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菩萨戒法

作者:智旭
学菩萨戒法

佛前自誓受戒。肇于梵网。详于地持璎珞等经。今参以诸经行法。总出十意。一严道场。二净三业。三结界。四修供养。五赞礼归依。六悔除恶罪。七启白请证。八正诵戒经。九发誓礼佛。十发愿回向。

猜你喜欢的书

钦定校正淳化阁帖释文

钦定校正淳化阁帖释文

十卷。清乾隆三十四年 (1769),诏以内府所藏宋淳化四年赐毕士安 《阁帖》,命内廷诸臣详加校订,选工摹勒。其间搜集诸家释文,最为详备,勘核颇精详。书首乾隆题“寓名蕴古”四字及《淳化轩记》一篇,然后载原帖旧跋,及诸臣题记。其中古帖次序,均从旧刻。每卷都摹刻乾隆的论断,参取刘次庄、黄伯思、姜夔、施宿、顾从义、王澍等人的见解,并以大观太清楼诸帖,相互考校。凡篆、籀、行、草,都注释文于字旁,并各作订正,以辨正是非。乾隆四十三年 (1778),侍郎金简以石刻之,藏于内禁。后又录其释文,以聚诊版摹印。传本为“四库全书”本。

太华盖山三仙真君解冤灭罪度人心经

太华盖山三仙真君解冤灭罪度人心经

太华盖山三仙真君解冤灭罪度人心经,一卷,收入《藏外道书》(第22册)

易翼述信

易翼述信

清王又朴撰。十二卷。《诗礼堂全集》本。此书解《易》,专主《十翼》之义,而兼采诸家之论以为说。《四库全书提要》指出:“是编经传次序,悉依王弼旧本,而冠以读《易》之法,终以所集诸儒杂论。其大旨专以《彖》、《象》、《文言》诸传解释经义,自谓笃信《十翼》,述之为书,故名曰《易翼述信》。而以朱子所云‘不可便以孔子之说为文王之说’者为非。其徵引诸家,独李光地之言为最夥,而于《本义》亦时有异同。盖见智见仁,各明一义,原不能固执一说以限天下万世也。至其注释各卦,每爻必取变气,盖即之卦之遗法。其于河图、洛书及先天、后天皆不列图,而叙其说于杂论之末,特为有识。其时、位、德、大小、应比、主爻诸论,亦皆恪遵《御纂周易折中》之旨,阐发证明,词理条畅,可取者亦颇多焉。”

大清印刷物专律

大清印刷物专律

中国关于新闻出版最早的专门法律。戊戌政变后,光绪帝准许官绅士民办报的政策难以为继,办报活动回到政府严厉的管制之下。1900年,八国联军的入侵迫使清政府改变现状。1901年1月,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实行新政。新政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还包括更改旧有法制。1906年,为了应对日益高涨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运动,清政府宣布实行“预备仿行立宪”,着手进行近代新闻法制建设,有限度地开放报禁、言禁,给人们创办报刊的自由权利。1906年,《大清印刷物专律》由商部、巡警部、学部会同制定并经朝廷批准后颁布。 《大清印刷物专律》分为大纲、印刷人等、记载事件等、毁谤、教唆、时限等6章41款。具体特点为:①实行注册登记制度。特设“印刷总局”,负责管理出版物的注册登记。②规定严禁“毁谤”的条款。规定凡是刊有“令人阅之有怨恨或侮慢,或加暴行于皇帝皇族或政府,或煽动愚民违章国制,甚或以非法强词,又或使人人有自危自乱之心,甚或使人彼此相仇,不安生业”等文字的印刷物,都在严禁之列。③法律赋予地方各级行政长官更大的司法权,规定他们有权管理对印刷物的指控,逮捕被告,随意封闭印刷所。 《大清印刷物专律》的目的不是为了保护言论出版自由,而是为了加强对新闻事业的控制,对中国新闻业的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限制了中国新闻业的进步。

固山贝子平定三郡纪略

固山贝子平定三郡纪略

惟稽占选建,懿亲作屏,王室罔不在外以著成劳。故鲁公誓于淮徐,召穆师于江汉,咸书典策,足纪功宗。尔福喇塔乃辅国公偏俄之子,念系宗室,俾仍父封;嗣加特恩,超列贝子。属闽越未靖,师旅徂征,简佐戎行,克扬我武。电扫鲸鲵之众,风行驺骆之余。乃礼未举于劳远,躬遽捐于尽瘁。朕惟生勤王事,殁有宠章,矧于宗室之贤,尤切荣哀之谊。爰旌殊绩以易厥名,特赐谥曰“惠献”。于戏!惟慈爱有除残之美,唯睿哲有制胜之能。往勒贞珉,光予属籍。

根本说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

根本说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

十卷,唐义净译。尼陀那者,十二部中之因缘经,于前五卷说之。目得迦者十二部教中之本事经,于后五卷说之。是关于律之缘起本生也。梵M&umacronlasarv&amacronstiv&amacrondanid&amacronnam&amacront&rdotblw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