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辨

基辨
  • 姓名:基辨
  • 俗姓:井上
  • 性别:
  • 国籍:日本
  • 出生地:尾张(爱知县)人
  • 出生日期:1722
  • 逝世日期:1792
  • 民族族群:

基辨(1722-1792)江户时代中期的僧人。享保七年生。尾张(爱知县)人。在山城(京都府)西明寺的妙适下出家。从山城莲华寺的道空学习密教,从奈良药师寺的基范学习法相,从奈良东大寺的怀贤学习三论,作为法相宗的学僧在京都、奈良专心于演讲和著作。宽政3年12月27日去世。七十岁。俗姓井上。号是大同房。著作有《大乘法苑义林章狮子吼抄》等。

猜你喜欢的书

韵略易通

韵略易通

中国音韵学著作。兰茂撰。有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吴允中刻本、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高举刻《古今韵撮》本、清康熙二年(1663)李棠馥刻本等。兰茂(1397—1496),字廷秀,云南嵩明人。中国明代医学家、语言学家。本书分韵类为20、声类20、其划分的根据是:“凡字有宫、商、角、徵、羽五音,有平、上、去、入四声,四五相乘而为二十。牙、齿、舌、喉、唇又凡五用,每一字母子翻切,必四言而成字,四五相乘亦为二十。故此编横有二十母,纵有二十韵,其阴、阳出入亦均分而两之,皆自然而非强也。” (凡例)其20韵类为:东红、江阳、真文、山寒、端桓、先全、庚晴、侵寻、缄咸、廉纤、支辞、西微、居鱼、呼模、皆来、萧豪、戈何、家麻、遮蛇、幽楼。其中前10韵平、上、去、入四声俱全,后10韵无入声。声母20类是用《早梅诗》的形式概括的:“东风破早梅,向暖一枝开,冰雪无人见,春从天上来。”每一个字代表声母相同的一类字,因此这20字的诗便代表了20类声母。本书为便于儿童识字而编,在字形、字义方面都讲求便捷,在字音方面完全以当时云南方言的实际语音为准。作为韵书,对于研究云南方音的演变以及当时北方话的实际语音状况有很大价值,对研究《中原音韵》也有参考意义。特别是首次采用诗歌形式标举声类在中国音韵学史上具有独创意义。

方剂辞典

方剂辞典

本书原名《方苑》,又被称为处方集,日本水走嘉言所著。文化八年(1811)刊行,共收载1044首处方,按片假名顺序排列。陈存仁将此书收入《皇汉医学丛书》出版时,题名为《方剂辞典》,并按处方首字画多少重新排序,且编有病证用方索引,以方便临床用方时快捷检索。本书涵盖临床各科,收录古今较多方剂,切合日常应用,可称得上是一部临床实用方剂的代表性著作,也是临床极好的参考书籍。 本书亦有单行本刊行。现存《皇汉医学丛书》本、单行本,1955~195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重印本。系一部由国外学者编纂的早期中医方剂学辞书。

碾玉观音

碾玉观音

宋代短篇小说。见于《京本通俗小说》第十卷,冯梦龙收入《警世通言》,题为《崔待诏生死冤家》,并注明“宋人小说,题作《碾玉观音》”。作者不详。小说叙述宋高宗绍兴年间,临安装裱匠之女璩秀秀,聪明美丽,善长刺绣,被咸安郡王看中买进府中,后和府里玉匠崔宁相知相爱。崔宁是能工巧匠,碾出的玉观音曾博得皇帝的喜欢,秀秀心灵手巧,绣出的花朵,“引教蝶乱蜂狂”。郡王许诺将秀秀配给崔宁。春天府中失火,趁慌乱之际,秀秀和崔宁逃出,到两千里之外的潭州开碾玉作坊,二人结为夫妻。一年后,被王府排军郭立发现,告之郡王,郡王大怒,派人将他们捉回,将秀秀押往后花园发落,崔宁被发配建康,途中崔宁见秀秀坐轿赶来,说郡王打她三十鞭后逐出,崔宁信以为真,两人回建康重新开碾玉作坊,又把秀秀父母接来同住。但好景不长,他们又被郡王府中发现,报告郡王,郡王半信半疑,因为秀秀已被打死在后花园。原来和崔宁生活的秀秀已是鬼魂,其父母也是在当年投河之后由鬼而变,最后秀秀惩罚了郭立,拉崔宁同赴阴曹团聚。这篇小说描绘的是下层人民的婚姻悲剧,赞颂了女奴秀秀为争取人身的自由,争取婚姻自由而顽强斗争的精神,鞭挞了制造悲剧的咸安郡王的野蛮残暴,具有较深刻的思想意义。《碾玉观音》是宋元时代早期话本小说的代表作,在人物塑造、体制格局、艺术表现上都反映了古代话本小说的典型特征,在我国话本小说中占有重要地位。

