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隐谧禅师语录

作者:本谧
二隐谧禅师语录

明代行谧禅师的语录。凡十卷。明·行谧说,清·超巨、超秀等编。收在《嘉兴藏》(新文丰版)第二十八册、《禅宗全书》第六十二册。其生前历住各刹时之语录,及行实、杂着等,由嗣法弟子超巨、超秀等编集而成此语录。本书共分十卷。卷一为行谧住法祥禅寺及栖真禅寺时之语录。卷二为再住法祥禅寺及住大明禅寺时之语录。卷三为住法忍禅寺时之语录。卷四为住保安禅寺时之语录。卷五则为小参及示众。卷六包含示众、法语及拈颂。卷七为举古、别古、代古和机缘。卷八拈古。卷九颂古。卷十包括源流杂偈、启、书及杂着。全书卷前收录三篇序文,分别由清代的察尼、曹勋和周正儒所撰写。卷末并附录周正儒所撰《二隐谧禅师塔铭》一篇。

本谧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刘随州集

刘随州集

诗文别集。十一卷,其中诗十卷。唐刘长卿撰。《刘随州集》在宋代有两个版本系统:一为十卷,一为十一卷。《直斋书录解题》云:“诗九卷,末一卷杂著数篇而已。”又云:“建昌本十卷,别一卷为杂著。”宋椠十卷本,后世少见,后出版本多源自十一卷本系统。长卿诗在宋代也曾有过抄本流传,陆游曾购得尹耘师抄本(见《渭南文集》)。十卷本今存一北宋残本六卷,曾经黄丕烈、瞿镛之手,黄氏《士礼居藏书题跋记续编》及《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皆云原书十卷,当是,瞿镛云十一卷实乃误记。宋刊十一卷原本,明人有翻印本。孙星衍《平津馆鉴藏书记》卷二的“明版”、何焯以建昌本覆勘的明正德刊本(卢文弨后有抄录之本),都渊源于十一卷本。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云:“明弘治有两刊本,均十一卷,一西蜀李士修知随州所刊,一馀姚韩明所刊。”据《郘亭知见传本书目》及《藏园群书题记》,李氏刊本刻于明孝宗弘治十三年(1500);韩本由临洮太守李纪于同年刊印,有韩明跋,出自南宋书棚本。明武宗正德十二年(1517),李纪刻本又为人覆印,剔去卷一一杂文,而别有《刘随州外集》一卷,《四部丛刊》影印者即此本。《四库全书》所收为诗十卷、文一卷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随州集提出了种种质疑,指出其中多有不可信之作,认为“盖宋本亦有善不善,不能一一精核也”,而此似为明人所妄增。除诸多单行刊本外,还有明铜活字本等多种合刊,傅增湘以为明活字本颇有异文可取,但分体编次,已非宋时旧第。诚如四库馆臣所说,现存刘长卿诗,无论见于哪种版本的全集或《全唐诗》,都杂有他人之作,有些已在诗题下注明一作某人诗,也有些未注明,需要精心甄别其真伪。

流求与鸡笼山

流求与鸡笼山

不分卷,係集刊各种载籍中有关流求(又琉求、瑠球、琉球)与鸡笼山之纪载。按明代以前各种载籍所称流求、琉求、瑠求以及琉球等,是否係指今日之台湾,抑指今日之琉球?近数十年来争论未已。自明代以降,琉球之称已专属今日之琉球,而台湾亦渐以鸡笼山、北港、东番至台湾而定名焉。集刊有关各篇,係备供有意研究前一晤题者之参考。所集各篇;关于流求者,有唐魏徵等“隋书“流求国”(附陈稜传)、李延寿“北史”“流求国”、杜佑“通典”“琉球”、宋郑樵“通志”“流求”、乐史“太平寰宇记”“流求国”、李昉等“太平御览”“流求”、赵汝适“诸蕃志”“流求国”(附毗舍耶、三屿)元马端临“文献通考”“琉球”(毗舍耶附见)、托克托等“宋史”“流求国”(毗舍耶附见)、汪大渊“岛夷志略”“琉球”(附毗舍耶、三岛、明宋濂等“元史”“瑠求”(附三屿)、近人柯劭忞“新元史”“琉求”(附澎湖、三屿等岛、明费信“星槎胜览”“琉球国”(附三岛)、李贤等“大明一统志”、黄省曾“西洋朝贡典录”“琉球国”、茅元仪“武备志”“琉球”、陈仁锡“潜确居类书“琉球”、清王鸿绪“明史稿”“琉球”、张廷玉等“明史”“琉球”、清乾隆十二年敕撰“续文献通考“琉球”(附三屿、三十二年敕撰“续通志“流求国”(毗舍耶附见及“续通典”“琉球”(附三屿):关于鸡笼山者,有明张燮“东西洋考”“鸡笼淡水”(附陈第“东番记”)、清王鸿绪“明史稿”“鸡笼山”、张廷玉等“明史”“鸡笼山”、清乾隆十二年敕撰“续文献通考”“鸡笼山”及三十二年敕撰“续通典”“鸡笼山”。上列“诸蕃志”“诸求国”、“岛夷志略”“琉球”、“东西洋考”“鸡笼淡水”及所附陈第“东番记,并见第一一九种“诸蕃志”及其“附录”暨第五六种“闽海赠言”。书末,节录“蓬莱轩地理学丛书”(清丁谦撰)关于“隋书”、“宋史”、“元史”、“明史”流求国与鸡笼山考证之文五篇。

国朝宝鉴

国朝宝鉴

国朝宝鉴,朝鲜史书。记述李朝历代诸王政绩及史事。世宗年间(1418—1450)起拟定编撰计划,世祖年间(1455—1468)设修撰厅,专司其事,并完成太祖、太宗、世宗、文宗四部“宝鉴”。此后历代进行续撰。1908年(纯宗隆熙二年)成书。采编年体。共九十卷。书中所记历代君王政绩,名为来自各朝实录,实则为其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故史料价值不高。

淡新档案选录行政编初集

淡新档案选录行政编初集

淡新档案为台湾清朝淡水厅、新竹县与台北府城三行政单位的行政与司法档案。所涵盖的时间起自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至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事实上,1776年-1875年间,淡水厅统辖苗栗以北的北台湾,1875年之后,清朝废淡水厅后,再由新竹县与台北府统辖北台湾。而淡新档案则是这期间的清朝县级行政纪录文献。汇整后,淡新档案涵盖了该时段台湾大甲溪以北的地方政府行政及司法档案。

金刚经注正讹

金刚经注正讹

金刚经注正讹,一卷,清仲之屏汇纂,佚名序,徐来宾序,又云金刚经注正伪。

十二门论疏

十二门论疏

凡六卷。隋朝吉藏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二册。龙树所著十二门论之注释书。本疏初设六科释僧睿之十二门论序,六科为:标大宗、释题目、叙造论之意、赞论之功能、赞论之利益、作者谦让。次立玄谈五门,即:释名门、次第门、根本门、有无门、同异门,再分三章释本文。本疏与唐朝法藏之十二门论宗致义记共为十二门论注疏之双璧。本书之注释书有闻思记一卷及翼赞钞序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