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合辙

作者:一雨通润
楞伽经合辙

简称《楞伽合辙》。佛典注疏。明天启元年(1621)通润撰。八卷。是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楞伽经》的注释书。作者自序称:本书“凡值经之性相分途处,双引性相并释之……务令性相二宗如车两轮,并行不悖”,故命名“合辙”。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猜你喜欢的书

怎么办

怎么办

俄国车尔尼雪夫斯基 (1828 ~1889)著。长篇小说。作于1863年。副标题是《新人的故事》。作品塑造了“普通的”和“杰出的”两类“新人”。罗普霍夫、吉尔沙诺夫、薇拉体现了普通“新人”的特点:嫉恶如仇、蔑视旧世界、富有同情心,是“合理的利己主义”者。他们对社会起了资产阶级启蒙学家的作用。拉赫美托夫是“杰出”的“新人”代表。他是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职业革命家。作品通过上述人物的爱情纠葛,并穿插其秘密革命活动,回答了反对专制制度应当怎么办这一重大社会政治问题,即必须产生“新人”,由他们来实现空想社会主义的理想。小说布局新颖,人物刻划生动、感人,语言带有政论色彩,又常用隐喻和暗示手法以避开当局的审查。是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被誉为“生活的教科书”。

钱谱

钱谱

中国古代研究钱币的著作。历代用《钱谱》为书名的甚多,较早的是南朝萧梁时的《顾烜钱谱》。宋代洪遵(公元1120年~1174年)推重此书,谓古代钱币“类多湮没无传。梁顾烜始为之书。凡历代造立之源,大小重轻之度,皆有论序,使后乎此者可以概见。”唐代封演《续钱谱》一卷即是指续《顾烜钱谱》;北宋董卣的《续钱谱》10卷和李孝美的《历代钱谱》10卷;明朝陆深的《钱谱》等,都已失传。今尚存明永乐洪熙年间董遹《钱谱》1卷,其辑录元以前的历代钱钞200余种,但内容简略,且有错误。清朝江德量著《钱谱》24卷,有图有说,惜未镌刊问世。

海陵从政录

海陵从政录

窃卑职自到任以来查考兴化情形士习民风已非昔比然或者勉竭驽骀妄希转移于万一惟查下河水利有谓治其源者则复归仁堤以遏黄流使淮水势杀庶运河堤可保无虞也有谓导其流者则浚白驹小海草堰诸闸使由牛湾河入海庶不至白涂等河壅塞也有谓复十四塘者纳泗州贝于贻天长诸水使不至泛滥于高宝诸湖致伤运河堤也

究竟大悲经

究竟大悲经

亦称《究竟大悲哀恋改换经》。佛教经典。著译者不详。原著四卷。主要述说心性本净、烦恼即菩提的思想,主张虚宗圆融,万境不迁,体泯用寂。本经名称首见于《大唐内典录》,谓三卷,被判为伪经。《开元录》亦著录为伪经,谓“四卷,或三卷,亦云八卷”。本经未为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遗书中有收藏,后被日本《大正藏》收入第八十五卷。研究者谓本经儒家色彩较浓,但是否伪经,尚需进一步研究。

老子化胡经残卷

老子化胡经残卷

西晋惠帝末年,道士王浮所作。残本今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四册。王浮常与帛远论争道、佛二教,而道教常遭论破,王浮为此深感屈辱,故而伪作本经,欲将道教提升于佛教之上。其书内容谓:老子赴西域,又至印度,转生为释迦而教化胡人。此经一出,首先有北周‘笑道论’论难之,继有唐代之破邪论、辩正论、集古今佛道论衡等先后批判之。唐高宗总章元年(668)本经被焚毁,中宗神龙元年(705 )更遭到严禁,宋时虽曾一度流传,然迄元代又遭禁止而告绝迹。近年法国学者伯希和(P. Pelliot)自敦煌发现本书,全书十卷仅存第一卷与第十卷。敦煌本第一卷题为‘老子西升化胡经序说第一’,第十卷末尾题为‘老子化胡经卷第十’。根据研究,大正藏所收本与王浮所作老子化胡经之内容大相迳庭,其理由如下:(一)王浮之化胡经仅有一卷,敦煌本则有十卷。(二)敦煌本题为‘老子西升化胡经序说第一’,王浮本则从未称为‘老子西升化胡经’。(三)敦煌本含有浓厚之摩尼教思想,或可推知现存之敦煌本为唐代摩尼教传入以后之着作,而非王浮所作之老子化胡经。

西方发愿文

西方发愿文

一天一遍发愿文,坚固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信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