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升序↑- 大佛顶首楞严经合论序
-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论序
-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合论卷第一
-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合论卷第二
-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合论卷第三
-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合论卷第四
-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合论卷第五
-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合论卷第六
-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合论卷第七
-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合论卷第八
-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合论卷第九
-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合论卷第十
- 重开尊顶法论跋语
猜你喜欢的书
安广县乡土志
志书。光绪末年造送本,不著修纂时间、姓氏。记述简单,别为历史、政绩录、兵事录、耆旧录、人类、户口、民族、宗教、实业、地理、山、水、道路、物产、商务。
文说
刘师培著。这是“隐法《雕龙》”而写的。全文除“序”外,分《析字》、《记事》、《和声》、《耀采》、《宗骚》等篇。作者认为:“皇古学术, 溯源史官,记动记言、实惟史职;是记事之文,起原至古。”记事之文应重事实,“文以记事,故事外无文;若词涉不经,言等子虚。”(《记事》)在谈到文的起源时说:“上古未有文字,先有语言”、“言出于口,声音以成,是为有韵之文”,所以“古文之文, 以音为主”(《和声》),韵文是最早的文。作者基于这样的观点,认为“骈文之一体, 实为文类之正宗”。接着列举《三都》、文饶《会昌》、刘琨《劝进》、 中郎《太邱》等等文章为赋体、制敕、书表、碑志、序文、游记、论体、颂铭箴赞、檄文、 祭文等等各类文体之正宗(《耀采》)。作者认为文体是随时代而变迁的,文学创作应该重视文采。他崇尚六朝骈文,赞赏骚体,认为“《楚词》之书,其用尤广;上承风诗之体, 下开词赋之先”(《宗骚》)。他主张划清文学创作与学术著作、实用文字的界限。这些见解,对发展文学创作是有益的。
名医类案
中医医案。12卷。明江瓘撰。江瓘,字民莹,歙(今安徽歙县)人。自号篁南山人。补诸生。因病而习医,且自药而愈。著《名医类案》。以求达到“宣明往范,昭示来学;既不诡于圣经,复易通乎时俗”的目的。本书历经20年,未完成。后由其子江应宿继承其业,补撰成书(1549)。本书采集明以前历代名医的临床验案,结合家藏秘方及个人医案。按病症分类为二百零五门,包括急性、慢性传染病、内科杂病,以及外科、五官科、妇科、儿科等各科医案。各病案均载病者姓名、年龄、体质、症状、诊断与治疗,重要的医案后还附按语。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医案类著作,为后代研究疾病史、治疗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有万历十九年(1591)刊本、光绪十一年(1885)信述堂重刊本、195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等。
艺苑雌黄
诗话。宋严有翼撰。严有翼,生平事迹不详,仅知为南渡前后建安(今福建建宁)人,高宗绍兴年间尝为泉、荆二郡教官。《直斋书录解题》著录,谓其“大抵辨正讹谬,故曰‘雌黄’。其目:子史,传注,诗词,时序,名数,声画,器用,地理,动植,神怪,杂事。卷为二十,条凡四百馀”。原书久佚,今传《说郛》本系节编本,仅八则。又有《四库全书总目·诗文评类存目》著录之十卷本,系明人摭拾《苕溪渔隐丛话》所引以伪托旧本,卷数不足,遂于第四卷以后全录《韵语阳秋》而颠倒其次序以凑数。然原书佚文,宋元时诗话汇编中存录颇多,罗根泽据以辑得八十一则,郭绍虞辑得八十四则。其论诗,称赏“前辈为文皆有所本”;又称“诗有夺胎换骨之说”,“信有之矣”;评诗则多重句法、字法及用事出处,于此可见其江西诗派倾向。其评骘辨误,亦不乏可取处。然称李白“燕山雪花大如席”、“白发三千丈”等句,谓“其句可谓豪矣,奈无此理何”,则不足为训。有《宋诗话辑佚》本。
公孙龙子注
《公孙龙子》注释书。
楞严经摸象记
楞严经摸象记,一卷,明袾宏述并序,附诸经,出云栖法彙,见新编续藏。亦称《楞严经摸象记》,简称《摸象记》。佛典注疏。明万历三十年(1602)袾宏述。是唐般剌密帝译《楞严经》的注释书。作者在引文中称:因感于古来诸家于《楞严经》“彼此角立,如盲讥盲”,故主张释经只要言之在理,如盲人摸象虽不得象,未尝非象。该书除摘取《楞严经》语句百余则,“略为剖析,以例全帙”,对《般若心经》、《圆觉经》、《法华经》、《华严经》、《永嘉集》等亦略举一二则,予以解释。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