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庵正受

- 姓名:雷庵正受
- 俗姓:邵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常熟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雷庵正受,宋常熟人。俗姓邵,字虚中,号雷庵。云门宗雪窦下第七世高僧。年十六师心鉴出家于慧日寺。谒应庵、佛行、无庵诸高僧。庆元(1195—1200)初居湖州寿星院,归居苏州报恩光孝禅寺。以阐教弘宗为心。嘉泰四年(1204年)著成《嘉泰普灯录》,陆游作跋称裒集周悉。又编《华严论枢要》《楞严合论》。另著有《楞伽经集注》。
猜你喜欢的书
空中历险记
18世纪50年代的一个9月,我来到了缅因河畔的法兰克福。我乘气球穿越了德国的几个主要城市,因此这次旅程很是惹人注目。可当呆在吊舱里时,我的身边并没有德国人相伴,而我在巴黎成功的升空也吸引不了那些板着脸孔做人的德国人尝试着做次空中旅行。
印旨
印学论著。明程远著。一卷。程远,字彦明,梁溪(今江苏无锡)人。工篆书、篆刻。董其昌称:“予友程彦明为汉篆,书与刻兼擅其美,识者方之文寿承、何长卿。”明万历间盛行搜集、收藏秦汉印章并摹刻汇为印谱之风气,程远亦选择各家藏印并当时名家精品,于万历二十年(1602)摹辑成《古今印则》四卷,苏宣、梁为之校订,屠隆、归昌世、王穉登、董其昌、陈继儒、姚士麟等为之序、跋,名重一时,允为佼佼之作。《印旨》附刊于《古今印则》之后,顾湘复辑入于《篆学琐著》。全文约三百字,多属心得之言,虽略取旧说参以己意,亦无造作之气。
伤寒审证表
一卷。清包诚撰。包诚字兴言,泾县(今属安徽)人。同治年间曾官湖北同知。从学于张宛邻,私淑黄元御。张宛邻崇拜黄元御之医术,令包氏校雠黄氏诸书。包氏尤致力于 《伤寒论》的研究。认为《伤寒论》文奥义精,难以记诵,如注家不明旨意,不分纲目,读者难解大旨。故撰此书。书中以表格形式阐发伤寒六经辨证之法。将太阳经分为本病中风、伤寒、兼证、阳盛八腑、阴盛八脏、坏病、不治病七种;将阳明病经分为脏病连经、腑病、阴病、不治病四种;将少阳经分为经病、本病、入阳明病、入三阴病、坏病五种;将太阳经分为脏病连经、脏病二类;将少阳厥阴经分为脏连经、脏病、不治病三种;将汗下宜忌分为可汗、可吐、可下等六种。各种内容下面以方药附之。此书均以表格形式,钓玄提要,条理清楚,简明扼要,博而能约,便于记诵。就证列治,明晰精当。便于后学研究仲景之学。有同治十年(1871)湖北崇文书局刊本。
薄命
短篇小说。杨华著。初载1935年3月5日《台湾文艺》2卷3号,初收入1936年4月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版短篇小说集《山灵》(即《朝鲜台湾短篇小说集》)。此篇与杨逵的《送报夫》、吕赫若的《牛车》,是日据时期最早介绍到大陆来的台湾小说。小说从童养媳受迫害、受摧残的角度,冷静剖析了妇女问题的要害。主人公爱娥是个聪明柔弱的女孩,从小母亲早亡,父亲赌输了钱,将她卖到一个冷冰冰的陌生人家做媳妇仔(童养媳),七八岁就惨遭毒打和詈骂,终日苦不堪言,愁容满面。长大出嫁后,受尽公婆虎狼般的虐待、摧残、殴打,变成一个呆人,折磨得“全身差不多只有一张皮了”。婆家的生意被官厅禁止,她又不慎把一间堆柴的草屋烧掉了,从此更令公婆憎恶和毒打,最终被逼发疯致死。作品在末尾对爱娥的悲剧提出了深沉的诘问:“唉!爱娥的一生的命运,有谁去怜惜呢?她的死,更有谁知道这是谁害她的呢?”爱娥的命运反映了台湾妇女的悲惨处境。表现手法很有特色,它像叙事诗一样,娓娓地叙述爱娥一生的凄苦,其中蕴含着作家对主人公的同情与痛惜,曲折地表现了对摧残人性的不公平世道的诅咒。当“我”追忆表妹爱娥发疯的往事时,那种无限的哀伤与失望,流露出作家无可奈何的感伤与哀愁。
编年通载
编年体史书。北宋章衡撰。原本10卷,或作15卷。衡字子平,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嘉祐进士。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累官宝文阁待制、集贤院学士。章衡患学者不知古今,以世传运历书十余家浅陋不足观,乃博采经史百家的记载,研磨20余年编成是书。纂历代帝系年号,贯以甲子,始自唐、虞,迄于宋治平四年(1067),总3,400年事。于世数代易、历统相传、年名国号、灾祥善恶等,无不具载,有关存亡纲纪之事,均按年编录,颇为简要。对旧史中讹谬疑误处,皆刊正明辨之。熙宁七年(1074)表进于朝,为神宗称道,谓可冠冕诸史。元祐三年(1088)其族父章楶为之序而刊印。今仅存残本4卷,记帝尧至西晋太康元年九月事,卷首有章楶所作序及章衡进书表各一篇。有《宛委别藏》、《四部丛刊三编》本。
一字顶轮王瑜伽经
亦称《瑜伽一字顶轮王真言观行仪则》、《一字顶轮王瑜伽观行仪轨》、《一字顶轮王瑜伽究竟仪则》等。密教仪轨经典。唐天宝十二年(753)不空译,田良立笔受。一卷。属持明密教佛顶部仪轨,说金刚佛顶瑜伽现行法,参入瑜伽密教观法。见载于日本《大正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