七劫vx6中华典藏网

  尔时法王众  僧复无央数vx6中华典藏网

  时有遮迦越  王名为慧刚vx6中华典藏网

  王有两夫人  一名为月明vx6中华典藏网

  于欲无所索  诸法无所著vx6中华典藏网

  弃家行学道  一亿岁护法vx6中华典藏网

  如是不可计  于无数诸佛vx6中华典藏网

  法欲尽时生  彼护于后法vx6中华典藏网

  然后来世世  恒边沙佛等vx6中华典藏网

  当复于彼处  生护于后法vx6中华典藏网

  遮迦越慧刚  王于阿閦佛vx6中华典藏网

  与诸夫人数  皆生于彼国vx6中华典藏网

  悉已护法寿  终后为男子vx6中华典藏网

  生须摩诃提  见阿弥陀佛vx6中华典藏网

  八千婇女及  摩竭优婆夷vx6中华典藏网

  若法欲尽时  常当护佛法vx6中华典藏网

  寿终后皆得  卅二相如佛vx6中华典藏网

  坐于莲华到  阿弥陀佛前vx6中华典藏网

  是诸婇女供  养当如慧王vx6中华典藏网

  然于后来劫  一切无爱欲vx6中华典藏网

  便于后来劫  一切当为佛vx6中华典藏网

  教授诸天人  为其说正法vx6中华典藏网

  是时佛刹中  亦无有魔事vx6中华典藏网

  其刹无爱欲  亦无三恶道vx6中华典藏网

  常以无央数  诸菩萨为僧vx6中华典藏网

  亦不闻道有  阿罗汉之名vx6中华典藏网

  若有人欲护  于诸佛法者vx6中华典藏网

  不求欲得名  闻及与寿命vx6中华典藏网

  如是行住者  疾近为菩萨vx6中华典藏网

  自在其意愿  欲起何刹土vx6中华典藏网

  若等诸菩萨  当起恭敬意vx6中华典藏网

  我起恭敬意  无所猗护法vx6中华典藏网

  作是行者便  得去离生死vx6中华典藏网

  莫于世间作  习贪著于欲vx6中华典藏网

  我所以于无  数劫以妻子vx6中华典藏网

  舍国及头目  用索佛法故vx6中华典藏网

  无行者用供  养故坏佛法vx6中华典藏网

  便展转起诤  欲得供养故vx6中华典藏网

  时坐八十亿  人垂泪而言vx6中华典藏网

  若法尽时吾  等当护后法vx6中华典藏网

  说经动三千  刹诸天散华vx6中华典藏网

  快善哉世间  人乃闻是经vx6中华典藏网

  一切恒边沙  无数诸佛刹vx6中华典藏网

  满中诸珍宝  悉以供养佛vx6中华典藏网

  不如一时信  解是印三昧vx6中华典藏网

  其福欲譬之  不可以比慧vx6中华典藏网

  不用力及强  可得菩萨行vx6中华典藏网

  闻佛尊正法  便起菩萨意vx6中华典藏网

  其有起恭敬  于是尊经者vx6中华典藏网

  作行如是者  便疾得为佛vx6中华典藏网

 vx6中华典藏网

  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后当有几人能受持是三昧者。佛语弥勒菩萨言。弥勒。若有后来世人。持想起功德者。设使我说若便不乐。弥勒菩萨白佛言。愿佛愍伤一切人故。唯为说之。若有诸菩萨谛欲学者。菩萨当护其行令无缺减。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佛语弥勒菩萨言。若有菩萨。于百佛已起菩萨意。然后坏败菩萨行。若有菩萨。于千佛已起菩萨意。然后复起菩萨意。诽谤方等经亦不解。若于十万佛已起菩萨意。然后亦复起菩萨意。不诽谤方等经。亦不讽诵读之。若于百万佛已起菩萨意。然后亦复起菩萨意。不诽谤方等经。亦不讽诵读之。若于一亿佛已起菩萨意。然后亦复起菩萨意。闻方等经书之。于其中不晓了。若于十亿佛已起菩萨意。然后亦复起菩萨意。得方等经。书之讽诵读之亦不能得法忍。亦不能得是三昧。亦不乐是三昧。若于八十亿佛闻是三昧。持之讽诵读之。已于八十亿佛前。皆起菩萨心。得方等经。持之书之讽诵读之。得是三昧。坚持无瑕秽奉行之。终不为魔所得。不为罪所盖。若于阿僧祇劫中。所作诸罪。若头痛便除其罪。若乱意。若见诽谤。若见轻易。若少得供养。于一世皆毕其宿命罪。若供养阿僧祇佛。然后终不怯弱心坚住内晓了。若菩萨有恶道罪。然后所生不端正。便除其罪。若多病瘦。若不为人所敬。生于卑贱家。生于见轻易家。生于贫穷家。生于边远家。生于悭贪家。生于外道家。生与怨憎不可共会。与不解意共会。心多忧念。在国国相攻伐处生。在郡郡相攻伐处生。在县县相攻伐处生。在聚聚相攻伐处生。于种姓诸家相攻伐处生。所可处相攻伐处生。不见善知识。不数闻法。不能得衣被饭食床卧具病瘦医药。既得少少耳。所说可于凡人不可长者。亦不能解了其意。于功德不能致得增益。数在于谴过中。数为他人所乱。不能得所便供养。若得闻法不解。若见恶梦于梦中除其宿罪。为罪垢所可摧。魔所可作不觉魔事。常与不可共会。若有好衣被食饮。一切诸可持与他人。若于百佛手。自作功德心无瑕秽。尔时皆坏败。以是故谛复谛内起好心。可当忍者一切僧那僧涅。于深微妙法坚住于行行。于后来世人。当持是法。尔时可意王菩萨与文殊师利菩萨。及六十贤者。留于后世令护后法。佛尔时便说偈言。vx6中华典藏网

