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作者:澄观
凡九十卷。唐代澄观撰。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略称随疏演义钞、华严大疏钞、演义钞。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六册。澄观曾撰有八十华严之注释书,即华严经疏六十卷(又称大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五册),该书与法藏之探玄记同被称为华严经注释之双璧。其后,再将华严经疏详为解说,敷衍而成本书。本书前九卷系著者之华严思想纲要,即本书之‘玄谈’部分,素来备受重视。华严经疏演义钞三十卷,即由本书之玄谈部分别出而成。全书分为四部分:(一)总序名意,释大疏之自序。(二)归敬请加,释大疏之归敬序。(三)开章释文,广逐疏之本文,次第释之。(四)谦赞回向,略解末尾之流通偈。先详释教起因缘、藏经所摄、义理分齐、教所被机、教体浅深、宗趣通局、部类品会、传译感通、总释经题等九科玄谈,后则依经文而作注解。
章节列表
升序↑-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一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二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三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四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五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六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七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八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九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十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十一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十二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十三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十四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十五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十六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十七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十八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十九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二十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二十一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二十二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二十三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二十四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二十五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二十六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二十七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二十八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二十九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三十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三十一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三十二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三十三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三十四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三十五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三十六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三十七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三十八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三十九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四十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四十一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四十二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四十三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四十四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四十五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四十六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四十七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四十八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四十九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五十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五十一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五十二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五十三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五十四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五十五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五十六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五十七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五十八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五十九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六十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六十一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六十二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六十三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六十四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六十五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六十六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六十七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六十八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六十九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七十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七十一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七十二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七十三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七十四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七十五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七十六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七十七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七十八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七十九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八十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八十一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八十二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八十三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八十四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八十五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八十六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八十七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八十八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八十九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九十
猜你喜欢的书
伤寒贯珠集
伤寒类著作。清尤怡撰。八卷。怡字在泾,号拙吾,晚号饲鹤山人,长洲(江苏吴县)人。幼年家甚贫,工诗词,后从游于名医马元仪,博览群书,晚年学益深造,治病多效,名著当代。撰有《金匮要略心典》、《医书读书记》、《静香楼医案》等。本书成于雍正七年(1729)。约十万余字。卷一卷二为太阳证,分正治法、权变法、斡旋法、救逆法、类病法;卷三卷四为阳明证,分证治法、明辨法、杂病法;卷五为少阳证,分正治法、权变法、刺法;卷六为太阴诸法、脏证、经病证、经腑俱病证等;卷七为少阴诸法,脉证、清法、下法、温法等;卷八为厥阴病脉证,厥逆进退之机,生死微甚之辨等。按经分篇,注释《伤寒论条文》。每经之首均列“条例大意”,进而按治法类分诸证,然后以阐明本经证大要,尤详其治则大法。对临床颇有指导意义,对《伤寒论》的研究有一定价值。有嘉庆十八年(1813)苏州会文堂刊本,一九五六年上海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小西天
《小西天》1934年8月21日—1936年3月25日,连载于上海《申报》副刊《春秋》,小说以30年代西安大旅社“小西天”为背景,描写了形形色色的各阶层人士,为我们展示了一幅西北风情图。
醉翁谈录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南宋金盈之撰。足本八卷,是编载记唐代轶闻遗事、宋代诗文记事和汴京风俗,多有参考价值。有《碧琳琅馆丛书》、 《芋园丛书》、 《适园丛书》等本。1960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排印本。 《宛委别藏》本仅五卷,缺后三卷。本书分为《名公佳制》、 《荣贵要览》、 《京城风俗记》、 《琐闼异闻》、 《禅林丛录》等
悼离赠妹诗
晋代左思作。左思出身寒门,不喜交游,虽博学多才,但不得重用,仕途不得意,晚年退居在家,专意典籍,不问世事。现存诗仅14首,多感慨时事及生平,表达建功立业的抱负,揭露讽刺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显示出蔑视权贵的英雄气概。晋武帝泰始八年(272)其妹左芬被召入宫,后为贵嫔。左思与妹分别两年,思之而不能相见,作此诗赠左芬。其妹后作《感离诗》酬答。封建社会中,“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女进宫为后妃,其亲族亦皆因之富贵荣华。但左思不是趋炎附势之徒,他不以妹妹的入宫作为自己进身腾达的阶梯。他在本诗中抒写了兄妹间真挚的同胞亲情,妹妹一旦入宫平时即很难相见,因而于离别时,他“衔杯不饮,涕洟纵横”。惟嘱善自珍重,爱惜光阴。原诗如下:“将离将别,置酒中堂。衔杯不饮,涕渍纵横。会日何短,隔日何长。仰瞻曜灵,爱此寸光。”
孟子字义疏证
中国清代哲学著作。戴震著。初稿题为《绪言》,修改稿为《孟子私淑录》,1777年定稿为《孟子字义疏证》。1778年左右,曲阜孔继涵曾选辑若干种刻为《戴氏遗书》,收入《微波榭丛书》。此后主要版本有清光绪《端溪丛书》本、1936年影印的《戴东原先生全集》本、1961和1982年中华书局点校单行本等。
金刚般若经疏
金刚般若经疏,一卷,首尾缺,编号二七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