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法苑义林章师子吼钞
作者:基辨章节列表
升序↑- 大乘法苑义林章师子频伸钞叙
- 大乘法苑义林章师子频伸钞卷第一
- 大乘法苑义林章师子吼钞卷第二
- 大乘法苑义林章师子吼钞卷第三
- 大乘法苑义林章师子吼钞卷第四
- 大乘法苑义林章师子吼钞卷第五
- 大乘法苑义林章师子吼钞卷第六
- 大乘法苑义林章师子频伸钞卷第七
- 大乘法苑义林章师子吼钞卷第八
- 大乘法苑义林章师子吼钞卷第九
- 大乘法苑义林章师子吼钞卷第十
- 大乘法苑义林章师子频伸钞卷第十一
- 大乘法苑义林章师子钞卷第十二
- 大乘法苑义林章师子吼钞卷第十三
- 大乘法苑义林章师子频伸钞卷第十四
- 大乘法苑义林章师子频伸钞卷第十五
- 大乘法苑义林章师子频伸钞卷第十六
- 大乘法苑义林章师子吼钞卷第十七
- 法苑义林章师子吼钞第十八
- 法苑义林师子吼钞卷第十九
- 大乘法苑义林章师子吼钞卷第二十
- 大乘法苑义林章师子吼钞卷第二十一
- 大乘法苑义林章师子吼钞卷二十二
基辨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五经文字[标点本]
正字类文字书。唐张参撰。3卷。书成于大历十一年(776年)。此书系作者奉诏“勘校经本”,与儒者“分经钩考”而成,故循汉灵帝熹平四年(175)诏诸儒校正五经文字例,取名《五经文字》。编写目的主要是应读经之需和科举之用。收集经典中有争议而难决断的“疑文互体”3235字,据偏旁分为160部,参考《说文解字》、《字林》、汉《石经》、《经典释文》刊正谬失,辨其异同,“《说文》体包古今,先得六书之要;有不备者,求之《字林》;其或古体难明,众情惊懵者,则以《石经》之余,比例为助;《石经》湮没,所存者寡,通以经典及《释文》”。清顾炎武赞扬其书“甚有功于学者”。此书初刻于长安太学孔庙屋壁,后易以木版,后又石刻,北周时雕印成书。今有《古经解汇函·小学汇函》本、《后知不足斋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中国历史研究法
梁启超撰。该书共分为《史之意义及其范围》、《过去之中国史学界》、《史之改造》、《说史料》、《史料之搜集与鉴别》、《史迹之论次》等6章。主要总结清末以来对传统史学的批判和改造,论述史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主张用西方史学方法来整理东方古代文明。并详细分析、论述了史料的种类和搜集、鉴别、排比、归纳史料的方法。该书《自序》说:“我国史界浩如烟海之资料,苟无法以整理之耶?则诚如一堆瓦砾,只觉其可厌。苟有法以整理之耶?则如在矿之金,采之不竭。学者任研治其部分,皆可以名家,而其所贡献于世界者皆可以极大。”该书第1章中说:“举要言之,则中国史之主的如下:第一,说明中国民族成立发展之迹,而推求其所以能保存盛大之故,且察其有无衰败之征;第二,说明历史上曾活动于中国境内者几何族?我族与他族调和冲突之迹何如?其所产结果何如?第三,说明中国民族所产文化,以何为基本?其与世界他部分文化相互之影响何如?第四,说明中国民族在人类全体上之位置及其特性,与其将来对于人类所应负之责任。”能够从民族、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角度,着眼于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又如中国史研究的项目如政治组织、阶级制度、家族等社会团体、法律、衣食住行、农工商业、经济制度、入口增殖与迁移、中西交通、民族思想及宗教信仰等等,都具有较高的见识,为现代史学所遵循。书成于1921年,由作者在南开大学所讲的《中国文化史稿》编订而成。最初发表在1921年的《改造》杂志上。有1924年、1930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排印本,及1985年岳麓书社《梁启超史学四种》本,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标点本,1989年中华书局据1936年上海中华书局版影印《饮饮室合集》本等。
古本难经阐注
四卷(后又有二卷本、一卷本,内容均同)。清·丁锦注。初刊于1738年。丁氏自称曾获见《难经》古本,其排列次序及文字均与通行本有一定出入。故据此本并参考其他刊本予以校订、注释,注文主要参阅《内经》等书以发《难经》之蕴义,书中颇多个人独到见解,并对某些病证提出方治意见。现存多种清刻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道德真经注
道家著作。元·吴澄撰。澄字幼清,号草庐, 崇仁(今属江西)人。官至翰林学士。元大德十一年(1307) 辞疾归里, 南下时留清都观,与门人论及《老》、《庄》、《太元》等书, 为正厥伪而著其说。澄学以尊德性为本, 故与苏辙指意略同。《四库全书总目》评为: 虽不免援儒入墨, 而就彼法言之,则较诸方士之所注,精遂多矣。
田子
一卷。原题周田骈(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田骈,亦称陈骈,号田口子,战国时齐人,彭蒙的学生,齐国稷下学者之一。据《庄子·天下》记载,田骈和慎到同为道家一派。主张 “贵齐”,认为“万物皆有所可,皆有所不可。”要求人们放弃是非观念,不坚持己见,“与物宛转”。儒者常斥其非。《汉书·艺文志》道家类著录《田子》二十五篇,隋唐志都不著录,说明其书久佚。清马国翰从《吕氏春秋》中辑得三篇,并引《淮南子》之文参订校补,又附考一篇合为一卷。后世学者称《田子》发明道德之术而运用于世,是研究先秦道家思想可资参考的古籍。现存《玉函山房辑佚书》本。
两同书
二卷,唐罗隐撰。共十篇,分上下二卷,上卷五篇,皆终之以老氏之言,下卷五篇,皆终之以孔子之言。《崇文总目》说:“以老子修身之说为内,孔子治世之道为外,会其旨而同其原”,是为“两同”之义。该书是作者的哲学著作。他认为,许多事物都具有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都有其统一性。该书对研究唐以前儒道二家思想有较高的文献价值。版本主要有《宝颜堂秘笈》本、《式训堂丛书》本、《说郛》本和《丛书集成初编》本等。

![五经文字[标点本]](/d/file/books/45b2c106a7e3db07e089376cdd35e0e3.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