  莫行谀谄  猗有所著  当正其意vx6中华典藏网

  持慧行住  深行微妙  住不动忍vx6中华典藏网

  当作是行  疾求三昧  莫作谄猗vx6中华典藏网

  远离著垢  莫贪诸有  乐于所诤vx6中华典藏网

  当行平等  譬如虚空  如是行者vx6中华典藏网

  十种力宝  常当坚意  住于菩萨vx6中华典藏网

  当学微妙  佛之奥藏  一切诸受vx6中华典藏网

  慧意无欲  已有是行  得宝三昧vx6中华典藏网

  常当等心  于诸憎爱  视善知识vx6中华典藏网

  如见诸佛  乐于施与  内行平等vx6中华典藏网

  有是行者  疾晓三昧  慧经光明vx6中华典藏网

  不可尽宝  住是三昧  不可胜数vx6中华典藏网

  是经之明  过于日光  故说是经vx6中华典藏网

  当入尊慧  譬如日月  诸宝灯明vx6中华典藏网

  若如冬月  高山上雪  譬如释梵vx6中华典藏网

  及与四天  是经光明  出于彼上vx6中华典藏网

  是经除结  及与意罪  降伏众魔vx6中华典藏网

  便得安隐  神足彻视  得知宿命vx6中华典藏网

  晓知一切  人意所欲  我念宿命vx6中华典藏网

  无数劫时  爱欲悉尽  一切无余vx6中华典藏网

  时佛赞叹  说是印经  当如我学vx6中华典藏网

  疾得不久  若有行者  谛知空虚vx6中华典藏网

  内意晓空  其本自然  作是行者vx6中华典藏网

  为著于空  持法行者  远离于空vx6中华典藏网

  我泥曰后  人当说言  一切诸法vx6中华典藏网

  视之若梦  若持诸法  欲有所譬vx6中华典藏网

  其意所起  故为是著  空无有生vx6中华典藏网

  亦无作者  亦无来者  不见有住vx6中华典藏网

  不行是法  著于有中  便自说言vx6中华典藏网

  我已知空  得善知识  从其闻法vx6中华典藏网

  衣毛竖起  泪出如言  今师实尊vx6中华典藏网

  是贤者人  转后便说  百恶之言vx6中华典藏网

  多有卑贱  贫穷之人  望供养故vx6中华典藏网

  便自称誉  求安名闻  因作沙门vx6中华典藏网

  污乱正教  持法弟子  猗于佛道vx6中华典藏网

  便作沙门  作菩萨行  不住菩萨vx6中华典藏网

  譬如海边  遥视彼岸  行不具者vx6中华典藏网

  非是菩萨  若在空闲  言我行净vx6中华典藏网

  于其内行  不住清净  常望供养vx6中华典藏网

  亲近厚善  便自说言  我是沙门vx6中华典藏网

  若于我道  作沙门者  住于佛法vx6中华典藏网

  如水莲华  于是经中  行之如法vx6中华典藏网

  有是行者  能护佛法  今可意王vx6中华典藏网

  当受我教  莫作著行  如世间人vx6中华典藏网

  远离世俗  可得佛好  以故嘱若vx6中华典藏网

  可护后法  譬如那术  刹土中人vx6中华典藏网

  取恒边沙  皆悉种之  一一诸沙vx6中华典藏网

  皆或为实  是一实者  成一恒沙vx6中华典藏网

  如是计数  千反种之  如是转计vx6中华典藏网

  诸恒边沙  计数如是  过若干刹vx6中华典藏网

  举一沙者  以为计数  以是计数vx6中华典藏网

  东方如是  是沙计数  皆令使尽vx6中华典藏网

  十方一切  皆悉如是  如是刹数vx6中华典藏网

  诸佛满中  一一诸佛  各数如是vx6中华典藏网

  一切诸佛  有万种声  于无央数vx6中华典藏网

  恒边沙劫  说经功德  无有尽时vx6中华典藏网

  若人有行  于是经义  常当内意vx6中华典藏网

  住是经法  当谛奉行  如上所说vx6中华典藏网

  是经道慧  无有边幅  譬如芥子vx6中华典藏网

  在须弥边  若人从海  取水一滴vx6中华典藏网

  说经功德  其譬如是  见经尊故vx6中华典藏网

  作无著行vx6中华典藏网

 vx6中华典藏网

  尔时可意王菩萨。与文殊师利及六十贤者。白佛言。法名为法。何等为法。宁可得知法貌不。佛语可意王菩萨。与文殊师利及六十贤者。法法名善男子无作之貌也。无作者为何等貌也。不可得之貌也。不可得者为何等貌。不可尽之貌也。不可尽者为何等貌。无所起之貌也。无所起者为何等貌也。无所灭之貌也。无所灭者为何等貌。无所获之貌也。无所获者为何等貌。无所猗之貌也。无所猗者为何等貌。无所处之貌也。无所处者为何等貌。无所出之貌也。无所出者为何等貌。不动摇之貌也。不动摇者为何等貌。离于动摇之貌也。离于动摇者为何等貌。无心之貌也。无心者为何等貌。无念之貌也。无念者为何等貌。无二之貌也。无二者为何等貌。平等之貌也。平等者为何等貌。非有之貌也。非有者为何等貌。无所住之貌也。无所住者为何等貌。无所行之貌也。无所行者为何等貌。无懈怠之貌也。无懈怠者为何等貌。法无处所之貌也。法无处所者为何等貌。泥洹之貌也。文殊师利白佛言。设使是法展转不相知。何所法当尽者。令吾等护后法。佛语文殊师利菩萨言。起法法想者欲得度。欲得度者住于法。住于法者便处二法。处二法者为灭法之行也。法亦不灭亦非不灭。我今若等护是后法。佛尔时便说偈言。vx6中华典藏网