宣室志

宣室志

志怪小说集。唐张读著。十卷,《补遗》一卷。书名取义于汉文帝召贾谊问鬼神于宣室。其内容杂记仙佛休咎、神鬼妖精,为唐人志怪小说之集大成者。如写人鬼、人狐相爱事,有《郑德茂》、《许贞》篇,后者实为后来《聊斋志异》张本。另有鬼怪作诗的故事,亦颇有情趣,其诗采入《全唐诗》中。还有不少故事反映出佛教对唐代社会的影响,其情节明显受到佛经的影响,如《杨叟》写杨宗素向僧人求心以救父亲杨叟,僧人化猿而去事,与佛本生故事鳄鱼向猴子求心,猴子设计逃脱颇相仿佛。《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皆有著录。今有明抄宋本及《稗海》、《笔记小说大观》、《丛书集成初编》诸本,《说郛》、《唐人说荟》、《唐代丛书》诸本均为一卷,另有中华书局1983年排印本,除《补遗》外,尚有《辑佚》六十五条。

九家集注杜诗

九家集注杜诗

三十六卷。宋郭知达编。郭知达字子肃,一字噩南。四川人,一说闽清(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是书凡三十六卷。集王洙、宋祁、王安石、黄庭坚、薛梦符、杜田、鲍彪、师尹、赵彦材之注。颇为简要。据郭知达序称,“属二三士友随是非而去取之。”故原注假托名氏、撰造事实者,皆删削不载。比如“世有称东坡事实者(案当作老杜事实),随事造文,一一牵合,而皆不言其所自出。且其语气首末出一口,盖妄人伪托以欺乱流俗者”,均不载。是书曾噩刊版,字大如钱,最为善,系宋版中绝佳者。《四库全书》本据此。有内府刊本、北宋小字本、绍兴中吴若本、明初刊本、照文张氏影宋本、《四部丛刊》本等。

略诸经论念佛法门往生净土集

略诸经论念佛法门往生净土集

凡三卷。今残存上卷。唐代慧日撰集。又作净土慈悲集、往生净土集、慈愍三藏文集、慈悲集。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系援引诸经论赞西方净土之文,以劝说念佛往生。据卷上归敬偈所载,系为怜愍一切众生,无明覆心迷于净土,恋着三界不求往生,六道轮回漂流生死,为斯颠倒无信凡夫,集诸经论净土法门,编成三卷。又认为若不摧邪难以显正,故立宗者,先破后立;因而初卷先叙异见,以教及理逐遣知非,第二卷广引圣教,成立净土念佛正宗,第三卷会释诸教古今疑滞,校量诸行出离迟疾。由上述足见全集旨趣所在及各卷之概要。其中所谓‘异见’,即指禅师(特指南宗禅诸家)之说。所引经典有无上依经、涅槃经、维摩经、法华经、月灯三昧经、大宝积经、净土三部经、华严经、观佛三昧经、文殊般若经、金刚般若经、佛报恩经、金光明经、造像经、菩萨戒经、楞伽经等。本书系宋代元照所开版流通,然据佛祖统纪卷四十六载,当时四明、大梅山、法英等十八人提出抗议,一致认为本书为元照之伪作,乃假藉劝修净业之名,而毁谤禅宗。后于绍圣四年(1097)奉敕毁版。