  已住吾我  便言有世  持想作行vx6中华典藏网

  欲脱于世  起是念者  为住二法vx6中华典藏网

  是为惑事  非正法行  法无作者vx6中华典藏网

  亦无坏者  不可见知  亦无人所vx6中华典藏网

  著于有者  因起想行  便自说言vx6中华典藏网

  我已忍空  起想念空  是为非法vx6中华典藏网

  法无所有  便行有法  一切所起vx6中华典藏网

  为无所有  于行寂然  是为法印vx6中华典藏网

  于想有动  便即自缚  法本清净vx6中华典藏网

  便起有法  一切诸法  譬若如响vx6中华典藏网

  著于有者  便处二法  清净慧法vx6中华典藏网

  慧不得慧  于慧慧中  无有逮者vx6中华典藏网

  一切不见  可起习者  痴慧皆空vx6中华典藏网

  俱无所有  若使自然  当有所有vx6中华典藏网

  便可灭坏  就于泥洹  设使诸法vx6中华典藏网

  有所住处  人与非人  皆为泥洹vx6中华典藏网

  若人于世  自取自放  是想非想vx6中华典藏网

  而求泥洹  自起吾我  一切皆尔vx6中华典藏网

  所起诸法  亦无识念  愚痴与智vx6中华典藏网

  于是二事  语从口出  为无所有vx6中华典藏网

  起想行者  便惑其中  坏灭生死vx6中华典藏网

  欲求泥洹  心不知心  其本自然vx6中华典藏网

  于本自然  亦不知心  一切诸法vx6中华典藏网

  自然如梦  能欲起行  持有作谛vx6中华典藏网

  起有法者  非是谛行  灭行法者vx6中华典藏网

  非是谛法  假令灭行  为是谛者vx6中华典藏网

  诸起有法  皆当为佛  佛所觉者vx6中华典藏网

  为无所觉  所可说法  为无所说vx6中华典藏网

  所可度人  为无所度  佛为谛见vx6中华典藏网

  无所起法  设使泥洹  当为是色vx6中华典藏网

  佛诸弟子  悉当在中  假令泥洹vx6中华典藏网

  为常住法  大哀四等  皆成蠕动vx6中华典藏网

  一切人人  不能相见  于世自号vx6中华典藏网

  持我作人  谛视世间  无我无人vx6中华典藏网

  空无所著  是为泥洹  偶皆言者vx6中华典藏网

  自呼为谛  坏败灭受  欲得为道vx6中华典藏网

  已不起法  便为一法  持有行法vx6中华典藏网

  处是四谛  诸佛所处  皆处一法vx6中华典藏网

  坐于佛树  何有四谛  如是行者vx6中华典藏网

  不晓菩萨  作行如是  坏败佛法vx6中华典藏网

  作沙门者  当如其法  所可爱欲vx6中华典藏网

  不当稸积  欲成三昧  谛其行者vx6中华典藏网

  譬若如犀  常乐独处  八十亿佛vx6中华典藏网

  人中之王  行是三昧  诸佛悉知vx6中华典藏网

  若有尊天  已见谛者  昼夜拥护vx6中华典藏网

  持法之人  经不可尽  照明一切vx6中华典藏网

  入是法藏  无端底门  其有信行vx6中华典藏网

  是三昧者  常于梦中  与诸佛会vx6中华典藏网

 vx6中华典藏网

  佛尔时告文殊师利菩萨言。若有人欲得菩萨道者。菩萨当奉行是三昧。若欲成相若欲成好。十种力四无所畏十八法不共。若大哀无所著。欲得自然慧眼。若欲成比丘僧。若欲成菩萨。若欲成佛刹。若欲得慧陀邻尼一切人所可说声。欲离于世。欲知一切人所可道。欲得力。欲得晓了三昧。当奉行如上所教。即为如佛。如将如大将。如将中将。为一切上。为一切大哀。为怛萨阿竭。所可说。皆平等。无量等。与空等。无处等。所说等。人中上。所以者何。我住于是三昧。提和竭佛时。我已得佛道。文殊师利白佛言。设使提和竭佛时得佛道。何复为世间。佛告文殊师利菩萨言。用三事故在于世间。何等为三。一者作佛事。二者度十方人非人。三者不违本愿。我尔时已得佛道为泥洹已。佛尔时便说偈言。vx6中华典藏网

  行是三昧  于无底念  疾得为佛vx6中华典藏网

  一切十方  无央数佛  护持法者vx6中华典藏网

  便悉得闻  无量无底  诸经正教vx6中华典藏网

  持是经者  便得无极  陀邻尼门vx6中华典藏网

  欲知人声  诸慧三昧  当于是经vx6中华典藏网

  四谛度脱  无所著慧  能伏诸有vx6中华典藏网

  无起无灭  无有处所  能致清净vx6中华典藏网

  便逮相好  一切功德  及十种力vx6中华典藏网

  欲解微妙  诸深慧法  当行是经vx6中华典藏网

  欲得解了  一切世人  堕于冥者vx6中华典藏网

  欲谛教人  除其淫怒  清净行者vx6中华典藏网

  当于是经  昼夜勤力  作无上行vx6中华典藏网

  当乐精进  于廿一日  奉行印经vx6中华典藏网

  莫持懈怠  及与安隐  欲求是法vx6中华典藏网

  常持柔软  无嫉妒意  在于空闲vx6中华典藏网

  以法施与  持戒供养  便得其愿vx6中华典藏网

  等意自守  示一切人  以三昧经vx6中华典藏网

  莫乐爱欲  譬如莲华  不著于水vx6中华典藏网

  坚住精进  譬如飞鸟  在于虚空vx6中华典藏网

  行是已后  便得无极  陀邻尼门vx6中华典藏网

  说是经时三千刹土六反震动。诸天亿百华香伎乐。及与幢幡缯盖交露。七宝璎珞金敷色华。及摩尼宝水精琉璃。以供养佛。一切尊天诸天玉女。及龙鬼神阿须伦迦留罗比丘僧优婆塞诸优婆夷。皆大欢喜。悉弃捐家。放舍所有妻子诸宝起菩萨意。于一那术说行菩萨不能究竟。其起菩萨意者。皆得阿惟越致。无央数恒边沙人皆得阿罗汉。十方诸飞来菩萨。皆得欢喜去。佛说是经法时。阿僧祇人皆发菩萨意。八十那术人皆得阿惟越致。三亿六万菩萨得是三昧。无央数人皆得阿罗汉道。可从十方诸来菩萨。皆得是三昧。佛尔时说经已竟。可意王菩萨。文殊师利。及六十贤者。瓶沙王夫人跋陀斯利亘那腊。诸天人民。龙鬼神阿须伦。闻经皆大欢喜。前为佛作礼而去。vx6中华典藏网

    佛说慧印三昧经vx6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